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暴富研究局

文 | 檀枪枪

前两天很多消息,说是伊朗国内,肺炎横行,潜在患者超乎想象。

紧接着,伊朗驻梵蒂冈大使就被确诊肺炎,就在人们纷纷惊异梵蒂冈这座天主教的“先知之地”也没能逃脱病毒的魔爪时,一则更加重磅的消息,激起了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心绪。

教皇可能罹患肺炎的消息不胫而走,全世界的教徒们纷纷祈祷,一时人心惶惶,毕竟,病毒可不管你是信哪个神的,被传染到,就让你去见死神。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所幸,教宗只是一般的身体不适。

梵蒂冈在这次中国疫情面前,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向中国捐助了70万个口罩驰援新冠状病毒疫情,而且这批不是普通的口罩,都是优质的FFP2和FFP3,是在市面上都难以购买的优质口罩,口罩的质量都与N95规格标准相当。

而实际上,梵蒂冈整个国家不过800人,大部分还都是教廷的工作人员。对于这样一个袖珍小国,70万个口罩绝不是个小数目。

怀着对财富的好奇,我开始探究起了这个蕞尔小国的财产状况。

富了几千年的梵蒂冈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

最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也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

这奠定了如今梵蒂冈的基础。

后来罗马式微,北方的日耳曼蛮族入侵,古典文明崩溃,但基督教作为一种广泛活跃在民间的信仰却延续了下来。

在蛮荒的年代,教会成为了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大量罗马典籍的同时,还会以传教的名义,行医疗与教育的职能。算术,天文,地理,文法,不同于近代人们对于宗教的封杀异己文化的印象,那时候的教会是许多底层民众于文明黑暗时代的星点火光。

公元7世纪开始,法兰西地区逐渐崛起了一个名为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王朝,在集权扩张的驱动下,教会作为文化中心开始和世俗权力接触。

当时的教皇虽有天下教众,却没有实际权利支撑;而法兰克王国需要民众的认同以及扩张的合法性。两者一拍即合,越走越近。

最终,到了公元751年,罗马教皇为加洛林王朝的首任皇帝丕平加冕,正式开始了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利的联合。

丕平为了报答教皇,出兵意大利,击败并俘虏了曾与教皇有争端的伦巴第国王,并将伦巴第的大片领土划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虽然教皇国是如今梵蒂冈的“雏形”,但最开始的教皇国实际上是一个包括拉凡纳、罗马在内的一个横跨亚平宁半岛的大片区域。在后来教皇国的发展中,许多世俗君主为表示对基督教廷的友好,直接或间接为教皇国的扩大贡献了许多土地。 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教皇国的辖区都要远大于今天的梵蒂冈。

封建时期,土地就是最保值的资产。可以说,保有大量地产的教皇国天生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教皇国能提供的收入大体有两部分组成,一类是领地收入,另一类是司法收入。

领地收入简单来说,就是我这块土地上从事的一切生产活动的收益,包括征收赋税和徭役、通行税、消费税、军役税、还有经营盐铁、明矾的买卖流通等收益。所有封建持有领地的封建领主,收益都差不多,没什么多说的。

而司法收入,就有的说道了。在教皇国财政中,司法收入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赋税收入。

那个时候,城市常常因为利益纠葛背叛,或支持教皇的敌人,逃避军役,不履行义务,而受到教廷的惩罚,而惩罚最主要就是罚金,这类收益每年都会为教皇国提供大量进账。教皇国提供的司法服务也会产生法庭收入和诉讼费等收益。

但是在教皇国产生的早期,由于贪腐,低效等问题,教皇国所贡献的收入仅占教廷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

教廷的收入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各个教区的捐献,赋税以及一些宗教活动收益。

但随着治理能力的提升,财政系统的变革,教皇国贡献的收入在教廷总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到了宗教改革前夕,教皇国提供的收入占到了教廷总收入的70%,可以说是教廷收入的核心来源了。

由于教皇国的地位不同于一般封建王朝,其辐射范围是整个基督教世界,因此,教皇国自古就是权力与财富漂泊会留之处。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教皇国1850年发行的货币

