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臨一種帖多久好?

磨豆子的貓


你好!我是德楷堂主老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楷書臨一種帖多久好?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用具體時間來界定,其原因如下:

1、天賦、悟性不同,所用的時間不同。書法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東西常常與天賦和悟性有很大的關係。天生天賦異稟、悟性超人,在同等條件下,可能普通人要臨半年甚至一年的帖,他(她)用三、兩個月就能達到同等水平;

2、方法不同,所用的時間也不同。學習任何知識都有技巧和方法,你如果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去臨帖,不去學習正確的方法,可能會事倍功半;

3、態度不同,所用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你把寫字(臨帖)當作消磨時間的方式,或根本就不在乎寫的好壞,看著人在那裡寫字(臨帖),心裡還不知在想什麼,也就是隻用手,不走心、腦,這樣即使臨個三、五年,恐怕也還是原地踏步。

所以說,一本帖不是你臨了多久,而是你通過臨帖達到了什麼樣水平,是看效果的。

我學智永楷書千字文是去年11月開始的,至今3個月的時間了,感覺很多東西還沒有真正的掌握,現在還在繼續臨習。下圖是我臨不同大小千字文的版本和一幅創作作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謝謝!











德楷堂主


楷書的學習,臨帖需要多長才可以好,這個時間是沒有量化的,因為每個人天賦不同,每天投入學習的時間不一。如果你每天學習一個小時也是一天學習10個小時也是一天。因此,楷書的臨帖多久才能好?不好回答,但是有一個標準,只要你達到入帖的程度,那麼你的這一個臨帖學習就可以結束了。

所謂的臨帖,就是你所學習的字帖,能夠寫出與它形神俱備的效果來。

書法中的臨寫。我們一般分為對臨和背臨,還有意臨這三種。

對臨,就是將字帖放在一邊,看著他來進行書寫。

背臨,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不看字帖可以寫出跟字帖上的字,形神俱備的效果來。

意臨,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來講,就是你所學習的字帖上沒有的字。你通過自己的方法把它寫出來,能夠跟所學習的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樣形神具備。

因此,

學習一本字帖,需要多久才能學好?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我們以達到入帖的這種程度作為學好這本字帖為標準就可以了。



書法有云


楷書也叫正書!臨習一種字帖多長時間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悟性高又勤奮,那麼肯定時間就短,有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麼肯定用的時間就長!一般學習楷書持之以恆需要2-3年時間!楷書是基礎,只有把楷書的基礎打牢才能學習行書,甚至草書,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怎麼樣才能算學會楷書呢

我覺得應該掌握楷書的筆法、章法以及結構。從剛開始的對照臨帖到最後的背臨,可以準確地寫出作品。或是根據其字體的規律進行組合起來,顯得協調。那麼要達到這樣我們應該學會怎麼去“讀貼”,也就是去分析字的結構,筆畫等。然後重複去練習,揣摩!

總之,我學習多寶塔三年,每天堅持練習,練習的時候要用腦子去想,甚至有時候還去記住筆畫。每天不用寫太多字,可以重複一個字,把筆畫首先要寫對,先追求質量再追求數量,以此類推,長期積累,就掌握了字的規律,水到渠成,後面就能很快掌握字帖。


李唐硬筆書法


摹寫,臨摹, 臨帖,先選個自己喜歡的字體,然後挑筆畫少的字,如 少 小 三 千 等 練會一個再練一個,切忌貪多。啃下一個 就掌握一個。你今天學習了橫,如何寫,有幾種寫法,就把字一一臨摹,需要耐心,堅持半個月,當然同時進行下一個筆畫,這樣就可以使你功底加深更多!



龍蝦條說說


臨摹楷書字帖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期限限定。

這裡面往往有一種矛盾的自我存在,臨摹字帖既是初學者的一種基本功訓練,又能增加對字體風格的學習和熟練,但又怕長時間臨摹一種字帖會陷入風格固定化的怪圈。

臨摹字帖需要恆心毅力和專注,臨摹字帖其實與讀書有雷同的道理左右,就是先讀厚再讀薄然後再讀厚,週而復始,最終化為無形成為真正自己理解並能創新發揮的存在。

也就是說要在臨摹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自己對字體的理解和再認識,並最終能夠跳脫出臨摹字帖的固有痕跡創造出擁有自己風格的書法作品。

如今一般所說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的,按照時期劃分,可分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體,它可以說是一種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書體,鍾致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經常帶有漢朝隸書的寫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書性質還不成熟,但正因為這種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齊放的場面,意態奇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康有為評價有“魏碑十美”。而狹義的楷書則是指到唐朝以後逐漸成熟起來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我們常說的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前三個就在唐朝。

