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把孩子培養成滿腹才華的人固然可喜,但擁有高尚的精神與品德才更為重要。

前些天,刷到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震驚之餘,倍感憂心和痛心。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看得出來,這個孩子非常努力,不能返校的日子裡,對學習絲毫沒放鬆。

可是,所有跟主課成績無關的事,都被視作絆腳石,無論文體課程、還是同學交流、甚至關乎生死、國計民生的疫情。

字裡行間那種自私冷酷,隔著屏幕都讓人不寒而慄。

這場疫情,國家經濟一度陷入停滯,大大小小的企業及個人損失慘重;

無數醫護、軍警日夜奮戰,拼盡全力佑護我們平安,殉職和病倒的消息時有傳來;

兩千多重疾患者,不幸離去,數萬在診患者,力爭活著,冰冷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可這一切,在這個孩子心裡,比不過擁有一個長假安靜學習、彎道超車。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在大海里獨踞,可以在災難中自全。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可以倖免,洪波里,沒有一滴水能置身事外。

思想家呂坤說: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因此,絕對不能將孩子養成自私自利之人。這樣的孩子,缺乏家國情懷、缺乏悲憫同情,他們越努力、越成功,對這個世界的傷害反而越大。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有句話說:無知識的道德很可怕,無道德的知識更可怕。

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人生的前提和唯一。

擁有知識,卻放縱自己的私慾,只會因其身居知識的高度和地位,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殺傷力,給不如他的人,帶來更惡劣的示範力。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如今,全民重視教育,我們為了孩子傾其所有,買最好的學區房,上最貴的補習班,做最含辛茹苦的父母。

只是在下足心力的智育同時,是否忽略了徳育的重要性?

北大教授錢理群說:我們正在培養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值得深思,除了成績,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品行?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這是上師如意寶給我們的殊勝教言,意思是利益他人、幫助他人是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是成就自己的一條妙道。人必須有利他心,能幫助他人,在這個世界上才有容身之地,想成功就要走這條路。

一個自私自利者不可能成為成功者,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必須具有寬闊的心胸、堅韌不拔的毅力等內心的境界與功德,最後才會勝利。

“暫時利他乃竅訣”,這裡沒有講太多,主要強調要恆時隨順身邊的人。此處講第一要穩重,隨順他人、創造和諧必須要有穩重的功德。

之前我們講過,穩重就是通過觀察,決定了就堅持到底。比如有兩條路,經過觀察、分析、判斷,自己的意樂在哪裡?自己的根基在哪裡?我這一生中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理想?通過不斷地觀察,最後確定了自己的道路,那就必須捨棄另一條。

這裡有很多出家人,你們既然選擇了出家這條路,就必須舍掉世俗生活這條路,有得就有失。如果捨棄了又惦記,還想走這條路,就會耽誤自己。必須要把另一條路忘掉,心無旁騖地走這條路。在走這條路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坎坷和磨難,世上沒有順順利利、輕而易舉就成功的,都要經歷千辛萬苦,我們一定要堅持走下去,這叫穩重。

穩重不是固執。有的人總愛說“我就這樣,咋地?”這叫固執。穩重是通過智慧觀察,做了決定之後,遇到再大的困難、經歷再多的坎坷磨難也不放棄。人要穩重,在具穩重這種定力的基礎上,才能隨順身邊的人,才能走得順利。

第二是正直。正直就是處處都能換位思考,能考慮對方的感受,為他人著想。

只用一種方式方法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要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這叫善巧方便。該來軟的時候來軟的,該來硬的時候來硬的,軟硬兼施。

關鍵是本性要正直,不能歪。若是本性歪了,即使表面上再好、再隨順也沒有意義。本性必須要正直、公正,在此前提下何種手段都可以有。

佛經裡也講過,若不如法地修持,善法也會變成墮入惡趣之因。雖然在做好事,但是如果沒有智慧,好事也會給你帶來煩惱,給你帶來麻煩。

利益他人、幫助他人都是圓滿自己的方法,一個成功、偉大的人,走的都是這條路,用的都是這個方法。我們都是大乘佛子,必須都要有擔當、要勇敢,必須要有包容之心。

  • 身教:父母做品行端正的示範者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遼寧王師傅拉著32噸橘子,路上不慎發生追尾事故,為避免橘子變質遭受更大損失,他無奈賤賣橘子,不料卻遭哄搶。

