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時代週刊》“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

這部作品與《許三觀賣血記》一同被選入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活著》講述了大時代背景之下,福貴的悲慘經歷。書中,沒有一句惋惜的話,卻處處飽含著對福貴一家的憐憫。可謂是悲慘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揭示了普通家庭的悲哀。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一、 活著便是最大的幸福

《活著》早年間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但礙於種種原因無法將書中的一幕幕完全還原出來。並且書中的意境,也是無法通過鏡頭語言活靈活現的演繹的。書中的主人公福貴,本是紈絝子弟,整日沉迷於賭博淫樂。但令他無法想象的是,時代改變的如此之快。同樣,因緣巧合也使得他總能因禍得福。

1. 福貴的不幸往事

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毫無疑問,主人公福貴的人生經歷是坎坷不平的,是跌宕起伏的。福貴本來出生於小資之家,父親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鄉紳。

而他自己卻終日放浪形骸,在城裡賭博時被人設下了圈套。最後,自己家的田產、房屋全都歸了龍二所有。父親一時急火攻心,猝然長逝。他的女人家珍,自身家底也非常富裕。所以父母多次勸其回家,但她卻執意要與福貴同甘苦,共患難

本是富貴命的家珍,只得降下身段,出去給人做工以換得基本的生存保障。此時福貴的厄運再次降臨—被抓壯丁。在硝煙瀰漫而又異常寒冷的戰場上,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接連倒下。福貴蜷縮在他們屍體之下,最終被解放軍俘虜。

回到家後,才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因悲傷過度早已亡故。見到了一雙兒女之後,卻發現女兒鳳霞因一場大病再也不能說話。緊接著,他的兒子徐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活生生的吸死在醫院裡。

而當時的縣長,則正是自己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當然,這個縣長的下場也非常悲慘。不僅受到了清算,還被走街串巷的遊街。最後只剩得福貴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鳳霞最終也原諒了他。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鳳霞與二喜很快誕下了孩子,起名叫做苦根。這個孩子的到來,同時也帶走了他的母親。身患軟骨病的家珍,承受不了如此的壓力便也隨之而去。孝順的女婿二喜,悲傷過度整日昏沉。最終,在做工時被兩塊石板壓死。

苦根命也是真的苦,福貴家中貧困難以充飢。好不容易得到豆子,不料這卻成了海思苦根的罪魁禍首。當然在影視作品中,苦根仍舊活著。因為,畢竟他們要考慮觀眾的承受能力。

最後只剩下一個黃牛和福貴相依為命,福貴將家人的各種名字都用在了它的身上。這個場景還多次出現在語文試卷的閱讀理解題目當中,可見其深意。

2.福貴的幸運

雖然家中的田產宅邸全部輸給了龍二,但也因禍得福。在那場浩劫中,龍二被審判當中槍斃而死。此時的福貴,聽到槍聲嚇得瑟瑟發抖。如果沒有給龍五,那麼站在審判臺上的就只能是自己。

當壯丁的日子裡,幸運之神再次眷顧。那麼多人倒下,但唯獨他能夠活到解放軍到來。回到家中,兒女雙全,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幸福。雖然女兒不能說話,但卻非常乖巧懂事,從小就能幫著大人做活。

女婿雖然有殘疾,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工人。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他對福貴一家的孝順總也能彌補有慶死後的缺憾。雖然親人逐漸的離他而去,但最終福貴還是活著的。活著,便有希望。其實,對於福貴而言最幸之事莫過於有一個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愛人。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二、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餘華:

“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書中的福貴,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對他的不公。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學會坦然面對。這不論在哪個時期,都是非常難得的。

1. 單純的追求者

《活著》一書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煽情的片段。但它就是用平鋪直敘,如白開水般的語言給予人心靈上極度的刺激。往往最樸實的東西,最能直抵人心。書中的每一個角色,從來沒有出現過怨天尤人的場景。不論發生什麼,都能夠處之泰然。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追求——活著。在本書中,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過命運的死結。面對家境一落千丈,家珍沒有怨言也沒有拋下福貴回孃家。福貴多年杳無音信,家珍堅持著含辛茹苦的將孩子帶大。

