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在宋朝,吟风弄月、饮酒赏花,是一种生活时尚。文雅之风盛行,造就了无数歌榭坊曲,也成就了无数流芳千古的词人。而柳永,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是我国历史上专业作词第一人,也是宋朝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高达100多个。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却无缘科举入仕,求了一生,逃了一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出身“官三代”,“神童”误入烟花柳巷,一首《望海潮》名满天下

柳永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三代”,祖父柳崇以儒学名世,曾任沙县县丞,父亲柳宜曾仕南唐,后供职北宋,官终工部侍郎。他原名叫“柳三变”,取自《论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就是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这很符合一个官员的形象,很显然父亲是希望他将来做官的。

柳永天资聪慧,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0岁作《劝学文》,轰动乡里,被称为神童;14岁随叔父游览福建的中峰寺,写下有名的《题中峰寺》,可谓是年少成名。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题中峰寺》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从小接受的是经世致用的儒家正统教育,“考取功名”是他一直奋斗的目标。公元1002年,年满18岁的他踌躇满志,决定上京都汴京赶考。然而,他一路风尘仆仆,路过杭州时,一次短暂的停留,让他眼界大开,也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杭州是北宋时期最繁华的大都市,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皆汇聚于此。江南的湖光山色,清雅名妓的温柔风情,让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很快沦陷,忘了自己离家时的使命。柳永家里不差钱,毫无生活压力,他到处游山玩水,出入青楼妓院,沉醉于烟柳画桥,内心产生了巨大变化。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在杭州停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拜见当时的杭州知州苏何,想在求取功名之路上能铺个路。怎奈孙府深宅大院,不是随随便便进的。听闻孙府办府会,江南名妓楚楚姑娘将应邀献舞一曲。于是,他搭上了楚楚姑娘这条线,创作了《望海潮·东南形胜》,让楚楚姑娘演唱。结果,此词一出,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让柳永声名大噪,官僚士子、青楼名妓争相结交,成为超人气明星偶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虽迷恋江南的温柔乡,但毕竟身负科举入仕的使命。在杭州滞留六年后,到景德二年秋,他沿着大运河北上,经苏州、扬州,公元1008年到了汴京。当时的汴京城,比起杭州来,更是繁花似锦。在这样的大都市,凭借《望海潮》声名远播的柳永,更是如鱼得水,他每日出入于秦楼楚馆,以调笑歌舞为生,成为当时汴京城里的三绝之一。

柳永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当时的京城青楼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由此可见,柳永在市井的地位,帝王将相也不及,是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成也“词”,败也“词”,一首《鹤冲天》成为他一生的伤

公元1009年,柳永25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他信心满怀参加“春闱”(又叫“礼部试”)。那时候,进士科是“春闱”的主要考试科目,而进士科又是考诗词,这是柳永的拿手项目,他非常自信,断言“魁甲登高第”。

谁知,柳永的运气太差了,正赶上宋真宗“反三俗”, 下过一道明诏:“读非圣之书,乃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宋真宗对他经常出入烟花柳巷的作风早有耳闻,不喜他的做派和文风,斥责他的文章太过淫靡。他第一次科考就惨遭淘汰。

站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惨,一向自负的柳永很难接受这个结果,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一气之下,他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本来只是发发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很快传到了宋真宗耳朵里。他在这首词里,表达了对科举的不满和对名利的不屑,惹得皇帝勃然大怒,为自己的入仕之路种下了祸根。

公元1024年, 40岁的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本来这次考中了,却又被自己那流传极广的词连累了。进士放榜时,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便气不打一处来,把他名字划掉,还特意在一旁批注:“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第四次落榜对柳永打击很大,柳永决定离开汴京这个伤心之地。临别之际,红颜知己虫娘前来相送,两人依依不舍,柳永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柳永尽管科举之路坎坷曲折,但是谋取高官厚禄之心从未死。幸好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赴京赶考。此时,他懂得了向现实低头,为了避免再被“柳三变”的盛名连累,他改名“柳永”参加考试。终于,柳永50岁的时候考中进士,真是喜极而泣。

柳永暮年及第,虽然得偿所愿,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进阶,但终究还是未能得到重用。从睦州团练推官,到余杭县令,再到小小的屯田员外郎,柳永三任九官,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一直被称为“名宦”。遗憾的是,因为他的作风和词作不讨喜,始终未得到提拔。

求了一生,逃了一生,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柳永这一生,始终在官场与风月场上挣扎,他的不幸与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出身官宦世家,一直渴望做官兼济天下,但又向往市井红尘的快活洒脱。他内心充满了矛盾,醉心风月不是他所愿,但身处秦楼楚馆又能让他忘却失意,找到存在感。这种摇摆不定的人生,确实让他活得很辛苦。

柳永仕途坎坷,表面上看是因为无心得罪了皇帝,其实根本原因是他跟当时的上层主流社会背道而驰。青楼女子在士大夫眼里只是玩物,是不屑与她们扯上什么关系的。而柳永却“自甘堕落”,不顾自己官宦子弟的身份,跟她们混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这些主流社会的人物,对柳永是鄙夷的,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羡慕妒忌恨。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风尘女子的地位可想而知。有柳永这样的才子,愿意真心实意地跟她们交朋友,愿意倾听她们内心的苦楚,愿意为她们填词代言,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柳永虽然与歌妓为伍,与风月相伴,但对她们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他是尊重这些风尘女子的,他的词大都是为她们而作。正因为职业,他也得到了这些烟花女子的尊重和敬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千百年来,唯有柳永一人,才懂得那些强颜欢笑背后的泪眼朦胧,一词一句写出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他的真性情,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赢得了许多青楼女子的心,比如陈师师、赵香香、虫娘、谢玉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公元1053年,柳永70岁病逝,无钱安葬。青楼女子集资钱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代冯梦龙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曾这样描写柳永的殡葬场面: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此后,每年清明,歌妓们都会集体到他坟上吊唁,称为“吊柳会”。 一直持续到“靖康之变”,宋室南渡。

周国平说,诗人的执著,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獈的占有欲望。柳永这一生,官宦仕途原本可以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醉卧红颜,浅斟吟唱,却成就了一个“千古情圣”,造就了一个光耀千古的词人。


“千古情圣”柳永:“官三代”仕途坎坷,风月场上泡出真性情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这个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历史上的状元无数,都在沧桑岁月中无声无息,而历史却永远记住了柳永。柳永的一生告诉我们,与其争着去做光鲜的别人,不如做最牛的自己,真诚的爱过、痛过,认真的活过、奋斗过,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