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暴富研究局

文 | 檀槍槍

前兩天很多消息,說是伊朗國內,肺炎橫行,潛在患者超乎想象。

緊接著,伊朗駐梵蒂岡大使就被確診肺炎,就在人們紛紛驚異梵蒂岡這座天主教的“先知之地”也沒能逃脫病毒的魔爪時,一則更加重磅的消息,激起了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心緒。

教皇可能罹患肺炎的消息不脛而走,全世界的教徒們紛紛祈禱,一時人心惶惶,畢竟,病毒可不管你是信哪個神的,被傳染到,就讓你去見死神。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所幸,教宗只是一般的身體不適。

梵蒂岡在這次中國疫情面前,伸出了友好的橄欖枝,向中國捐助了70萬個口罩馳援新冠狀病毒疫情,而且這批不是普通的口罩,都是優質的FFP2和FFP3,是在市面上都難以購買的優質口罩,口罩的質量都與N95規格標準相當。

而實際上,梵蒂岡整個國家不過800人,大部分還都是教廷的工作人員。對於這樣一個袖珍小國,70萬個口罩絕不是個小數目。

懷著對財富的好奇,我開始探究起了這個蕞爾小國的財產狀況。

富了幾千年的梵蒂岡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

最早在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也酥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

這奠定了如今梵蒂岡的基礎。

後來羅馬式微,北方的日耳曼蠻族入侵,古典文明崩潰,但基督教作為一種廣泛活躍在民間的信仰卻延續了下來。

在蠻荒的年代,教會成為了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大量羅馬典籍的同時,還會以傳教的名義,行醫療與教育的職能。算術,天文,地理,文法,不同於近代人們對於宗教的封殺異己文化的印象,那時候的教會是許多底層民眾於文明黑暗時代的星點火光。

公元7世紀開始,法蘭西地區逐漸崛起了一個名為法蘭克王國的封建王朝,在集權擴張的驅動下,教會作為文化中心開始和世俗權力接觸。

當時的教皇雖有天下教眾,卻沒有實際權利支撐;而法蘭克王國需要民眾的認同以及擴張的合法性。兩者一拍即合,越走越近。

最終,到了公元751年,羅馬教皇為加洛林王朝的首任皇帝丕平加冕,正式開始了世俗權力與教會權利的聯合。

丕平為了報答教皇,出兵意大利,擊敗並俘虜了曾與教皇有爭端的倫巴第國王,並將倫巴第的大片領土劃歸為教皇轄區,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史稱“丕平獻土”。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雖然教皇國是如今梵蒂岡的“雛形”,但最開始的教皇國實際上是一個包括拉凡納、羅馬在內的一個橫跨亞平寧半島的大片區域。在後來教皇國的發展中,許多世俗君主為表示對基督教廷的友好,直接或間接為教皇國的擴大貢獻了許多土地。 歷史上大部分時候,教皇國的轄區都要遠大於今天的梵蒂岡。

封建時期,土地就是最保值的資產。可以說,保有大量地產的教皇國天生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教皇國能提供的收入大體有兩部分組成,一類是領地收入,另一類是司法收入。

領地收入簡單來說,就是我這塊土地上從事的一切生產活動的收益,包括徵收賦稅和徭役、通行稅、消費稅、軍役稅、還有經營鹽鐵、明礬的買賣流通等收益。所有封建持有領地的封建領主,收益都差不多,沒什麼多說的。

而司法收入,就有的說道了。在教皇國財政中,司法收入的重要性甚至超過賦稅收入。

那個時候,城市常常因為利益糾葛背叛,或支持教皇的敵人,逃避軍役,不履行義務,而受到教廷的懲罰,而懲罰最主要就是罰金,這類收益每年都會為教皇國提供大量進賬。教皇國提供的司法服務也會產生法庭收入和訴訟費等收益。

但是在教皇國產生的早期,由於貪腐,低效等問題,教皇國所貢獻的收入僅佔教廷總收入的很少一部分。

教廷的收入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各個教區的捐獻,賦稅以及一些宗教活動收益。

但隨著治理能力的提升,財政系統的變革,教皇國貢獻的收入在教廷總收入所佔比重不斷擴大,到了宗教改革前夕,教皇國提供的收入佔到了教廷總收入的70%,可以說是教廷收入的核心來源了。

由於教皇國的地位不同於一般封建王朝,其輻射範圍是整個基督教世界,因此,教皇國自古就是權力與財富漂泊會留之處。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教皇國1850年發行的貨幣

