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我有5000英镑,我也会是个好女人。”

这是《名利场》中经典的语句,也是电影中女主蓓基的心声。

蓓基从小是一个生活在英国19世纪贫困阶级的孤儿,那时候正处于资本主义剥削底层劳动人民、弱肉强食的年代,小时候的蓓基受尽了别人的的冷眼与欺负。

所以长大后她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利用自己的聪明和美貌改变自己的命运,挤进上流社会、获得财富与社会地位。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然会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因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大多数需要依赖自己的家庭或丈夫,才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出身贫寒的蓓基只有靠自己,才能在社会生存下去。在她身上,让我们看到了: 生活在19世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时刻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的勇气与智慧。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影片开始,初入社会的蓓基美丽而大方,与富裕的印度外交官乔斯相谈甚欢。乔斯虽木讷但是喜欢收藏各种奇珍异品。机灵的蓓基投其所好,交谈中表达了自己非常喜欢旅游、以及对探索新事物的见解,深深的吸引了对方。

之后在蓓基通往财富和地位的道路上,她因获得毕脱爵士姐姐的喜爱,踏入了伦敦的社交圈;接着让即将继承丰厚遗产的罗登上尉,娶了身无分文的她;最后通过斯丹恩侯爵,帮助她在伦敦社交圈站稳了脚跟。

在蓓基一步步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除了她美丽大方、聪明伶俐的表现,还与她察言观色、时刻为自己创造机会的能力息息相关。她并不是肤浅的通过赞美对方,获得别人的好感。而是以非凡的谈吐与表现来颠覆对方的认知,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最后为之倾倒。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她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让人值得借鉴的。总结一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上天给了美丽的外表,但这不足以让她在上流社会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她精通英法两门语言、熟读各国文化书籍。这让她开阔眼界与见识,也为今后社交提供了谈资。

同时她从小苦练声乐,通过美妙的歌声,她很快成为每次宴会的焦点。比如在一次侯爵举办的宴会中,出身卑微的她,本不受其它贵族夫人的待见。但当钢琴声响起,蓓基以一首凄美而动人的歌曲感动了在场的来宾,她这一唱便成了名,赢来了贵族们的掌声。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随和剧情的发展可以看到:无论是美丽的容颜、有趣的谈吐、还是美妙的歌声、曼妙的舞姿,都是蓓基在当时社会立足的筹码,筹码越多胜算越大。正是因为她从小严格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最后厚积薄发,在每一次重要的场合中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观今天的我们也一样,在属于自己的机会还没有来临之前,越多越精湛的技能,会让我们在挑战机会面前多一份筹码。想要一战成名,首先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准备。

善用察言观色、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影片中有一段毕脱爵士姐姐来访的故事,即有趣又讽刺,也充分体现了蓓基出色的察言观色和换位思考能力。

当有毕脱爵士的姐姐来访时,毕脱爵士一家争相邀宠。因为这位老小姐拥有巨大财产,但膝下并无子女,大家都希望通过讨好老小姐而分得更多的遗产。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蓓基先在一旁细细观察初次见面的老小姐,在看出老小姐是个犀利、喜欢直率的人,非常不屑自己的亲戚对她怀有目的的奉承后。蓓基便开始在老小姐面前直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私底下还夸张的模仿毕脱爵士一家巴结的样子,以此作为讽刺。

这逗得老小姐非常开心,对她很是信任与喜爱。在相处一段时间后,蓓基便获得了老小姐邀请,与其一同前往伦敦生活。完成了自己踏上上流社会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蓓基的成功进级让我们看到了:当不了解对方性格习惯时,察言观色帮助我们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而换位思考会让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与之沟通,这往往更容易打动对方。

同理,要想获得别人的好感也一样,不能一味的奉承。应该察其所好、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对方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勇于颠覆传统思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19世纪,女人们的思想观念仍非常的传统,倡导女人们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不应该在外面常常抛头露面。社会留给女人发展的空间也少之又少,出身不好的蓓基为了崭露头角,只有铤而走险、周游于各种社交晚宴中。她每走一步的背后都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闲言俗语。

不过,也正是她的胆识和才华,才让当时位高权重的侯爵看上了她,与其做起交易:他希望蓓基能打开贵族女人们的社交大门,为贵族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生机和色彩。而作为回报,侯爵将为她的丈夫提供更高的职位。

《名利场》:看女主从一贫如洗到走进上流社会,我们学到了什么?

面对丈夫贵族家族的没落、家庭经济的拮据,她爽快的答应了,因为她希望尽快改善家里的生活。

影片中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日常相处场景,来体现蓓基在思想和观念上的与众不同。蓓基的丈夫为家里吃不上肉而感到消沉、愤怒时,她并不是无助的哭泣,而是从容的安慰丈夫说:“我会来处理的。”

那一刻的她更像是一家之主,这与当时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家庭角色观念完全不同。

因此,个人认为蓓基在思想、行为上,早已超越了当时传统思想的枷锁,这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也正因为因为这种颠覆,才给她带来了别人没有的机会。

结论

“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影片的最后,就像小说作者萨克雷如上所说:

一切浮名浮利,到后面都是一场虚空

蓓基虽终于如愿踏进了上流社会的巅峰,但不久却因侯爵的贪婪,导致她身败名裂、家离子散,最终流浪于他乡。

这也是生活在当时社会女性的无奈与悲哀。仅凭一个女人的一己之力,最终还是无法扭转整个社会的偏见与冷酷。

几百年后,当我们再从这部经典的电影中细细回顾,会为女主生不逢时感到惋惜,不禁设想:倘若她生活在今天,凭借她的勇气与智慧,应该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反转自己的人生。

而带着这份遗憾,我们也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还有机会,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剧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