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3月6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昨天,为进一步推动上海体育场所有序复工,市体育局又发布了8条补充通知,奏响了沪上体育场所恢复开放的号角。

记者从今天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天(3月12日)中午12点,本市登记在册的2792家体育场所单位中,1090家单位提交了复工备案,588家已复工开放。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相关工作人员消毒上海市体育宫健身设施

“硬核”防控让市民放心

为了让市民更安全、放心地健身,《工作指引》对各类体育场所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准备工作方面,要备有充足的防控物资,进行防疫安全评估,认真组织全员培训,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加强消毒管理等;在客流管控方面,各类室内体育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应控制在50人以下,应通过电话、微信、APP、小程序等预约方式合理控制客流量等;在现场管理方面,严格实施人员进出管理、指导顾客加强防范、对直接接触的设备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及时劝导疏散密集人群等。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上海市体育宫入口登记处提供的酒精免洗洗手液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上海市体育宫工作人员消毒入口处的地毯

此外,《工作指引》也对不同项目提出要求,比如,拳击、跆拳道、散打、击剑等项目仅限于单人练习;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运动每片场地仅限单打,不得多人共用场地;标准篮球场每片半场3人以下使用,11人制标准足球场每片半场6人以下使用,并且仅限练习;市民健身苑点每个器材只能单人操作等。各级体育部门、体育场所所属街镇,以及相关部门都将对体育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上海市体育宫健身设施入口处的告示牌

申城市民耳熟能详的上海体育宫已于昨天完成备案恢复开放,目前场馆的室外篮球场、网球场、健身苑点和足球场都已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

目前市民需要通过电话预约来进场锻炼,每人预约运动时间为1小时,要配合完成测温、出示随申码和登记工作。为进一步减少市民在运动中的聚集,上海体育宫的室外篮球场一场仅限3人运动,并有专人劝导市民不进行对抗性篮球活动。

上海体育宫的健身苑点严格落实一人一器材的限流要求,一旦出现满员就立刻采取限流措施。健身苑点还采用即时消毒,每一位市民使用完后,就有工作人员进行擦拭消毒。据统计,目前上海体育宫平均每日接纳前来健身市民约300人。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作为民营体育场馆代表的洛克公园也从本周开始陆续恢复开放。洛克公园同样采用预约方式开放,市民进场需出示随申码,配合测体温,同时还要在小程序上签署一份承诺书。这份电子承诺书是双向的,市民不仅承诺本人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了洛克公园员工的健康承诺。洛克公园采取3小时一档、每场限制人数的限流措施,每一档时段结束后,工作人员就会进行对凳子、前台、卫生间等公共接触区域进行消毒。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洛克公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场馆的消毒工作

目前,洛克公园全天在上午、下午、晚上仅开放三档时段。作为向市民提供公用篮球的专业服务机构,洛克公园十分注重篮球的消毒工作,确保对每个使用后的篮球进行消毒,让篮球爱好者用得放心。

“走心”服务让市民暖心

“总算过了一把篮球瘾!”市民篮球爱好者计威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打过篮球了,今天他在上海体育宫打到了久违的室外篮球。

在上海体育宫,他还收获了一波走心的服务:“我是通过网上预约登记来打球的,一系列的登记、测温、消毒工作都很人性化。比如说进门就有消毒地毯,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鞋底的消毒。不仅如此,在打球一小时后,就有工作人员提醒我口罩被汗水浸湿了,提醒我要更换口罩,球场旁边还有专门的废弃口罩垃圾桶。”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上海市体育宫篮球场有不少市民戴着口罩打球

由于长期没有在室外打篮球,计威的篮球技能退化了不少,投篮和带球上篮失去了准心和节奏。此时,上海体育宫的工作人员就对他进行了提醒,“不要急,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运动了,身体肯定一下子跟不上节奏,要慢慢适应。”“好的,非常感谢你们的专业提醒!”计威感到走进上海体育宫后就受到了无时无刻地关怀,这让他很暖心。

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梁立刚表示,上海体育宫积极按照市体育局《复工指引》的要求,在做好安全、有序开放的同时,还要为市民做好科学健身的提醒。“我们希望市民一开始恢复室外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步恢复运动量,避免产生运动损伤。”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上海市体育宫篮球场的通告提醒前来打球的市民做好防疫工作

市民篮球爱好者小李通过微信小程序的预约,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回到了共享运动场,让他感到暖心的是,平常没有人的共享运动场在疫情期间也有了服务人员为他测量体温并提供消毒服务。

据悉,目前在上海共有56处场地的九回共享运动场,从3月13日起陆续恢复开放,其中静安区10处九回场地率先开放。九回共享运动场原本采用小程序扫码进场,是无人化管理的智能球场。但在疫情期间,为了球友的安全,九回共享运动场特地配备工作人员,为球友测量体温、控制进场人数。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用防控“硬度”和服务“温度”,打响申城体育场所复工“第一枪”

最近,市民的健身需求越来越旺盛,甚至有市民在朋友圈、微信群求问哪里有可以运动的体育场。对此,各区体育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及时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告知市民经过备案确认开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

宝山区体育局已经连续三天在官方微信“宝山体育”上发布宝山区备案确认开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这项举措宝山区体育局打算常态化做下去。在疫情面前,公开透明才能更加安全、有序。宝山区体育局的这一波操作既“硬核”又“走心”,硬核在坚决贯彻了上海市体育局关于本市经营性体育场所备案开放的要求,走心在及时把场所向市民公布,让市民选择健身场时可以“有的放失”。

体育场馆安全、有序开放是整个上海体育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的“第一枪”。在疫情防控的决胜期,在体育行业有序复工的冲锋号吹响之时,更要用“狠抓落实,善作善成”的态度来做好每一家体育场所的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既要有坚决贯彻落实的“硬度”,也要有走心服务的“温度”!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在发布会再次提醒各体育场所,“必须切实承担防疫主体责任;同时提醒市民朋友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服从体育场所的统一管理,避免聚集性活动;特殊时期,既要科学健身,更要安全防护。”阳光总在风雨后,上海体育行业的有序复工正如同风雨后的和煦阳光,正在温暖申城市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