整個中世紀,身處羅馬的教皇都擁有超越大部分世俗君主的地位。但到了近代,隨著歐洲思想啟蒙的完成,教皇國的存在愈發尷尬。

19世紀中期,意大利開始逐步走向統一,1870年,意大利王國軍隊開進羅馬城,佔領教皇屬地,完成國家統一。

身為宗教領袖的教皇哪受得了這個,儘管俗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梵蒂岡宮內,但仍堅持天主教傳統的教義教條,誓死不同意大利政府往來,不接受意大利政府的年金和對其賦予的特殊外交地位。

直到1929年2月,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雙方才最終達成和解。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先知之地,梵蒂岡,正式誕生。

如今的梵蒂岡有多有錢

作為全世界最小的行政實體,梵蒂岡僅有0·44平方公里,也就一個天安門廣場那麼大。整個國家內,建築物都數的過來。但其掌握的財富數額之大,卻遠超人們想象。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這個國家真的一眼望的到頭

1965年《時代》雜誌發文指出梵蒂岡當時的財富已達到數百億美元,並且當時的銀行家也估計梵蒂岡的財富為100~150億美元。這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整個意大利的年生產總值也不過六百多億美元。一個天安門大小的地區,持有的財富卻佔到了一個發達國家GDP的六分之一。

如果把這些錢換算成100面額的美元平鋪到梵蒂岡的每個角落,那麼這些錢能鋪出一個將近四層的美金地毯。

梵蒂岡的財富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其領土內大量的珍貴文物和藝術藏品,這些文化瑰寶價值不可計量。

因為歷史上的教皇國有權又有錢,梵蒂岡國境內幾乎遍地都是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教堂、神聖不可侵犯的羅馬教皇宮廷、數量驚人的珍稀藝術品……

而其中珍寶儲量最多的當屬和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齊名的——“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有多牛呢?據說,“梵蒂岡博物館”裡隨便一件藏品,放在其他博物館都可能是鎮館之寶。

上至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下至近代文藝復興,理性啟蒙後的近現代藝術,包攬天下。基督教文明三千年歷史的底蘊,盡藏在其中。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1534~1541年 米開朗基羅 代表作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最後的審判》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1510~1511年 拉斐爾 《雅典學院》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達芬奇 《聖·傑羅姆在荒野中祈禱》

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隨隨便便就能集齊。

除了這些藝術珍品外,梵蒂岡本身的文化屬性就已經能為其帶來不菲的附加值。

美聯社曾對此評論道:“在2004年,梵蒂岡的房地產價值就已經達到了9億美元,而這並不包括聖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教堂,就算把這兩座教堂移到別處也依然不影響梵蒂岡的房地產整體價值。”

不用說天主教的狂熱信徒對“聖座”的渴望,就說梵蒂岡作為天主教聖城,教廷所在地,這一特點所賦予的崇高性和神秘性。這裡就沒有理由不被世俗追捧。

就想想,朋友圈裡誰還沒幾個,定位地區在梵蒂岡的朋友。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鉅富還體現在,梵蒂岡為內部工作人員開出的薪水上。

《福布斯》一篇文章指出,在1987年是,梵蒂岡的一些紅衣主教工資就已經達到了每年2萬美元,並且當時梵蒂岡廣播臺的30名耶穌會會士志願者以及城內200名警衛的工資則達到了每人每年1.1萬美元。

那可是上世紀80年代!美元還未大規模貶值。

而且紅衣主教除了高額工資還可以享受各種奢華待遇,其中就包括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租到豪華公寓。

這麼多錢,哪來的

梵蒂岡國土狹小,農業工業都是零,自然資源更是乏善可陳。那麼梵蒂岡到底是靠什麼掌握如此多的財富的?

在我翻遍了大量資料後,大概得出了結論。梵蒂岡的鉅額財富一方面來源於其文化價值帶來的附屬財富,另一方面,將這部分財富通過金融手段不斷放大。

對,沒錯。就是天主教廷利用資本主義的手段來完成教廷財富的積累。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先說梵蒂岡本身創造的價值財富,這裡面涵蓋了旅遊、郵票、不動產出租、向教宗贈送的貢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

旅遊業就不用說了,梵蒂岡一直是歐洲重要的打卡地,你可以不去感受阿爾卑斯上的靚麗雪景,但你要不想感受天主教文化千年底蘊的薰陶,那隻能說你沒有參透當代中產的精神柏拉圖屬性。

