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很多韓國電影迷近期最期待的電影。
它有一套華麗的全明星陣容:河正宇、車太賢、朱智勳、金香奇、都暻秀、吳達洙、李政宰、金荷娜、李璟榮......
它已榮登韓國影史總票房亞軍寶座,累計觀影人數高達1425.9394萬人次。
有人應該已經猜到,它是
《與神同行》
開聊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影片一個很重要的核心設定:
人死後成為死者,在陰間49天內接受7道審判。7位閻王分別進行:謊言、懶惰、不義、背叛、暴力、殺人、天倫的審判,通過所有審判的人方得投胎轉世。
消防員金自鴻(車太賢 飾)在一次救援行動中不幸身亡,即將到陰間接受審判。
陰間三位使者江林(河正宇 飾),日值使者解怨脈(朱智勳 飾),月值使者德春(金香奇 飾)及時趕到。
三位使者告知金自鴻他是死者,也是貴人。三位將幫助他在陰間的七次審判中進行辯護。
一切順利的話,金自鴻就可以投胎轉世了。
如果1000年內讓49位死者投胎轉世,三位使者也能跟著投胎轉世。而金自鴻正是他們最有希望的第48位貴人。
從這個投胎的概率可以看出,審判並沒有那麼簡單。
金自鴻的每一次審判都堪稱驚心動魄。
第一層殺人地獄。
保護金自鴻的使者們都很奇怪,這樣一個正義的消防員,在人間怎麼可能殺人?
原來金自鴻錯過了救援同事的黃金時間,從而有了間接殺人罪的嫌疑。
第二層懶惰地獄。
針對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的死者進行懲處。
現場所有人都為金自鴻生前事蹟所打動,敬佩他選擇了充實度過人生。
金自鴻卻說自己是為了錢。
審判他的大王認為他信奉偽神,當場要處罰他。
第三層謊言地獄。
審判死者生前說過的謊。
金自鴻被控訴冒名寫給殉職同事女兒的信。
而且偽造各種寫給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假遺書數量多達98封。
第四層不義地獄。
審判生前不公義的死者。
為了懲罰他們冰冷不願助人的心,會把他們關在冰塊裡幾十年或幾百年。
為了個人的慾望或利益隱瞞真相的人,根據隱藏真相時間的長短,罪行輕重不同。
第五層背叛地獄。
用鏡子打造。把辜負他人信任的死者關入鏡內,再打破它。
金自鴻因為本身的“貴人”屬性,直接通過了第四層和第五層。
但這期間他弟弟金秀鴻(金東旭 飾)因為一場意外,死了。
先後失去了兩個兒子的母親,頓時崩潰了。多次到部隊去抗議,要求一個真相。
第六層暴力地獄。
金自鴻在高中時,對唯一的弟弟冷血施暴。
第七層是與父母有關的天倫地獄。
金自鴻犯下的正是違逆天倫的弒母行為,閻羅王(李政宰 飾)一聲令下,馬上處罰。
原來高中時的金自鴻曾計劃用枕頭悶死媽媽,再和弟弟吞服安眠藥自殺。
因為當時媽媽生病在醫院昏迷不醒,弟弟營養不良,全家都很辛苦。
年幼的金自鴻只能想到殺了全家,再自殺,乞求一種解脫。
這次殺人計劃因為弟弟金秀鴻的發現而失敗,金自鴻當時也打了弟弟。
此後金自鴻離家出走15年。一輩子為了媽媽和弟弟,沒日沒夜掙錢,默默承擔著這個家庭的所有開銷。
已經死去的弟弟依靠江林使者託夢,對媽媽撒謊稱自己如願當上了法官,要去天堂為那裡的人辯護。
以後不能再見媽媽了,媽媽也不要再到部隊裡去找他了。
最終在夢境中,媽媽開口說話了。
讓我們再次梳理下金自鴻的7次審判:殺人、懶惰、謊言、不義、背叛、暴力、天倫。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是的,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部美國電影《七宗罪》。
影片藉由一個瘋狂變態者對於觸犯教義人的懲戒,闡述了人類的七重罪孽: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
與《七宗罪》大為不同的是,《與神同行》並沒有前者濃厚的美式宗教色彩。
該片關於投胎轉世的理論,以及地獄使者、閻羅王之類陰間形象的設定都非常亞洲化。
值得玩味的是,《與神同行》中的地獄並非多數人想象中的黑暗、潮溼、骯髒、恐怖。
恰恰相反,無論是火湯地獄、冥河、劍林(以刀劍形成的樹林)、真空深穴、天地鏡、寒冰峽谷等地獄場景設定都很華麗。
有些場景頗為驚豔,堪稱瑰麗,如果不是字幕提醒,觀眾完全猜不出是地獄。
就連使者解怨脈都曾說過:
如果自己投胎,必須是韓國十大企業的富二代,如果不是以那種身份活在韓國,還不如在地獄。
解怨脈這句話釋放了一個重要信息,韓國的非富二代,生活還不如地獄。
話是有些誇張,人世間未必那麼糟糕,地獄也未必有多美好。
但是導演藉此隱晦地表達了對當下韓國社會的不滿,這種諷刺手法很高明。
