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该治还是该养?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那光养胃行吗?显然是不行的!“胃痛”不一定是胃病,治养结合才是王道!对胃病患者的四个提醒!

胃病该治还是该养?


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胃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当胃痛、胃胀、胃不适时,我们常常自认为有“胃病”。

但老百姓日常所说的“胃痛”有时并不一定是胃痛。当他们指出胃痛的部位时,在正规医疗术语中大多应描述为上腹部疼痛。大多数人也无法准确指出胃在哪儿、有多大。

在上腹部,胃的周围有许多器官,有: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肝、胆、胰、脾、双肾及肾上腺、横结肠。

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常存在着交叉;而且内脏是有植物神经支配的,在体表定位不准。所以“胃痛”除了胃部本身疾病以外,还有可能是这些胃周围的器官发生了疾病。

这些胃周围器官发生病变时,也可能给人以“胃痛”、“胃胀”或“胃不适”的感觉。例如:急慢性的胆囊炎、胰腺炎、肝炎,胆囊结石,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胆胰的恶性肿瘤,都可能表现“胃痛”、“胃胀”,甚至有时候“胃部不适”可能是其唯一的症状。

因此,“胃痛不适”别总以为只是胃病,必须做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尤其按胃病进行常规治疗无效时或遇到不能解释的症状时,更应做详细的检查以明确。

张老板40多岁,近半年来老是感觉胃痛、胃胀,胃口减退,平时常在外应酬喝酒,自以为得了“胃病”,自己在药店买点胃药,吃了一段时间,感觉似乎好些。但症状反反复复,时轻时重,而且消瘦了许多,直至小便深黄,全身无力,才去医院就诊,检查血肿瘤指标AFP明显增高,B超疑似肝脏肿块,进一步做上腹部增强磁共振发现左肝巨大的肿瘤,并且肝脏周围大血管(门静脉)也有癌栓,多发淋巴结肿大,腹水,已是肝癌晚期。

张老板自我诊断、先入为主,回避就医的心态,导致了疾病的延误治疗,甚是可惜!

胃病不能只靠养

即使已排除了胃周围器官的疾病,单说胃病其概念也是很宽广的,有很多种胃病,可以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溃疡、食管炎,甚至是食管癌、胃癌等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仅慢性胃炎就有很多种,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有特殊类型的胃炎,如:感染性胃炎(结核、梅毒、真菌、病毒等),化学性胃炎(胆汁反流、药物等引起的胃炎),Menetrier病,嗜酸细胞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胃炎(胃克罗恩病、结节病),放射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痘疮样胃炎等等。

胃病种类繁多,病因不同,病情轻重不等,治疗不同!

但这些胃病都可能表现为胃痛、胃胀、胃不适,没检查前你可能只以为是普通的慢性胃炎呢,这单靠养胃并不管用,很可能会贻误病情!

因此,就算是胃病,这些胃病靠养就能好吗?显然不是!

理性的做法是合理检查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好是养胃的前提

先要明确是不是胃病,必须排除胃外疾病。再进一步明确是什么胃病,是胃溃疡还是胃癌,是慢性胃炎还是功能性胃肠病,是糜烂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等等,有无幽门螺杆菌。

明确诊断后,再根据不同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该手术的手术,该服药的服药,治足疗程,防止复发。

只靠养胃,这是很难养好的,只会延误病情。很多“老胃病”一唯用各种方式养胃,平时吃饭吃东西很是讲究,各种养胃食物轮流补,可这个胃怎么养也养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治养结合才是王道

胃病治疗的同时及治疗后的保养是必须的!很多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使其容易复发。治疗后再养胃,以防止胃病复发,这才有意义!

其实,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养胃的最好方法!别伤害它就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养胃秘方,养胃不是为了把胃养成铜墙铁壁,能让我们随心所欲、暴饮暴食;养胃是为了保持一个胃能正常运作的良好状态,能吃能喝,没有不适症状。

进食松软易消化食物,三餐规律、定时定量,吃八分饱,饮食要淡口味、少辣、低盐、低糖,进温热食物、忌烫、忌冷,忌烟忌酒忌浓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过分糙糙食物、忌笋,心情开朗,少压力。注意卫生,避免传染上幽门螺杆菌。

具体可参阅我另一篇文章:胃病该如何调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