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疫情正在逐步缓解,而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1月份的价格指数公布以后,由于CPI达到了5.4%,加上疫情发生后,一些商品的市场供需矛盾也比此前有所加剧。因此,有人开始担忧,会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物价上涨,甚至规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


「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停工停产使得人们的收入都受到了波及,如果疫情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上涨,无疑将是雪上加霜。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

「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短期通胀压力显现


大规模的通胀在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针对性的措施的采取下相信可以避免,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短期通胀。


2020年1月CPI同比5.4%,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4.8%;环比4.4%,高于过去十年春节所在月份的环比均值3.6%。


从类别来看,食品和非食品CPI同比涨幅都有所扩大;从影响因素来看,春节和新冠疫情都对1月CPI有一定影响。


食品CPI的超预期上涨主要与猪肉价格有关,其余主要项目(牛羊鸡肉、蛋、果菜)并未明显超出季节性。1月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春节期间需求旺盛但猪瘟导致供给短缺,疫情对屠宰和运输的影响只是次要因素。


「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今年春节后猪肉涨价,和季节性规律不一致


今年春节较早,因此新冠疫情对1月通胀影响不明显,但是2月中上旬的生产生活活动已受疫情严重抑制,疫情可能对后续通胀数据带来较大影响。


而且从目前政府就经济刺激力度以及增加货币流通性的预期看,肯定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长期通胀幅度,要看今年和明年的货币宽松程度,特别是对经济持续的刺激力度。


通货膨胀最直观的影响:现金购买力下降,货币存款被掠夺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工薪阶层和普通中产阶级,虽然收入和生活水平有高有低,但他们并不持有大量资产,也没有掌握核心的生产资料,大部分人只有相对固定的工资收入,手停口停。


「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想要投资,或者购置资产,只能辛勤工作,节俭生活,一点一点积累本金,储蓄存款。


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会导致多年的积蓄快速缩水。充满安全感的生活被打破,曾经的长期规划被重置,如果工作上再出现什么波折,很可能面对为维持生活,而费尽周折。


设想一下,如果完全没有积蓄,信用卡快要还款,自己又没了工作,该是什么样的压力和焦虑?


个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除了开源节流,学会投资理财也是普通人对抗通胀的最好方法之一。


1、获得被动收益。工资是主动收入,而投资带来的回报为被动收入,被动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决定了你的财务自由度。


你可以通过投资每年有稳定分红的企业股权,或者通过买入一些稳定的理财来增加你的被动收入,也可以购买地段优越的商铺收取租金,当被动收入远大于你的日常支出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2、注重家庭资产负债表。家庭负债表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现金、货基、存款等活期类理财至少要达到家庭支出3-6个月以上,否则家庭财务非常容易因为突发事件出现危机。


3、一定的保险支出。如果你把钱都花在合理,必要的保险上面,每年保费支出占比在家庭收入5-10%就完全足够了。


其实在经济学领域,不少学者认为温和的通胀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但即使是温和的通胀(每年CPI涨3%)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种“掠夺”,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购买力越来越低,抗风险能力受到影响。


只有保持财富的不断增值,才能抵御通胀带来的风险。


「森财之道」疫情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个人如何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