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浓郁客家风格特色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这种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集合宜居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营垒式建筑,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汉族民居建筑,遍布于广东省梅州市,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大举南迁,陆续迁入南方各省。当地官员将这些移民的户籍立为“客籍”、“客家”,这正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为了防范外敌和野兽的侵扰,客家人选择了聚族而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客家居民建筑有不同的变化,于是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土围楼、四角楼等民居建筑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它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多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来进行建造,整座屋宇跨在山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两边低中间高的双拱曲线。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高处向前看,是一片开阔的前景。通常,围龙屋的前面是一方半月形池塘,也叫作“风水塘”,后面是弧形的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整体。这前后两部分之间,隔着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叫“禾坪”,也叫“地堂”,是居民日常活动和晾晒的场所。

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风水塘”主要用于养殖鱼虾和蓄水,所蓄之水还可以用来浇灌菜地和防范火灾。后面的围屋借助地势,设计成前低后高的形式,更利于采光、通风和排水,设计得十分巧妙。正中的主体建筑是堂屋,以堂屋为中心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上、中、下三堂。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用来祭拜祖先;中堂为议事、宴会等族人处理重大事项的公共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摆放乐师和轿夫席位的场地。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有左右对称的两厅,称“南北厅”,也称为“十字厅”,是公共会客厅。在三堂两侧还分布着正房、花厅、横屋等建筑,建筑围成天井,之间有走廊相连,布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堂屋和横屋的外层便是弧形的围屋层,宛如一条巨龙,也叫作“围龙”。围屋在建造时将窗户设计的比较小,可以用来瞭望和射击,以此拱卫着正屋。当有来犯之敌时,围屋层就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草,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

在围屋与正堂之间有一块半月形空地,称为“花头”。“花头”用来种植花木,多用碎石、鹅卵石等可留有空隙的材料铺就,寓意着“龙气不会闭塞”之意。在客家人眼中,这里可是全屋的风水宝地。在正屋与花头之间,往往开一条深沟,作为围屋与正屋的分界,其主要作用在于方便排水,以免正屋潮湿。

从规模上看,围龙屋有“三栋二横一围层”、“三栋四横二围层”等形式,甚至还有三围层、五围层等样式,其中以“三栋二横一围层”规模的围龙屋居多。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规模较大的则可达上万平方米,这样的大围龙屋可住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在围龙屋这种封闭的营垒式建筑群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水井、猪圈、鸡窝等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场所。

梅州围龙屋主要是土木结构。早时,人们多用泥土夯筑或用泥砖砌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墙体。后来,人们在泥土中掺入了灰沙、碎石、稻秆、竹枝,还有糯米、红糖等材料。用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泥土筑起的墙体更加坚固耐久。墙体筑好并干固后,工匠们还会在它外面刷上一层石灰泥,以求美观。而屋顶则用小青瓦覆盖,和白墙形成强烈对比,也使得整座建筑更加雅致。围龙屋内装饰着假山、盆景,反映了客家人恬静自得的生活情调。在围龙屋的梁枋和大门上,雕刻着各种飞禽走兽纹样作为装饰,十分精美,为围龙屋平添了许多古朴的气韵。

建成这样一座围龙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营建新屋时,族人和乡亲们都会热情帮忙,新屋建好后,屋主还会在搬新屋那天隆重地宴请宾客。因此,围龙屋的建造也充分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勤劳朴实的美好品格。

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千百年来,客家人就在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堡内,世代聚族而居,繁衍生息。逢年过节,客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吃吃饭,拉拉家常,几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围龙屋从建筑的布局到房间的分配,也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宗族观念,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传统伦理观念。

总体来说,梅州围龙屋的营建遵循了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原则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而屋前半月形池塘和屋后半月形“花头”形同太极,寓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也是这种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为围龙屋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链接:

璼[lán]公祠——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坝美村,是迄今发现的广东省最大客家围屋。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初年,有600多年的历史,损毁前房间共有398间,现存386间。这座围龙屋为六横六围结构,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是客家标准的大围龙,围屋祖祠大厅为石柱梁架结构,悬山瓦顶,灰沙夯墙,完好保留着明显的明代建筑特色。

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万秋楼——位于梅县区新城办事处扶外村98号的万秋楼,是由梅州旅居马来西亚华侨夏万秋先生所建。此建筑特别聘请国外名建筑师精心设计,整座楼宇结构完整,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体,既有西式的尖屋顶大钟楼,又有中式客家的围龙屋,中西合璧,富丽堂皇。该楼是由厚实的墙体和百余根花岗石圆柱作骨架,石柱的底座和顶端配有花卉等各种浮雕图案,庄严典雅。

梅州围龙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垒


- END -


撰文/ 郭智东:93号院博物馆传统文化课程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