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神真君”與“十神太乙真君”

道教“十神真君”與“十神太乙真君”

《九歌》圖卷 東皇太一

十神真君

《道法會元》卷四五和《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稱:十神真君為 “五福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下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大遊太一真君、小遊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祈禱可“上消天災,下禳地禍。”

十神太乙真君

《道法會元》卷一三三,有“引雷十神”為:“第一五福真君、手執雷珠;第二君基真君,手執雷楔;第三臣基真君,執雷鉞;第四民基真君,執雷環;第五小遊真君,執戟;第六大遊真君,執戈矛;第七天乙真君,執金槍;第八地乙真君,仗金刃;第九直符真君,執羽書;第十太乙真君,執羽書。”又稱“十神太乙真君”。

“太一”是怎樣轉變為“太乙”的?

"太乙"一詞,或作"太一"、"泰一"、"大一"①等。從字面解,"太乙"為至上至尊之義,後又衍生為本源、規律的代名詞,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思想積澱與民俗學淵源。道教沿承此意,以太乙為生命本源與規律的文化符號,加以宗教神學理論,逐漸形成了道教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作為道教先天尊神的形象出現較早。東漢張角太平道崇奉"中黃太一"。魏晉道書《老子中經》將"太一"列為第一神仙:"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②稱太乙君有八卦神為其八位使者。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的第一神階之右位,列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居玉清境,以號令群真。六朝時期的上清經有主司胞胎之神的太乙。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與原題赤松子述《上清九真中經內訣》均載有"醮太一法",強調煉丹和服丹需祭祀太乙神。南朝陸修靜《洞玄靈寶五感文》列"太一齋"為靈寶齋法之一,其特點以恭肅為首。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6引唐五代杜光庭語稱:"太一齋,十神太一主之。帝王修奉,展禮配天。"③唐以後又出現以五福太乙為主的十神太乙。十神太乙在清微道法中被稱為十神真君,《道法會元》卷45《清微禳兵劫文檢》中有其具體名號。具體在雷法行持中,十神太乙又被演化為專主風雷的"引雷十神",等等。道經、道書、道法中,關涉太乙尊神的內容極多。從生命本質來看,諸多太乙神均是道教以德合道的修行方法,內涵道教關於生命之"德"的一貫之理,也是生命樞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