整个中世纪,身处罗马的教皇都拥有超越大部分世俗君主的地位。但到了近代,随着欧洲思想启蒙的完成,教皇国的存在愈发尴尬。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开始逐步走向统一,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开进罗马城,占领教皇属地,完成国家统一。

身为宗教领袖的教皇哪受得了这个,尽管俗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梵蒂冈宫内,但仍坚持天主教传统的教义教条,誓死不同意大利政府往来,不接受意大利政府的年金和对其赋予的特殊外交地位。

直到1929年2月,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双方才最终达成和解。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宗。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先知之地,梵蒂冈,正式诞生。

如今的梵蒂冈有多有钱

作为全世界最小的行政实体,梵蒂冈仅有0·44平方公里,也就一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整个国家内,建筑物都数的过来。但其掌握的财富数额之大,却远超人们想象。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这个国家真的一眼望的到头

1965年《时代》杂志发文指出梵蒂冈当时的财富已达到数百亿美元,并且当时的银行家也估计梵蒂冈的财富为100~150亿美元。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整个意大利的年生产总值也不过六百多亿美元。一个天安门大小的地区,持有的财富却占到了一个发达国家GDP的六分之一。

如果把这些钱换算成100面额的美元平铺到梵蒂冈的每个角落,那么这些钱能铺出一个将近四层的美金地毯。

梵蒂冈的财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领土内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藏品,这些文化瑰宝价值不可计量。

因为历史上的教皇国有权又有钱,梵蒂冈国境内几乎遍地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教堂、神圣不可侵犯的罗马教皇宫廷、数量惊人的珍稀艺术品……

而其中珍宝储量最多的当属和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齐名的——“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梵蒂冈博物馆的藏品有多牛呢?据说,“梵蒂冈博物馆”里随便一件藏品,放在其他博物馆都可能是镇馆之宝。

上至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下至近代文艺复兴,理性启蒙后的近现代艺术,包揽天下。基督教文明三千年历史的底蕴,尽藏在其中。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1534~1541年 米开朗基罗 代表作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最后的审判》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1510~1511年 拉斐尔 《雅典学院》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达芬奇 《圣·杰罗姆在荒野中祈祷》

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随随便便就能集齐。

除了这些艺术珍品外,梵蒂冈本身的文化属性就已经能为其带来不菲的附加值。

美联社曾对此评论道:“在2004年,梵蒂冈的房地产价值就已经达到了9亿美元,而这并不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教堂,就算把这两座教堂移到别处也依然不影响梵蒂冈的房地产整体价值。”

不用说天主教的狂热信徒对“圣座”的渴望,就说梵蒂冈作为天主教圣城,教廷所在地,这一特点所赋予的崇高性和神秘性。这里就没有理由不被世俗追捧。

就想想,朋友圈里谁还没几个,定位地区在梵蒂冈的朋友。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巨富还体现在,梵蒂冈为内部工作人员开出的薪水上。

《福布斯》一篇文章指出,在1987年是,梵蒂冈的一些红衣主教工资就已经达到了每年2万美元,并且当时梵蒂冈广播台的30名耶稣会会士志愿者以及城内200名警卫的工资则达到了每人每年1.1万美元。

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美元还未大规模贬值。

而且红衣主教除了高额工资还可以享受各种奢华待遇,其中就包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租到豪华公寓。

这么多钱,哪来的

梵蒂冈国土狭小,农业工业都是零,自然资源更是乏善可陈。那么梵蒂冈到底是靠什么掌握如此多的财富的?

在我翻遍了大量资料后,大概得出了结论。梵蒂冈的巨额财富一方面来源于其文化价值带来的附属财富,另一方面,将这部分财富通过金融手段不断放大。

对,没错。就是天主教廷利用资本主义的手段来完成教廷财富的积累。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先说梵蒂冈本身创造的价值财富,这里面涵盖了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向教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

旅游业就不用说了,梵蒂冈一直是欧洲重要的打卡地,你可以不去感受阿尔卑斯上的靓丽雪景,但你要不想感受天主教文化千年底蕴的熏陶,那只能说你没有参透当代中产的精神柏拉图属性。