不僅針對社會現狀,影片也點名諷刺了某些鍵盤黨。
在殺人地獄也會審判間接罪行。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行為而間接導致死亡,你會被當成提供死因者遭到起訴。
使者的告誡意味深長:
不要隨便在網絡上留言,都會留下記錄。
這話聽上去很接地氣兒,實則也直指互聯網時代普遍存在的網絡暴力。
細心留意的話,類似的細節在《與神同行》中還有很多。
金秀鴻的長官為了升官發財,不惜隱瞞下屬開槍傷人的事實。
並且在可以搶救過來的情況下,下令將金秀鴻活埋。
手段之殘忍,令人心寒。
陰間的兩個小判官,同樣為了升官發財,把金自鴻生前在世的事情刻意扭曲放大,多次誤導閻王的最終處罰。
而閻王也不是什麼好官,明明是涉及對方投胎的大事,他的判罰卻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
一邊是陽間,一邊是陰間。
自私愚昧的人、鬼、神其實沒什麼兩樣。
如果按照生死輪迴的邏輯理解,也沒毛病。
一個人活著是什麼樣子,死了自然也不會改變其性格和做事方式。
但是你做過的所有事,必須承擔後果。
《與神同行》反覆提及了一個核心概念:有罪之人必須受到懲罰。
在這點上,和小燚欣賞的早期香港恐怖片如《陰陽路》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強調“善惡有報”類型的片子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道德勸誡的警示意味,人們看後也會反思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
但《與神同行》並未停留在警示的氛圍中,它在人性的深度挖掘上又進了一步。
影片中金自鴻在第一層殺人地獄中接受審判,當時被控訴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拯救自己的同事,最後選擇了救8個素不相識的人。
因為金自鴻在這場火災,只能做出一種選擇:要麼救同事,要麼救民眾。
陰間判官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何衡量性命的輕重,又不是碰得到的東西。如果真的有重量,怎麼說都一樣吧。
話很簡單,卻很深刻。
金自鴻所做的每一個選擇必然會傷害到另外一方。
小燚想起了之前看過的辯論節目《奇葩說》。
當時有一個辯論題目大意是這樣的:
有兩艘船,一艘船有100個人,另一艘船有賈玲一個人。你手中有一個按鈕,必須決定其中一艘船的生死,你會選哪艘?
如果小燚沒記錯的話,那期節目的名字好像叫“賈玲該不該死?”
乍一看,這是道德問題,其實是價值問題。
很多人會以為犧牲一個人就能拯救更多人。
可是你再想想,生命的價值該如何去衡量?
犧牲個人而成全集體就一定是對的嗎?
1個人和100個人的生命價值孰輕孰重?
1家人的痛苦和100個家庭的痛苦又該如何衡量?
《與神同行》中有句很經典的臺詞:
不要為了過去的事浪費新的眼淚。
這句話在影片的不同階段出現,會有不同的感覺。
每一個選擇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對與錯。
每一個做出選擇的人都是偉大的,因為他一定經歷了掙扎的痛苦。
正如《與神同行》所呈現的,每個人都會選擇,會犯錯。正直如金自鴻這樣的“貴人”,難免也會揹負著開不了口的秘密。
但是有錯不等於有罪,犯錯也可以嘗試著去彌補。與對方和解,最終互相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一直被過去的選擇、過去的事情所羈絆,那麼不僅無法解決過去的陰影所帶來的問題,未來的很多事情也必將無法順利解決。
影片藉助7層地獄的考驗,設置了無心之過與罪惡懲罰的多次劇情衝突。
每一次審判都是看似證據確鑿的罪行,而“罪行”背後的真相往往都很感人。
關於親情與家庭的巧妙貫穿,更成為影片情感昇華的法寶,也增強了影片的厚度。
這也正是小燚喜歡《與神同行》的原因,它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溫度的。
這種溫度是用心釀出來的。
看完《與神同行》,很多觀眾會情不自禁開始“審判”自己,我們犯過哪些錯,是否還能得到對方的諒解?
每個人的答案一定都不一樣。
但有一部這樣類型的電影能夠讓我們反思,並默默告誡自己以後的行為。
這才是《與神同行》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閱讀更多 燚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