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文|若杉


今天是不出门的第22天。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算是彻底过完了,可是疫情并没有因为年的结束而消散。


这段漫长的宅在家里的时光,最庆幸的,便是多出许多思考的时间。

疫情终会过去,生活也必然会回归到平常的状态。在此记录,是希望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些在疼痛与教训中产生的思考,值得被记住。


01 “呼吸自由”比其它一切形式的自由都更重要。


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追求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社交自由,希望自己活得自在、活得洒脱、活得不拘束,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自在,都不如“呼吸自由”来得更迫切、更踏实。


有些幸福,其实就如水一般环绕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只是我们太习以为常,以至于从来不曾珍惜过、在意过。


就像此刻,我们抱怨在家宅的无聊,可还有很多在帮我们过关的人,他们最大的奢望,是拥抱这种无聊。


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从来不是“我还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感恩“我拥有什么。”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2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尽量保持生活的秩序感。


最近,很多人的生活都进入了“拿起手机看疫情,放下手机长叹息”的无限循环中。疫情当前,每日的确诊人数还在攀升,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还在经历疾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共情能力的人,都会觉得沮丧、无力,根本谈不上心情愉悦。


但是,在困难的时刻,把自己搞垮绝对不是“支援”的上上之策。


我们能做的,恰恰是尽量保持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像往常一样,在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这种秩序感,会尽可能的把我们拉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生活的秩序感有了,情绪才能平稳下来。在任何时候,好的情绪都会帮助我们渡过各种各样的难关。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3 你真的不如自己想象得那般,了解自己。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问正在读高中的妹妹,这次疫情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她说:“我想上学。”


在不久之前,放假还是她最值得开心的事情。仅仅20天以后,因为疫情,她便过够了假期的生活,想要去上学,去过“正常”的生活。


我还在职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于上班无比厌烦,把“有猫、有咖啡、有阳光”的慢生活视作人生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于是,给了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一趟丽江。过着每天睡到自然醒、吃腊排骨火锅、喝咖啡的悠闲日子。


没想到,这样的生活到第五天,我几乎就无聊到崩溃。于是告诉自己,我不能没有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不是朝九晚五,也必须保持工作、保持输入、保持成长的节奏。


所以,想要的生活,只有试过才知道。


要知道,生活本身,永远会突破你的想象。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4 边界感,是敬畏、是修养,更是自我保护。


得知这次疫情的缘起,是有人吃蝙蝠,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词,是“边界感”。


我们太容易在自己拥有“权力”,拥有选择的时候,丧失“边界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但是踏出“边界”,哪怕一点点,后果可能都是不可设想的。在人类看来,并不起眼的蝙蝠,自身拥有几十种致命病毒,却可以安然自处。但是,这种病毒,转移到人类的身上,带给我们的伤害,想必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


尊重与不越界,在很多时候,被视作自我修养,但其实,更是对于自我的保护。每件事、每种关系、每个人、每种生物、每一处自然环境,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平衡,轻易越界,很容易遭到“反噬”。


这样的教训,一次就够了,何况我们已经被教训过两次。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5 拥有一项爱好,是无聊的日子里,最好的自我守护。


全民禁足的日子里,手机被刷了无数遍,看剧看得头昏脑涨,就连平日里不爱干家务的人,都把地板擦出了镜面感。


但这些,终究抵御不了无聊。


能够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往往都拥有一项或多项爱好傍身。


爱好烘焙的,趁着这长长的假期,每天给家人花式烤蛋糕、烤饼干,自己忙活,家人享用,其乐融融。


爱好音乐的,在这没有计划的假期里,开始动手写词、作曲,还与小伙伴“云分享”,忙得不亦乐乎。


爱好手作的,已经做了好几个皮包、好几个面人,好几只口红。日子也丰富有趣。


而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般,感谢过拥有写作这一爱好。


可以不出门,随时写,随时表达,随时分享。让“禁足”的日子,头脑依然丰盈。


疫情结束,或者从明天起,就着手开始培养一项自己的爱好吧,它不仅可以伴你度过抗疫的日子,还会带你度过余生,每一个孤独、沮丧、无聊的时光。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6 忙碌比闲暇容易太多,要学习应对闲暇。


忙碌真的是一件不太用学习的事情,我们会轻易的因为的安排,生活的压力,同辈的压力,让自己像陀螺般旋转起来。忙碌有时候甚至是不用思考的。只要有工作、有任务,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就好了。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如何应对忙碌的时光。等真的有了大把闲暇,却不知所措起来。一方面除了刷手机、追剧,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一方面想着未来的种种,惴惴不安,没办法真的安心享受闲暇。尤其是最近赶上疫情期,情绪扰动极大,手中大把的闲暇,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了煎熬。


高晓松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教女儿混日子》。


里面有一句话:“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得每件事情都有用,为了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买房买车,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宅在家里的时间越久,越发觉得,能心安理得的混日子真的是一种本事。希望我们都别浪费这来之不易的,生而为人的机会。


生而为人,是福。善用这份福气,靠智慧。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07 “等”是最不靠谱的事儿,想做的要立马去做。


回顾过去的一个月,1月20号,我还在开开心心地逛街,1月21号,我坐上了回家的高铁。那个时候,钟南山刚刚宣布,疫情有人传人的风险。


一路上有人带口罩,但并不多。于我,岁月依旧安好。


回到家以后,才细细关注疫情,愈发紧张起来。紧接着,全民调频到“抗疫”模式,想见的人,想吃的火锅,通通都成了奢望。


一切,像是一眨眼间发生的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过好今天,做好当下,是“疫情”给我们上得沉重的一课。


没有那么多明天可以“等”,没有那么多以后可以“兑现”,想做的事儿,想实现的梦想,要立马行动起来。


疫情之下,我明白的7件小事

生活总是以它的方式教会我们成长,就像这次疫情也一样。希望以上的所感所悟,可以陪伴我、陪伴大家,更好地应对以后的生活。


你呢,疫情之下,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分享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