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名叫男护士


他们,名叫男护士


这张图

来自孝感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隔离病区。


图中的人物

名叫罗童,一名男护士


这张图,

是他在病房里忙碌5个小时后,

汗透衣衫的一次见证。


事实上,

对于男护士们来说,

这样的情景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


男护士,因为数量稀少被称为护理团队里的“大熊猫”。疫情来临,他们主动请战;团队有困难,他们冲锋在前;凡是体力活,他们第一个上。他们,不仅守护着病人,也时常挡在女护士们的前面。


3月4日,记者到孝感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隔离病区采访,正好遇到3个男护士,他们分别是刘天、罗童和刘成奇。


刘天,1992年生,未婚。


他们,名叫男护士


罗童,1988年生,孩子1岁,妻子是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


他们,名叫男护士


刘成奇,1990年生,妻子是孝南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


他们,名叫男护士


“他们胆量大,处理危急状况更果断。”


“他们总是不等分派,主动做事,明明下班了,还会问有没有事情需要他们做。”急危重症隔离病区护士长如是说。


他们,名叫男护士


“男护士在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维护方面上手更快。”在病房里,记者看到,刘成奇不时指导着女护士操作精密仪器,这些仪器维持着病人的生命。


他们,名叫男护士


刘天是几个男护士里年纪最小的,这个话不多的大男孩,做事十分仔细,常常给病人理发、刮胡子。“看到别人不干净就受不了。”他解释说。


疫情以来,急危重症隔离病区每天都在进行生死较量,不断有人创造生命的奇迹,也有人再也没有醒过来。


对于这个救治团队来说,疫情期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看着自己的同事——黄文军医生永远地离去。


“黄老师离开时,我从头到尾一直守在病床前。”刘天记得,当黄文军医生被宣布临床死亡后,几个在场的女护士一时都受不了,走出病房整理情绪,他守在病床前,仔细地整理遗容。直到忙完这一切,走出病房,才发觉口罩里全是泪水。


他们,名叫男护士


在医院里,危急重症隔离病房被称为“毒窝里的毒窝”,因为这里的患者都进行了气管插管,这就意味着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可能更高,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也最高。


为促进排痰、改善通气,每个病人每12小时需翻身一次,这是个非常辛苦的活。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翻身过程中绝对不能压破或中断,最多时一次翻身1个小时。翻身需在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时进行,有时晚上12点下班,可能为帮病人翻身忙到凌晨2点才出病房。即使在平常,这样的操作也不轻松,如今全副武装来做这件事,必然汗流浃背。


因为是生死边缘,对病人病情的观察需心细如发,心率、呼吸、血压、痰的色和量等,需密切关注。


病房里也有病人好转后神志清醒,看到有人死亡心理压力很大。这时,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特别重要。有一位80多岁的婆婆,他们每天去“哄她开心”,老人家最终战胜了病魔,转去了普通病房。


“我们最高兴的是看到病人离开这里,转去普通病房。”罗童说。


他们,名叫男护士


他们对女护士们呵护有加。女护士在生理期的话,他们会提前交接班,让她们多休息。整理资料的活尽量让她们干,跑病房的事男护士做,尽量让女护士们少动。


如果哪位女护士家里孩子生病了,工作时容易分心,他们会不时提醒她们,甚至让她们下去休息,他们上。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为救治工作减少风险。


他们,名叫男护士


“家里有啥情况,下班后再说,工作时绝不分心”,这是还没结婚的刘天对两位已婚男护士的印象,他笑着说,有时他觉得他们有点“不顾家”,可他知道,这是肩上的责任使然。


▽点击视频 ,看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1、关注【孝感槐荫论坛】官微

2、在对话框输入对应关键词,即可查询:

回复【求助】:获取网上涉疫求助通道

回复【健康码】:获取健康码申请通道

回复【生活求助】:获取城乡社区群众基本困难求助热线电话

回复【实时数据】: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情况
回复【进群】:加入槐荫论坛微信群
回复【捐助】:获取孝感慈善总会捐赠方式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END

商务合作电话:0712-24778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