哄搶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帶著孩子的家長,他們爬在車箱上取橘子,孩子拿著塑料袋接。

家長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不良品德,正悄無聲息地複製給孩子,正在孩子潔白的人生幕布上,投下可恥的陰影。


教育家馬爾庫沙說: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達一樣注視著你。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描摹人生藍圖的範本。

全民偶像鍾南山,84歲高齡,身先士卒,至今奮戰在一線;17年前“非典”,他一句“所有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至今令人動容。

這份無私無畏背後,是父母家風的真實呈現。

小時候,鍾南山的父親工作很忙,回到家,還有病人上門求診,父親總是不厭其煩,鍾南山說:“爸爸,你沒必要這樣啊!”

爸爸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1955年,鍾南山的媽媽聽說他同學家庭貧困,上大學旅費都成問題,雖然自家也相當困難,她還想方設法擠出十塊錢,送給他的同學。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青年時期鍾南山一家合照

從小受到父母優質豐足的精神灌溉,鍾南山養成了高貴的品質,澤被眾人,為人敬重。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是父母的品行格局。

父母品行不端,才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 言傳:父母做積極價值的傳遞者

有一次在學校聽講座,我被一位老師的講話戳中。

她說:

“有些家長常指著一個環衛工或外賣員說:‘你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跟他一樣,一事無成!’

這樣的教育,暗含歧視,缺乏溫度,就算孩子因此努力學習,也可能成為一個傲慢自私的人。

正確的方式是,告訴孩子:‘他們的工作很有價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他們也很辛苦,你好好學習,可以用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改善處境,讓他們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經常帶孩子觀看內容積極的媒體及書籍,交流心得,傳遞價值。

前些天,跟兒子一起看紀錄片《有一個學校叫南開》,片中講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如何遭受列強入侵、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後,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們,是如何尋求救國之路、通過教育振興中華。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紀錄片《有一個學校叫南開》截圖

我們一邊看一邊交流,他理解了少年強則中國強的道理,懂得了讀書不僅讓自己有本領,更是為了社會和國家變得更好。

這是一粒埋入孩子內心的小小種子,隨著不斷澆灌,會生根發芽茁壯,時時提醒他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孩子是一團沒有定型的橡皮泥,父母的塑造非常關鍵。

我們要剋制無意識的負能量,用心傳遞正能量。

  • 智慧:教會孩子樂於付出、懂得感恩

這場疫情,許多普通人也在竭盡所能做貢獻。我朋友的孩子在其帶領下,也加入了志願者行列。

功課之餘,他幫助社區掛橫幅、貼通告、登記摸排信息、送菜……

孩子在朋友圈寫道:“當了幾天志願者,真的很辛苦,一直在社區義務工作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真不容易。明天繼續站崗,盡一分力,發一點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這個孩子,平時常常幫父母分擔家務,熱心公益,在學校也樂於幫助同學,人緣極好。

父母寵愛孩子是本能,教養孩子卻需要智慧。

一味索取的孩子,學不會感恩。

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不僅不能讓孩子學會愛,反而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進而變得自私甚至冷酷、殘暴。


無度的付出,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分擔、學會幫助別人,他們體會了付出的不易,收穫了付出的喜悅,才能破除自私狹隘,懂得珍惜感恩。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成長的關鍵,在於給自己建立生命的格局。

什麼是格局?就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對待世界的方式。

向內,克己、自律;向外,悲憫、擔當。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除了修煉自己的知識技能,更要修煉自己的精神內核。

我們不要讓孩子置身一切事外、只安心讀書,他們需要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付出,體會社會的冷暖,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即使做不了什麼,至少也要心存善念、胸懷感恩。

因為,品與學是人生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康,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走得精彩而穩當。

有朝一日,他們離開父母,背上行囊,才能無懼跋山涉水,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走向一個又一個遠方。

基本沒有人會喜歡自私自利的人,自私的小朋友在學校也不會受到歡迎,但是確實還有很多孩子在逐漸變得自私。更為可怕的是,甚至連他們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

