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后续

这部书是本好书,这部电视剧也是部精彩的剧集,我想很多人与我有同感。

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部爱情戏,我想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全片更多的包含的是一种在时代的变迁中人性的表达。而爱情,只是这个主题的表达方式而已。

作者塑造了若干个形形色色各有个性的人物,钟跃民,宁伟,张海洋,郑桐,周晓白,秦岭,高玥,姗姗,李奎勇……,却刻画地很是到位。而且于人物的关系中,极大地诠释了“仗义”的含义。

前面说过,这部书有点俯瞰社会的味道,但却始终未脱离开中国特色的社会色彩。譬如周张钟的参军,譬如宁伟的选择,譬如罗芸的做法……,无不折射出中国这个古老民族是个人情社会的现实。有关系网就可能拥有一切,于一部份人来说,自然是好的,但于绝大多数没有这种社会资源的人来说,却是极残酷的现实。就像李奎勇,尽管是个配角,但代表的是社会底层民众这一阶层。他们的生活现状确是悲苦!他尽管与钟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始终未能完全进入他们那个圈子,事实上,是永远都没有机会进入的,因为在一个和平年代,一个人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一切一切。是的,不能否认机会可以改变,但机会又何尝就偏偏会垂青于他们呢?即使会,几率也是极小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他的基础就几乎可以决定决定他所有的社会网络,而这种看似若有若无的网络,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同是部队转业,周可以直接找一个副部长的人物来为钟安排,而高就不行。我在这里并不是反对马克思老先生的“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的论断,因为毕竟郑桐是靠一己之力最后出人头地的。但一种宏观的理论并不能符合所有的社会类型,在实践中多多少少还是有所差别的。

这部书的时间跨度相当大,长达20余年,从文革一直写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对人性的压抑到人性的解放,由闭塞的对所谓的“资产阶级”的惶恐的警惕到认可和理解,由经济的计划体制到市场配置,在这一变迁中,人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作者通过人物的命运和经历的描述,深刻地阐释了这一内涵。

脱离了现实的土壤,人的灵魂是没有寄托的场所的。而作者能将这种东西如此巧妙地联系起来,信手之间,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精美,展示了人性随社会的变迁。

声明一点:以上所有的均是自己瞎写着玩的,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血色浪漫》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