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补贴、援企纾困……潍坊出台了这些“战疫情·稳就业”新举措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0日讯 3月10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潍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魏明介绍说,近日,潍坊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扛牢扛实“战疫情·稳就业”重大责任、全力保障企业复工达产用工需求、着力稳定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统筹推进落实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全力保障就业。

据介绍,今年,潍坊市坚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任务不动摇,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加大力度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见成效,确保全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发放补贴、援企纾困……潍坊出台了这些“战疫情·稳就业”新举措

抓实抓细企业复工复产用工服务方面,人社部门将从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组织劳动者安全有序返岗、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发挥劳务派遣中介机构作用等方面,努力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保障企业尽快复工达产。

对春节期间开工生产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用工补贴。对2月10日后一个月内复工复产新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免征期间,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组织劳动者安全有序返岗,因地制宜开展企业员工、农民工等返程群体的客运包车和定制化运输等“点对点”“家到厂”服务。

着力援企纾困稳定就业岗位方面,潍坊市将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免减缓延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下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放宽援企“稳”岗政策标准,稳岗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到5.5%,30人 (含)以下的参保企业放宽到不超过参保职工总数的20%。减轻残保金、住房公积金负担。

健全完善失业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稳定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加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力度。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多元化解劳动争议,多方面稳定就业岗位。

发放补贴、援企纾困……潍坊出台了这些“战疫情·稳就业”新举措

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积极鼓励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各类乡创平台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20%,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10%。

符合条件的个人借款人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可申请最高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

鼓励创业孵化基地 (园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疫情防控期间降低或减免创业者场地租金等费用。

增设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补贴政策,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给予最长3个月的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减免租金总额的30%,最高15万元(不包括政府购买服务的示范基地、园区),全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方面,人社部门将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来潍就业,实施潍坊高校人才直通车项目,搭建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沟通交流平台。加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扩大青年见习计划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将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

今年,潍坊各级人社部门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措施,做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就业重点群体的全覆盖、全帮扶、全保障。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人社部门将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利用师资和实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格证书”发放。深化“互联网+职业培训”改革试点,加大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实施技能兴潍行动,支持举办“才聚鸢都·技能兴潍”职业技能竞赛,遴选建设一批潍坊市技师工作站。

同时,开展紧缺技师培养行动,打造金蓝领培训品牌,加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此外,潍坊将广泛开展潍坊特色的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就业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建立失业人员常住地登记服务、定期联系、分类分级服务制度。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推行智能化认证、电子化签章、不见面服务。完善多渠道就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开展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推动政策落实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就业政策落实落地。

闪电新闻记者 李杨 潍坊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