妞妞是家裡的千金,上學期才升四年級,換了新班主任。開學還沒一個月,就哭著吵著說要轉校,說學校同學都欺負她。妞妞媽媽聽到了氣的不得了,跑去學校問老師怎麼回事。

班主任說,這學期開始每兩週班裡會輪換一次座位,保證所有同學都坐過比較好的位置。妞妞之前在前排中間,現在應該換到邊上了,但她就是不願意。跟妞妞講理無果後,老師找到了一個願意把自己作為讓給妞妞的同學,可是他邊上的同學卻不想和妞妞做同桌,只好安排妞妞單獨坐在講桌旁。但是每當要小組討論時,妞妞總是一個人。

妞妞也很委屈:我一直就坐中間的啊,憑什麼要我換?但是妞妞不能明白,那些一直坐在邊上的人,為什麼不應該有機會坐中間呢。

其實,這種自私是孩子在家庭成長中逐漸形成的。而且自私的性格一旦形成,孩子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什麼錯誤。

(2)

現在的孩子都一個比一個寶貝,爸爸媽媽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為孩子傾注所有心血。但有時候方式方法並不那麼正確,反而導致孩子性格變得自私。

例如,處處護著孩子,決不讓自己孩子吃著虧,其實會讓孩子成長吃大虧。妞妞從小就是,在學校一和別人有衝突,她媽媽找別人家長理論,不論誰是誰非都要對方給妞妞道歉。次數多了,妞妞就覺得自己怎樣都是對的,就更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了。

給予孩子過多關注也不可取。孩子固然是家裡重要的一員,但是如果全家人全都圍著孩子轉,就會給孩子“我最重要”的錯覺。妞妞一家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四個大人一起寵著妞妞。比如妞妞吃包子,會把陷扣出來把皮放回去;妞妞想看動畫片的時候別人就不能動遙控器...重視孩子的需求不等於“唯孩子獨尊”,否則孩子早晚變成任性妄為的“小皇帝”。

再就是,孩子缺乏空間和時間與同齡人相處。

有些家長總想“看”著孩子做一切事情,要求孩子不能出去玩得太久,或者根本不讓孩子出去玩,覺得小孩子在學校的交流就夠了。其實,在學校的自由活動時間也很有限,這樣把孩子限制得太死,只讓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自然也就不會懂得換位思考、互相分享了。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3)

孩子要是自私,家長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每個孩子都慢慢長大,最終脫離家庭的庇護步入社會。而社會的包容性遠遠不如家庭,無論是在校園還是職場,自私的人都不會受到歡迎,甚至會被集體排斥。而各種觸目驚心的大學生殺害室友事件,更是最極端的後果。而且,自私往往還會附帶其他一些問題,比如心胸狹隘、性格孤僻等。

所以說,除了要關注孩子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性格成長,不要把孩子的自私當成耍小脾氣而放任不管,這要求父母首先要理解“自私”。不是說自己的玩具不願意給別人玩就是自私,那是孩子正常的物權意識和心理。

自私是考慮一切事情都以自己利益為重,哪怕是建立在損害到他人的的正當利益之上。孩子小時候的自我意識、物權意識若不加以引導區分,最終演變成自私,難麼家長難辭其咎了。

自私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對其心理成長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

所以說,父母要自己以身作則、營造平等、溫馨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更多地與人交往,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開朗大方,人見人愛。

做人的涵養;豁達人生!

人生不在年齡,貴在心理年輕。

衣著不在時尚,貴在舒適合身。

膳食不在豐富,故在營養均衡。

居室不在大小,貴在整潔乾淨。

鍛鍊不在朝夕,貴在持之以恆。

朋友不在貴賤,知音勝過黃金。

距離不在遠近,常來常往最親。


不要狠狠地把門“砰”地關上, 因為很可能你還要回來;舞臺上有你,就演好角色;舞臺上沒你,就靜靜地做觀眾;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麼, 實際上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誰; 把彎路走直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是豁達的,因為可以多看了幾道風景; 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1、不要盲目承諾

言而有信,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習慣造就一個人。

2、不要強加於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迴歸自然。


3、不要取笑別人

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4、不要亂髮脾氣

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捨,而別人早就是去意已決。人生應看三座山:井岡山、普陀山、八寶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5、不要信口開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6、不要欺負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一名中學生在朋友圈發言驚醒無數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