中國書法史上有楷書四大家最為有名,也就是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代趙孟頫(fǔ)(趙體)。

個人認識最多的是柳公權的書法,家裡父親從年輕就一直臨摹書寫“柳體”居多,從小也讓我們多臨摹的是柳公權的法帖,我對書法的認識和理解也大多是耳聞目染,聽的最多的就是多練,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書法的練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持之以恆,日久見真功,急於求成的心態不適合練習書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必須有真愛”才能行,三分鐘熱度不是一種書法態度,其實學習和做事都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道理。

長時間的臨摹練習就會逐漸增加認識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跳出法帖的風格約束,最終擁有自己的烙印。

臨摹但不是簡單的照貓畫虎,一味的追尋法帖的相似性對自己書法的提升和認識並沒有本質的改變,書法的練習最終的目的是修身養性並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沒有時間的約束性,只有認識上的理解深度問題。


波瀾碎風寒


達到八分像了就可以,自然也會有神。並不是用時間來衡量。有的人可能十年都臨不出來。有的人可能不用一年。





明中拙人王茂謙


楷書臨摹,成熟是否,要根據每一個人情況定奪。有的可能天資聰穎,感悟至深,而學習書法楷書就要快一些。或許愚鈍不開竅者,似乎就要慢一些。當然,學書者一般都是讀書有知識的人,肯定對藝術有著特別的天賦。

因而對於學楷書,很難說學多久,因為楷書基礎是永遠在學習的路上,即是到了幾十年也可能還在繼續紮實楷書基礎。一般學習楷書有個七分就寫的不錯了,或者能夠得到古人幾分筆畫真髓,就輸不得了。

不可永遠臨摹研習正楷,或許在行書學習上,也能對學習楷書有一定的徬側作用。因此各種書體的關聯告知我們,需要涉獵各種書體,一般都是楷書後,進入行書,行楷最接近方正嚴謹的正書楷則。從而也有書寫速度的妙境。

臨摹書法,關鍵是在琢磨其中的筆畫結體的規律,從行書中找到寫楷書的流暢,從楷書中感悟草書的法度嚴謹。相互依存的書墨形式,皆有觸類旁通。

所以回答這個時間停止楷書臨摹,還是很難說。

間接的臨摹行書,與楷書結合者習練,會有很好學書接近。

胡說八道了一通,參考吧。


狂喜淡墨a


我個人認為會寫就可以不臨,自己尋找自己的道路最好。

現在書法界的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臨帖要臨到老,好像不臨帖寫出來的字就不是書法一樣。

根據我個人的經歷,我學楷書、行書、草書沒有一樣超過兩年的,一路走來,最後決定草書伴一生。首先臨的是懷素的《自敘帖》,好像是臨了一年左右,可以在半小時內全部搞定就不臨了。後來在書店遇到張旭的《古詩四帖》以後就沒有其他帖的事了,也是臨到半小時內搞定,以後就沒有在臨帖,觀帖倒是沒有間斷過,創作遇到疑惑時就看看帖,出帖後就自己開始尋找自己的道路。

總之自己還是根據自己天賦和努力來決定,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練習方法,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墨九三


關鍵取決於採用什麼方法? 如果從起步入門就一直照著字帖寫,並且放大幾倍,本身就是違章作業,即使每天兩小時不間斷的練習,寫一筆停一下,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像擺積木式的,把一個帖練的有幾分像,至少一兩年,甚至幾年,儘管如此,看上去字形挺好,實際上,很多筆畫形狀是描畫出來的,並沒有完全獲得原作書寫技法精髓,這種美術字的寫法再好也沒什麼用。原因是: 執筆姿勢錯誤,筆法動作不對,臨摹方法不科學……總之,沒有按照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一步一步的進行,沒有打好基本功。

如果訓練方法正確,通常情況下,累計150小時左右,按日平均兩小時摺合為天數約兩個多月,即可達到用筆熟練,筆法規範、筆畫精良、字形美觀。前提條件是,所採用的技術訓練方法必須科學有效。例如:

♥完整的訓練套路是這樣的。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程序

♥正確合理的執筆法是這樣的。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三指執筆法

♥一定要知道中鋒、側鋒與筆畫形狀是什麼關係。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側鋒法)

♥摹得其形,臨得其神,必須要先摹後臨,互相驗證。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摹臨法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楷書臨多久這個沒有規定的時間,我認為對一種帖必須充分熟練了解其運筆,結構,筆畫特點,每個字基本能背臨,而且很像,就可以換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