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彩票”這樣玩

先秦時期孕育的博戲文化為秦漢時期帶有彩票性質的抽彩活動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秦漢時期抽彩活動極為盛行,上至帝王將相、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市井商賈,熱衷抽彩之人比比皆是。社會上出現了職業設彩人和職業賭徒,抽彩活動具有了「戲而取人財」的商業特徵。

  

  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抽彩活動當屬西漢的「蒙彩」。漢高祖劉邦稱帝后第二年(公元前204年),都城長安就出現了第一代通過設彩營利的「彩人」。「彩人」在商業街區開展經營活動,遊戲規則是:「彩人」在長約丈餘、寬約五尺的方桌上,整齊擺放64個三寸見方的漆匣,部分漆匣內裝有銀飾、玉飾、金飾等實物,名曰「彩物」。其餘的漆匣都是空的。抽彩之前,「彩人」先將「彩物」示眾,讓人們看清楚,然後在「蒙彩」攤周圍掛起布帷,擋住人們視線。「彩人」迅速將漆匣內「彩物」全部錯位挪移,以防記憶力好的抽彩人記住「彩物」。重新擺放好「彩物」後,「彩人」會在每一個漆匣上蒙一塊黑色麻布,以免抽彩人看清漆匣內有無「彩物」。

  

  

秦漢時期“彩票”這樣玩


  

  這種抽彩活動即為「蒙彩」。抽彩人自由投注,每注五次,即每注最多可投三個漆匣,每一注購彩額為二錢白銀。「蒙彩」最高中彩金額為白銀十兩。抽彩人如果博取了頭彩,可同時獲得漆匣內「彩物」和最高額獎金白銀十兩。

  

  「蒙彩」活動是當場開獎,只有「彩」而沒有「票」。雖然這種古老的抽彩活動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彩票活動,不過它已經具備了當代彩票的部分特徵。「蒙彩」超越了先秦時期的以娛樂為主的博彩活動,成為一種社會化的商業行為,「彩人」公開設彩,抽彩人公開投彩,最高獎的金額較大。「蒙彩」是民間博彩活動,「彩人」以營利為目的,賺取的資金歸個人所有,不具有公益性。

  

  「蒙彩」最高獎金額大,助長了抽彩人的投機心理,誘惑了成千上萬的人躍躍欲試,進而紛紛投彩。有個別的抽彩人還以彩致富,《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雲:“博戲,惡業也,而桓發用富。”有一個名叫桓發的抽彩人以抽彩發家。但多數人都是投入重金而一注未中。他們開始瞄上了「彩人」和中大獎的暴富人,甚至還因彩殺人。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洛陽縣設彩人陳守則在「蒙彩」攤點前被屢投不中的抽彩人何光洲殺害。這起案件也是秦漢時期「蒙彩」活動盛行、民眾廣泛參與的一個歷史縮影。

  

  秦漢時期還出現了官辦抽彩活動。遊戲主要是「疊紙牌」和「白鴿彩」。多數歷史學者認為「疊紙牌」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為籌集修築長城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彩票遊戲。

  

  

秦漢時期“彩票”這樣玩


  

  關於「白鴿彩」的起源存在四種觀點:一是西漢和匈奴百年戰爭期間,一個名叫梁張的西漢官員為拯救自己的城市發明的遊戲。因多年征戰,城中居民拒絕向軍隊提供任何支持,軍隊很快用光了所有供給,城市陷入危機。梁張發明了「白鴿彩」遊戲,給軍隊帶來收入和必需品,城市因此得救。在隨後一年裡,這種遊戲迅速傳播。西漢元鼎四年前後,漢武帝為抗禦匈奴騷擾,加強邊塞設防,面向全國發行「白鴿彩」,籌集資金修建長城。二是由匈奴人在公元前100年左右發明,募集資金抵禦外族侵略。三是秦始皇為籌集修築長城資金而發行的類似今天的彩票遊戲。四是起源於戰國時期。

  

  限於相關古籍文獻散失,「疊紙牌」和「白鴿彩」的準確性、起始年代、遊戲規則和公益性都無法驗證,也實難區分「白鴿彩」與清代「白鴿票」的差異。可以肯定的是,近現代的「白鴿票」和當代的「基諾」彩票遊戲在秦漢時期已現雛形。

  

  「疊紙牌」和「白鴿彩」具備了國家彩票的部分特徵,籌集的資金用於公益項目,這與民間「蒙彩」不同。「疊紙牌」、「白鴿彩」和「蒙彩」同具彩票原始性質。雖然它們和當代彩票在玩法、獎級、發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卻表明我國古代彩票活動已現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