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01


如果你想欣賞非洲綺麗的自然風光、歡騰的野生動物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如果你喜歡優雅的氣息而且又有懷舊情結的話。
那麼《走出非洲》這部電影,是絕對不容錯過的。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在眾多非洲題材的電影裡,1985年拍攝的《走出非洲》無疑是最具藝術性的一部。它獲得過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個獎項。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因為電影《走出非洲》而認識了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萊克森。她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作家,主要代表作就是《走出非洲》這部自傳體小說。


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對她的評價很高。他稱讚布萊克森的《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紀最唯美的一部作品。
塞林格也在《麥田裡的守護者》裡面,多次提及《走出非洲》。
恐怕布萊克森自己也沒有料到,這部作品在世界上受到廣泛好評,牢固地確立了她在丹麥甚至整個歐洲文壇上的地位。
1954年和1957年,她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雖然最終並未通過,但許多作家認為她是完全有資格獲得這一獎項的。
“這話我只對我的同胞講: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不得不說,真遺憾馬克吐溫和亨利·詹姆斯沒得過獎。更偉大的作家總是不會得諾獎。
而如果獎項給了美麗的作家伊薩克·迪內森(凱倫·布萊克森的筆名),今天我會很高興,很高興很高興。”
上面這番話出自海明威之口。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他認為,該獎項應該頒給女作家凱倫。


眾所周知,海明威是一個何其傲慢的硬漢啊,想從他嘴裡聽到誇獎二字,著實是稀罕事兒,可他卻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布萊克森的話,他會很高興很高興。
由此可見,凱倫.布萊克森(以下簡稱凱倫)得是一位多麼優秀的作家啊。


02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許許多多的事情只能遇見,而無法預見。
凱倫後半生以作家的身份名揚世界,可她的前半生卻跟寫作絲毫不搭邊。
她於1885年4月出生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個殷實之家。父親為軍官,在她10歲時自縊身死。從商的母親給她們聘請了家庭教師。
她愛好繪畫,後進入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又輾轉於巴黎、羅馬和倫敦求學。
當時北歐的時尚是,多數有錢的人家都想方設法讓女兒成為男爵夫人。在母親的安排下,1914年1月,凱倫同瑞典貴族布洛爾喜結連理,得到“女男爵”的封號。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結婚後,這對年輕夫婦奔向東非的肯尼亞度假。他們非常喜歡這塊風光旖旎的國度。很快,在雙方家長的資助下,他們在肯尼亞首府內羅畢西南郊的恩貢山下購得一片草場,開辦起咖啡種植園。
種植園僱傭有當地員工上千人,凱倫呼婢喚奴,優遊自在,她格外歡喜這樣的貴族生活。可惜,沒過多久,她的美夢就漸漸幻滅了。


因為他丈夫布洛爾是個浪蕩公子,學農學出身的他從來不用心經營種植園,而是四處遊獵、玩弄女人,還得上了梅毒,並且把它傳染給了妻子。
患上梅毒後,凱倫不得不離開肯尼亞回國治療。治療歸來後,她發現丈夫竟不知去向。再然後,在1919年,布洛爾竟然提出離婚。


凱倫不同意離婚,甚至想與布洛爾生個孩子,以此挽回婚姻。


然而,一個男人一旦想要離婚,往往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在1921年兩人開始分居,1925年離婚生效。


這段婚姻破裂中,凱倫算是無辜方,據她弟弟托馬斯說,凱倫對性的態度“極端保守”,沒有資料能證明她在正式分居前有過外遇。


離婚後,凱倫再也沒有結過婚。她至死都一直要求身邊人稱自己為“男爵夫人”。


而布洛爾就不一樣了。他後來回到瑞典,娶了第三任妻子,在家人,朋友和名譽的環繞下幸福生活。直到1946年的一場車禍中終結了生命。

03


離婚後,凱倫被迫獨自經營起種植園。可是,她根本不懂得咖啡種植,更沒有經營頭腦。種植園的生意愈發慘淡。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婚姻與事業都一塌糊塗,那時候的凱倫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好在她身邊還有丹尼斯。離婚一年後,丹尼斯成了她的情人。
他英俊瀟灑,是一位英國貴族。他在打獵時還帶著留聲機。跟凱倫一樣,他熱愛非洲,熱愛自由。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他們在蒼茫草原上野餐,駕駛著汽車在野生動物中穿行。
曾經,丹尼斯駕著飛機帶凱倫衝上藍天,隨著滑翔機的爬升,這塊神奇富饒的大地展現在眼前,各種動物在地面奔跑不息。
俯瞰著飛機下的非洲大地,凱倫沉醉地向座艙後方伸出了手,而丹尼斯此刻也從駕駛室伸出手緊緊相握。
那一刻,她多麼希望時間就這樣永恆地靜止下午啊。這樣就再也不用為布洛爾的離開和種植園的事兒苦惱。

可惜,老天爺偏偏要跟她作對。


1930年,種植園發生火災,剛剛採摘的咖啡豆幾乎全部燒燬。種植園再也辦不下去,她不得不忍痛將其廉價拍賣。
禍不單行,1931年丹尼斯的飛機失事,那年他四十四歲。繼而成為凱倫心中一輩子的愛與痛。
在經濟和感情上的雙重打擊下,凱倫萬念俱灰。在家人的要求下,她滿懷惆悵地返回了丹麥。


04


離開非洲後做了什麼?她沒有再婚,也沒有戀愛,過的就是一個標準的作家生活:寫寫寫寫寫寫寫,偶爾出去走走。


關於寫作,她說她每天都會寫一點,不抱希望,亦無悲觀。


“我寫作,是為了我和我的朋友們,我寫作,是為了流逝的時光使我安心。”


她的作品有《走出非洲》、《七個哥特式故事》、《冬天的故事》、《芭比特的盛宴》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走出非洲》。


1937年,凱特將自己在肯尼亞的生活故事寫成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在該書中,她以優美的文字敘述了17年間她在肯尼亞看到的自然景色,動物和人。
故事纏綿悱惻,扣人心絃。字裡行間體現出作家對肯尼亞及非洲風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戀,處處洋溢著散文美的內涵。


這是一部很特別的書。一方面,作者信筆拈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另一方面,到了最後,你才恍然發現這裡面暗含的結構,像《一千零一夜》般環環相扣。


總之,她的作品很優秀,寫作令她永垂不朽。


05


在丹麥,凱特和安徒生都屬於“國寶級”的作家。


1939年,她榮獲丹麥專為女性作家設立的文藝和學術獎。隨後,她又被選為丹麥科學院院士,並榮獲多種文學獎項。


離異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後半輩子靠寫作獲得新生


在1955年丹麥發行的50克朗鈔票上,印著她的頭像。而她也是除皇室成員之外,唯一一個兩次出現在郵票上的人物,這兩次分別是1949與1966。


這些金光閃閃的榮譽背後,隱藏著凱特內心多少的悲涼、惆悵和絕望啊!離婚無子,情人去世,經商失敗,還身患梅毒,她的前半生充滿了難以言喻的痛。


而且這種痛,一直瀰漫在她的後半生,直到死。


1962年,她在長期的病痛折磨裡去世,具體死因為嚴重營養不良,終年77歲,而那時她已經臥床多年,形同癱瘓。


飽受精神和身體雙重摺磨的凱倫,用寫作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作者:江燕飛,每天早上五點開始寫字,不雞血也不狗血,我手寫我心。願歲月靜好,你我無恙。日更或隔日更新一篇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