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至暗时刻:房企新增注册降近四成 龙头房企碧桂园2月销售腰斩


地产至暗时刻:房企新增注册降近四成 龙头房企碧桂园2月销售腰斩


雷达财经出品 文|长帆 编|深海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至暗时刻。企查查数据显示,然而今年1-2月,房企注册量仅是2019年同期的63%

行业百强也受到巨大冲击。据克而瑞数据,2月份,全国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243.3亿元,环比降低43.8%,同比降低37.9%,创下近几年单月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宇宙第一大房企”的碧桂园,2020年2月单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9.2亿元,较2019年2月同比减少49.97%;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52万平方米,较2019年2月同比减少50.43%。

为了提振房地产行业,多地出台刺激政策,不过,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接连遭遇叫停。

房地产行业何去何从?

百强房企销售2月同比降近4成

据克而瑞最新监测数据,全国27个重点城市二月新建商品住宅仅成交了240万平方米,环比降幅高达83%,同比下滑77%。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武汉、重庆,因买家购房意愿不强加之售楼处开放受限,二月甚至出现了0成交。

作为行业第一梯队,百强房企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据克而瑞数据,2月份,全国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243.3亿元,环比降低43.8%,同比降低37.9%,创下近几年单月新低。

行业龙头碧桂园业绩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月单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9.2亿元,较2019年2月同比减少49.97%;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52万平方米,较2019年2月同比减少50.43%。

雷达财经注意到,碧桂园正在积极调整。2月24日晚间,碧桂园发布一份《关于部分中心和区域调整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将对集团总部组织架构、区域划分及相关人员等作出调整,总共涉及十几项总部部门、区域公司的合并,以及多名高管的岗位换防。

地产至暗时刻:房企新增注册降近四成 龙头房企碧桂园2月销售腰斩

商评财经评论援引一名接近碧桂园的知情人士称,“合并区域是真,裁员也是真,仅仅明面上被裁的高管便有34名。”

融创2月销售额也出现较大下滑。数据显示, 2月融创中国合约销售金额约为122.1亿元,同比下降约49.04%。合约销售面积约为8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26.89%。据悉2020年1-2月,融创中国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达308.4亿元,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为224.7万平方米。

房企注册量仅是2019年同期的63%

房企新增注册量也不乐观。

2010年至2019年,是我国房企注册的黄金十年,房企新增注册量趋势呈稳健上升状态,自2016年起,房企新增注册量年增长率均超20%。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的1-2月,我国房企注册量均在3.5万以上,然而今年1-2月,房企注册量仅是2019年同期的63%。


地产至暗时刻:房企新增注册降近四成 龙头房企碧桂园2月销售腰斩

根据企查查向雷达财经提供的数据,2020年1至2月吊销、注销的房地产企业数量超5000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含新一线城市)房企数量比占总体的36.8%,二线城市房企数量占总体的24%,三四五线城市房企数量占总量的39.2%。总体来看,我国各线城市房企投资布局较为均衡,略向一二线城市倾斜。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房企注册资本普遍集中在100万以内、100万-500万这两个区间,其占比分别为36.03%和22.75%,中小房企占据了房地产的“半壁江山”,售楼部关闭,人们足不出户,没人买房子,现金流断裂,成为许多中小房企共同的困境。

两地刺激房地产政策被叫停

此前,房企面临困局时,总能得到地方政府出手救市,这一次也不例外。

今年2月12日晚,无锡、西安两地连夜出台共27条抗疫情、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打响地产纾困第一枪。

两地政策内容主要从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放松预售两方面出发。

其中,无锡出台17条相关政策,政策覆盖面较广,其中关键政策包括:困难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引导银行保持房地产企业贷款适度增长、不抽贷,个人住房贷款有序投放;放松预售资金监管和预售制度;减免租金,对租赁房屋属于国有资产的中小企业,免收1至3个月租金;加强复工指导,主动上门服务,支持企业尽快复工。

但房住不炒的大格局未改变。近日,第一个“降首付”的城市河南省驻马店市被省政府约谈,广州市“取消公寓限购”再现政策“一日游”。

易居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地方政府在疫情中的房地产政策态度分为四类:一是积极放松,如苏州;二是愿意放开但顾虑较大,如河南驻马店,被省政府约谈后收回了新政;三是对于房价后续过快上涨仍有所警惕,如东莞;四是延续人才政策,如杭州。政策差异与城市自身禀赋有较大关系,也体现出当前楼市一城一策的调控思路。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政策信号为,地方为楼市纾困不可以违背“房住不炒”的原则,更不能将纾困升级为刺激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房企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政策放水,而应该积极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