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一問:“嘿!你倒是說話呀?你咋不吱聲了。”

再問:“你到底想幹什麼?”

……

終於來了一句:“你不懂我。說了你也不懂。”

???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我們當中的99%的人都曾因為難以溝通的問題,產生很多對生活、愛情、原生家庭、職場等的困擾。


自己或是他人的沉默(拒絕溝通),總會不自覺地給脆弱的關係壓上最後一根稻草。這會讓人抓狂。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最近,我的朋友夢溪很痛苦,總是跑來哭訴她“七年之癢”的愛情故事。


沒有狗血劇情,沒有驚天動地,就是兩人的感情在一件件“小事”中逐漸瓦解。比如男朋友總是不洗襪子,回家之後打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自己也沒有心情佈置家裡的花花草草,過節也懶得送對方禮物……


最後,夢溪向男朋友大秦提出了分手。大秦想挽留這段感情,說:“我愛你,我們一起走過了7 年,不想和你分手。”


夢溪鄭重地問他:“那你想不想和我過一輩子呢?”大秦卻沉默了。無言,也是一種回答。


結局,大家肯定都猜到了:夢溪堅定地選擇了分手。


我問夢溪:對方態度不也挺懇切的嘛,你為啥還是堅持分手。夢溪回答:他的沉默代表了一切。我覺得我永遠不知道他的內心,無法走進他的世界。遊戲、打球、喝酒,哪一樣都看著比我更重要。他可以和這些過一輩子,而不是我。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還記得曾經刷遍全網的那篇《北大畢業的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 年春節不歸決裂,拉黑父母6 年》嗎?


當時網上熱議不斷,言論也是分化兩極。一方面,有些網友很有共鳴,理解並鼓勵支持王猛,同時翻出自己童年的“黑暗歷史”和“苦痛遭遇”,一起向父母們發出聲討。


另外一方面,也有些網友批評王猛不知感恩,認為他把責任推給父母,是不成熟和不理智的表現。


相比這樣極端的案例,我們和父母、子女的關係或許沒有這麼誇張。但“逢年過節家裡吵架“的事情,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是有經歷過的。


在中國,節日是一家團聚的時刻,也是家庭矛盾容易顯露的時候。這時候,如何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日,就得看家裡的每個成員的“本領“了。


相比起吵架,更多家庭選擇了“閉嘴“,大家沉默地吃完飯,各自散去。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琳琳,人很可愛,私下裡也很活潑,愛思考愛創意。但是我慢慢發現一個狀況:只要身邊的人超過三個,她就立刻停止參與討論,只是默默地聽別人說話。


有一天我忍不住問她:為啥開會的時候,你總是不發言呢?你的方案做得很好呀。


她很無奈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人一多,自己就變成“社交透明人“了,沒辦法開口。


在職場或者是公開場合,像琳琳這樣的人其實有一大把。


他們特別容易被忽視,就算工作很努力,但是很容易被誤解為不積極努力、不主動作為、不合群。更有甚者會當炮灰, 甚至被炒魷魚。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上面三個故事,看起來問題都很難解決。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改變的方式也很老生常談——溝通。


“七年之癢的愛情故事”看似是被各種各樣的生活瑣事磨滅了情感,其實是在情感交流中缺少足夠深入的“自我暴露”,才致使親密的對方轉身離開。


原生家庭的痛苦,其實很大原因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思維差異導致溝通鴻溝。父母的愛,經常表達有誤。兒女的愛,也經常詞不達意。


“社交透明人”的困境,也是因為不懂溝通。從而面對社交,發覺自己總是無法參與、無存在感、無價值感。人在這裡,卻與現實世界真實分離。


但如何溝通呢?

溝通是門藝術,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學習。


王明姬老師在《用得上的心理學》中寫到:“心理資本是一股儲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永不衰竭的力量。”


親密關係中90%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解決


一個很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學會用心理學溝通,解決親密關係90%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