同旅游业休戚相关的产业还有文旅产品,比如邮票,比如不动产出租。

梵蒂冈曾发行自己的硬币和邮票。由于同欧盟达成协定,梵蒂冈从1999年开始使用欧元作为货币,但其发行的硬币和邮票因为具有特殊意义,且数量稀少,成为集邮家和旅游者的珍馐美馔。而硬币和邮票为梵蒂冈带来的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据称每年仅出售邮票一项收入就可抵消教廷的全部行政开支,而且还有剩余。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除了如今主要用于收藏纪念的硬币和邮票。梵蒂冈还掌握着世界上独一份的生意。根据教会法典,天主教信徒们只准使用教廷在罗马的官方出版社印刷的折梅书和礼拜文。庞大的天主教众决定了,这是一个市场规模巨大的生意;而独立垄断的特性,也注定了这项生意的丰厚利润。

作为天主教的圣城,梵蒂冈就算不做任何商业行为,也会有大量的财产进账。

梵蒂冈教廷每年都会从世界各地收缴巨额税费,数量十分惊人。此外,还会有大量教众和权威人士向教宗捐款捐物,考虑到天主教的广泛受众,这笔金额应该也不是小数。

梵蒂冈几乎所有的供给(水、电、食品和煤气等)均依靠意大利提供,不收所得税,资金出入不受限制。

在享受着诸多利益的同时,梵蒂冈也会承担社会责任,据说梵蒂冈经常会用教廷的收益去资助一些意大利居民,据统计,在1965年时,梵蒂冈就已经在为700万名意大利居民提供衣服和食物。

虽然梵蒂冈每年各方面的进账很多,但也架不住教廷的花销巨大,人员开支、举办活动、传播教义,每年教廷的花销也近乎是个天文数字。

1987年《福布斯》就在一篇分析梵蒂冈财富状况的文章中称:“华丽的梵蒂冈快要破产了。去年,梵蒂冈光在举行各种仪式上就花费了5730万美元。”

单单靠实业和宗教捐赠肯定是不能完全满足梵蒂冈的巨额开销的。于是梵蒂冈也开始下起了“资本永不眠”这盘大旗。

实际上,梵蒂冈在金融、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都有大量的投资,而如今,梵蒂冈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这些资产的增值回报。

由于梵蒂冈梵蒂冈的财产状况素不公布,银行业务又极端保密。所以如今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媒体和研究机构估计得来。

《福布斯》杂志就曾估算过,每年梵蒂冈公开的用于投资各种实体以及基金的资金就已经达到数亿美元。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投资历高达几百亿美元,有“国际金融帝国”之称。

梵蒂冈在的资本还极大地影响着所在国意大利的经济。梵蒂冈的资本渗透到意大利众多的经济部门,特别是银行信贷和不动产系统,仅地产一项就达46万余公顷。还有,黄金、外汇储备,金额达100多亿美元。

梵蒂冈的核心金融组织是梵蒂冈银行,又称宗教事务银行,主要负责梵蒂冈的金融事务,直接对教宗负责,据统计,梵蒂冈银行的净资产有30-40亿美元,与世界上200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

梵蒂冈暴富史:堆着金条和资本的先知之地

一股高贵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由于梵蒂冈的中立属性,梵蒂冈银行同瑞士银行一样,也成为了众多高官贵人藏钱的地方。

就像银行学者杰拉尔德·波斯纳(Gerald Posner)说的:“意大利高官和商人都渴望把钱存到梵蒂冈银行来逃税。”

所以实际上,梵蒂冈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

回想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民族国家形成,天主教似乎总是站在资本主义的对立面。

如今也不得不用起了资本的把戏,来维持教廷的开支。

什么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果你觉得资本主义不好,你就去建设它。”

不论是宗教传统还是文化沿革,梵蒂冈似乎总给我们一种神圣的,形而上的,柏拉图式的精神家园的感觉。但深入剖析后,你会发现,所有看起来的幻梦也都是由一块块砖瓦和水泥搭建起来的。

在这个资本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所有一切都逃不开资本的桎梏。

因此,如果说世间所有关于为什么的问题中,有一个永恒的答案。

那应该是:

“要恰饭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