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小年是春节前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

到了这天,说明离春节真的不远啦

但是南北方文化习俗一直存在异同

小年夜也不例外

上海更是搞特殊化!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在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在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在上海,小年是大年前一天


魔都真的与众不同?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为什么上海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九?真的是与众不同?真的搞特殊化?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重要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祭灶神与小年夜是分开的两个重要节日。所以说,不是阿拉上海“怪”,上海的小年才是最传统的!


南北为何差一天?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并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府小年腊月廿三过,一般民家廿四日过,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为廿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受官气影响比较重的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上海腊月二十四习俗


祭灶神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据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廿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而,人们在腊月廿四都要祭灶,祭送灶神升天。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祭灶时,通常将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随着城市生活的加快,上海人如今仍保持祭灶习俗的已不多。但是老底子上海宁还是很讲究这一习俗的。


吃粽子糖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上海祭灶流行又甜又粘的食品,灶王爷有两个职责,一是当家庭保护神,庇佑家庭成员安康;二是充当“纪律检查委员”,负责监督人们的言行。在上海,祭灶日这天的传统食物是粽子糖、麦芽糖和糯米团子,又甜又粘的“糖衣炮弹”,让灶王爷只说好话。


吃地栗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上海的祭灶食物还和方言谐音有关。腊月二十四上海宁习惯吃地栗(也叫荸荠、马蹄),上海话里“地”和“甜”同音,故地栗谐音代表甜,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茨菰(也作“慈菇”)的“茨”在沪语里和“是”同音,因此茨菰、地栗也是上海人祭灶时的传统食物,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只会说“是是是”。


腊月二十五——大扫除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上海人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后,二十五就迎来了大扫除,这大扫除一番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来年顺顺利利。


腊月二十六——结婚吉日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腊月二十六是上海人的结婚吉日,因为腊月二十四送走灶王爷后,暂时没人对家庭成员进行监督,可以做些“出格”的事,而结婚时的闹洞房、喝醉酒等“出格行为”恰好适宜在这时候进行。


小年夜,上海宁怎么过?


搞特殊!上海的小年跟全国都不一样

小年夜这一天,上海宁没有特殊的习俗,通常家置酒宴,合家团圆,意为吃“小年夜饭”。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这一天前后,老弄堂开始热闹起来——用不着的东西趁这个时候赶紧扔掉,大人吩咐小孩去倒垃圾的时候,不忘叮嘱一句,边倒垃圾边念一声“晦气出门”。因为年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扫地的,到了初四方能扫。但要由门口朝屋内扫,扫完垃圾还不能倒掉,要自言自语“财气入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