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看到新闻就忆起了过往


每次打开手机都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的老师今天打了一个学生,


学生家长投诉至学校,导致老师被迫离职”这样的新闻简直是不胜枚举。


这样的新闻透露出那些爱孩子的父母的护犊之情,


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母一定也没有打过孩子,


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苦涩的感觉。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在没有开始上学的时候,我被打是因为我没有照看好弟弟。


我弟弟小的时候很淘气,什么样的坏事他都干过,


一个村的同龄孩子都被我弟弟欺侮了一遍,每天都有邻居来我家找我爸妈评理,


弟弟小的时候也经常被爸爸打,而我被打则是因为认为我没有照看好他。


我和我弟弟相差两岁,两人经常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打起来,


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两个人都被爸爸修理了一顿。 


上学的时候的挨打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小学五年的时间里,我挨打的次数多得自己都数不清,


每一次则都是因为成绩不好的原因挨打。


所以我害怕去考试,尤其是期中和期末考试,


这两次考试是要根据成绩发奖状的,而且通知书也要让父母签名才行。


每次考完试回家,爸爸不会关心地问我考试累不累


题目难不难,而是只关心通知书什么时候能拿到。


通知书里没有奖状,爸爸就会不由分说地痛打我一顿。


等到爸爸出去逛一圈回来后我还会再被打一顿,


理由是别人都比我考得好,他觉得很丢人。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遇到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又要遭殃了,


他会把以前考得不好的事情再说一遍并找我算账。


好像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似的 


因为学习不好,


五年级结束后爸爸干脆让我休了学先在家干活,大一点就再出去打工挣钱。


那次我真的怕了,哭着对爸爸说


“你打我吧,怎么打都行,但不能不让我上学呀!”。


不管我怎么求,他都改不了让我休学的决定,绝望压倒了我,


为什么我的爸爸和别人不一样?班上成绩不好的人多得很,


为什么他们都可以得到爸爸的鼓励而继续求学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妈妈出去打工给我挣学费,我才能继续读书了。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我每天想的都是赶快逃离这个家,不用再看到总是板着脸的爸爸。


所以才11岁的我义无反顾地独自去了外地上学,每个星期只用回家一次,


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快乐。


在外地求学也辛苦得让人无语,


一个学期里爸爸给了我唯一的一次20元的零花钱,


然后在学校对面的食堂给我办了很多张饭票。


但因为那个食堂都是男生的原因我却不敢一个人去吃饭,


就完全靠着这屈指可数的20元钱撑了一个学期,生病的时候自己忍着,


高烧不退时是室友背着我到诊所打了点滴。


我省吃俭用到了极点,想着听话懂事一点,爸爸是不是就会对我好一点,


哪怕换来一句“你还是很不错的”我也觉得值得了。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可不管我怎么努力,幸运之神永远不会眷顾我,


中二那一年寒假的期末考试考得很糟,我害怕责罚就偷偷地改了通知书,


虽然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可我太想度过一个没有挨打,


也没有责备的春节了,但我高估了自己,


偷改通知书的事还是被我爸爸发现了,


那是我有生以来感觉到的最痛苦、最无助的春节,


不光是皮肉之苦,连精神上也受到了伤害。


有人说高中是一个学生最难捱的时光,可我却觉得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因为我离大学又近了一步,和爸爸的抗争又似乎胜利了一次! 


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没有快乐,充满了恐惧、无助、痛苦和绝望!


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刮风下雨,就是生病了我都从不请假,


按照爸爸的话来说成绩不好的人没有资格请假。


当其他同学讨论昨天看的动画片时,而我只是沉默,


因为我没有看过动画片,爸爸从不让我进他们的卧室里看电视。


放假的时候小伙伴有玩乐的时间,


而我只能隔着墙听着他们玩耍、嘻笑和打闹,


因为整整一个假期我被爸爸锁在家里看书、学习。


当同龄人还在玩耍的年纪,而我已经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现在的我已接近了30岁,可从没有听爸爸说过一句鼓励的话,


看到别人的父母对孩子说“没关系,这次没有考好,下次再努力!”的话,


我除了羡慕还有深深地遗憾,当时如果我能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


可能会有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也说不定! 


棍棒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无法估量


古时候说“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说的就是学习不好是因为打得不够好、不够多才导致的没出息。


你的孩子没有考好,本来心里就很痛苦和失落了,


回到家却什么安慰也没有就被打了一顿,孩子的心里的创伤可想而知是多么大。


每次考试孩子心里想的不是试卷上的试题怎么做,


而是考不好就要受皮肉之苦的恐惧心理,


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每年的高考状元,有谁是棍棒教育出来的呢?


我们不能单看卷面上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


而是要看孩子各项综合的能力。


长期的棍棒教育也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商不足,


到了社会上就会缺乏沟通能力。 


孩子其实最想听的还是那句贴心的


“不要气馁,再接再厉!”。


请尊重你的孩子吧!给他(她)一个成长的空间,


包容一下他(她)的缺点,给予一定的尊重!


棍棒式教育就能成才吗?

排版: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