兒子早夭,女兒殘疾。這個家庭看似已然失去了繼續的希望,但是隻要活著一切都有期冀。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活著。不是大富大貴的活著,也不是闔家團圓的活著,就單單只是活著。

福貴的活著,物質無關。不然,物質水平急劇下降的他早就猝然長逝了。福貴的活著同權力無關,在生產隊時他從未想過要入仕為官。福貴的活著與女人無關,家珍死後雖然對他打擊很大,但卻並未像女婿失去鳳霞一樣,整日昏沉。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2. 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在所有人都相繼離世以後,那頭老黃牛就是福貴的親人。他趕著牛,悠悠的念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可見,福貴對於命運的輕視。命運無常,它對福貴一次次的捉弄,都不能將其壓垮,反而使得他變得更為強大。

許多人都會想,人活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也有很多人會不停的抱怨,自己的一生為什麼會這麼苦?其實,活著的本質就是忍受。並不是為了什麼去忍,單單就是為了能夠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活著需要忍受的東西有很多,忍受生命給予的責任;忍受生活的艱辛不易;忍受親人的痛苦離去。正所謂是心字頭上一把刀,福貴所經歷的哪一件事,不是在他心頭上扎刀子呢。他有過困苦卓絕的歲月,也有過幸福盎然的瞬間。

如果他放棄了忍受,拒絕了忍受那麼就再也沒有機會看到未來的世界。也意味著他放棄了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美好畫面。獨木舟曾說“人生最美妙和最殘忍的事情都是同一件,那就是不能重來。”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三、 現實主義之代表

當今社會充斥著許多甜到發膩的書籍或影視作品,很少能夠有像《活著》還有《平凡的世界》此類揭示生活現實的文學產生。這兩本書,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在面對死亡時,人們的沉著與冷靜。只用寥寥數語便將所有沉痛一言以蔽之,因為死亡的本身就是沉重的不需要再去渲染。

1. 發人深省的活著

“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筋疲力盡了”。許多人讀完這本書,久久不能忘懷。甚至,還會因此沉淪多日,無法從福貴的悲傷中走出。或者是讀著讀著,兩行熱淚情不自禁的從眼眶中奔湧而出。

這些淚珠不僅有對福貴的同情,也有自己的感同身受。書中人物的跌宕起伏,大都與社會環境有關。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許多人活著活著,就成了福貴。成年人大都喜歡一些苦澀的東西,諸如煙、酒、茶,而小孩子則是喜歡甜到發膩的糖。

相較於自己身上活著的壓力而言,它們的苦澀不及其萬分之一。

重讀《活著》:慾望的終點即是毀滅,寫活著亦是餘華自己

2. 活著的力量

《活著》最殘忍的地方,就是昭示了生老病死的必然。使經歷過或者沒有經歷過的人,都不禁感嘆生命的無償與苦難。每個在讀者心裡樹立起典型形象的人物,都相繼離去,可“狠心”的作者卻從不給予他們過多的語言渲染。

餘華的筆鋒,就如同手術刀一般犀利。當然,這與他本人的經歷息息相關。自幼父親便是外科醫生,所以使得年幼的他早已看淡了生死。而後做牙醫的經歷,也使其面對血腥也顯得愈發稀鬆平常。

如同福貴所說“一個人命再大,就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他就像作者一般,看透了生死。並且,也從未想過要輕生。反而其自己也認為非常幸運和踏實,因為家裡人全死了也都是他親手埋的。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而又有一個觀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如果人沒了,一切也就都沒了。命運無常,活著本身就是一件難事。而正是因為它的艱難,才賦予了其更深刻的意義。

結語:

《西雅圖時報》曾評價道“《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餘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福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經歷也使許多人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在經歷過年代的動亂,親人的死亡,福貴佝僂的身影在讀者的心中終於又站了起來。生活,始終打不敗不服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