同旅遊業休慼相關的產業還有文旅產品,比如郵票,比如不動產出租。

梵蒂岡曾發行自己的硬幣和郵票。由於同歐盟達成協定,梵蒂岡從1999年開始使用歐元作為貨幣,但其發行的硬幣和郵票因為具有特殊意義,且數量稀少,成為集郵家和旅遊者的珍饈美饌。而硬幣和郵票為梵蒂岡帶來的收入也是十分可觀的,據稱每年僅出售郵票一項收入就可抵消教廷的全部行政開支,而且還有剩餘。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除了如今主要用於收藏紀念的硬幣和郵票。梵蒂岡還掌握著世界上獨一份的生意。根據教會法典,天主教信徒們只准使用教廷在羅馬的官方出版社印刷的折梅書和禮拜文。龐大的天主教眾決定了,這是一個市場規模巨大的生意;而獨立壟斷的特性,也註定了這項生意的豐厚利潤。

作為天主教的聖城,梵蒂岡就算不做任何商業行為,也會有大量的財產進賬。

梵蒂岡教廷每年都會從世界各地收繳鉅額稅費,數量十分驚人。此外,還會有大量教眾和權威人士向教宗捐款捐物,考慮到天主教的廣泛受眾,這筆金額應該也不是小數。

梵蒂岡幾乎所有的供給(水、電、食品和煤氣等)均依靠意大利提供,不收所得稅,資金出入不受限制。

在享受著諸多利益的同時,梵蒂岡也會承擔社會責任,據說梵蒂岡經常會用教廷的收益去資助一些意大利居民,據統計,在1965年時,梵蒂岡就已經在為700萬名意大利居民提供衣服和食物。

雖然梵蒂岡每年各方面的進賬很多,但也架不住教廷的花銷巨大,人員開支、舉辦活動、傳播教義,每年教廷的花銷也近乎是個天文數字。

1987年《福布斯》就在一篇分析梵蒂岡財富狀況的文章中稱:“華麗的梵蒂岡快要破產了。去年,梵蒂岡光在舉行各種儀式上就花費了5730萬美元。”

單單靠實業和宗教捐贈肯定是不能完全滿足梵蒂岡的鉅額開銷的。於是梵蒂岡也開始下起了“資本永不眠”這盤大旗。

實際上,梵蒂岡在金融、工業、銀行、房地產等領域都有大量的投資,而如今,梵蒂岡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這些資產的增值回報。

由於梵蒂岡梵蒂岡的財產狀況素不公佈,銀行業務又極端保密。所以如今的大部分數據都是媒體和研究機構估計得來。

《福布斯》雜誌就曾估算過,每年梵蒂岡公開的用於投資各種實體以及基金的資金就已經達到數億美元。在北美和西歐國家的投資歷高達幾百億美元,有“國際金融帝國”之稱。

梵蒂岡在的資本還極大地影響著所在國意大利的經濟。梵蒂岡的資本滲透到意大利眾多的經濟部門,特別是銀行信貸和不動產系統,僅地產一項就達46萬餘公頃。還有,黃金、外匯儲備,金額達100多億美元。

梵蒂岡的核心金融組織是梵蒂岡銀行,又稱宗教事務銀行,主要負責梵蒂岡的金融事務,直接對教宗負責,據統計,梵蒂岡銀行的淨資產有30-40億美元,與世界上200多家銀行有業務往來。

梵蒂岡暴富史:堆著金條和資本的先知之地

一股高貴氣息撲面而來

此外,由於梵蒂岡的中立屬性,梵蒂岡銀行同瑞士銀行一樣,也成為了眾多高官貴人藏錢的地方。

就像銀行學者傑拉爾德·波斯納(Gerald Posner)說的:“意大利高官和商人都渴望把錢存到梵蒂岡銀行來逃稅。”

所以實際上,梵蒂岡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

回想因為資本主義發展引起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民族國家形成,天主教似乎總是站在資本主義的對立面。

如今也不得不用起了資本的把戲,來維持教廷的開支。

什麼叫師夷長技以制夷?

“如果你覺得資本主義不好,你就去建設它。”

不論是宗教傳統還是文化沿革,梵蒂岡似乎總給我們一種神聖的,形而上的,柏拉圖式的精神家園的感覺。但深入剖析後,你會發現,所有看起來的幻夢也都是由一塊塊磚瓦和水泥搭建起來的。

在這個資本主導的現代社會中,所有一切都逃不開資本的桎梏。

因此,如果說世間所有關於為什麼的問題中,有一個永恆的答案。

那應該是:

“要恰飯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