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找一個普通話都說不好的傳令兵?

餘仲文


不僅僅是普通話說不好,演傳令兵陸三的演員岡村秀,本來就是個日本人,而且是中日混血、會中日雙語。

岡村秀是曹盾團隊發掘的,在《海上牧雲記》裡飾演過小角色,第一次進入了影視圈。

《海上牧雲記》跟組演員名單

找岡村秀飾演傳令兵陸三,一方面切合史實:唐代軍事、經濟、文化極為發達,國力昌盛遠遠領先世界各國,加上對外政策的開放性轉變,“萬國朝邦”第一次出現在中華歷史之中。於朝堂之上,突厥、契丹甚至印度的名相都曾經在唐代擔任過重要職務,而朝鮮、日本等國則積極學習效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運作方式, 派遣“學員”前來鍍金,地位相對較低,陸三的傳令兵角色還是很符合歷史的。另一方面由於唐文化在國內的失傳,曹盾團隊只得邀約日本的影視團隊協助以還原《長安》裡的真實唐代風貌。曹盾團隊拍攝的《海上牧雲記》是在日本拍攝的,班底裡本來就有日本成員,而《長安》雖然是以曹盾的老家西安為主題進行拍攝,但團隊是在《海上牧雲記》的基礎上“擴編”而來,日本文化元素、也就是古老的唐代文化也需要通過團隊中的日本影視人員加以參謀,力圖還原。比如《長安》的造型指導黑澤和子,那可不是一般人:黑澤明的女兒,日本著名的影視服裝設計師。

岡村秀作為曹盾團隊的一員,在《海上牧雲記》裡只是出演不知名的小角色,到了《長安》已經成了有名有姓有臺詞對於劇情發展還很關鍵的人物,今後曹盾團隊出品的影視劇裡,岡村秀應該還會“升級”、繼續露面的。


袖子看娛樂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才是大唐氣象。

魯迅先生說:“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

漢唐人的心裡對外來的人,不會像現在有些人看見過個聖誕節就嚇得說文化淪喪,看見個復仇者聯盟就說外族和平演變。

來看看在唐朝做官的外國人:

1、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時授右武衛將軍,逝世後,贈兵部尚書、夏州都督。
2、阿史那杜爾,突厥人,太宗時官拜左騎衛大將軍,尚衡陽長公主,授駙馬都尉。
3、執失思力,突厥人,左領軍將軍,後因功進封安國公
4、哥舒翰,突厥人,玄宗時授右武衛員外將軍,充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

5、契苾何力,鐵勒人,太宗時授鎮軍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徙封涼國公,死後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陪葬昭陵。
6、僕固懷恩,鐵勒人,玄宗時官拜左領軍大將軍。
7、白孝德,安西人,官至安西、北庭行營節度、鄜坊、邠寧節度使,封昌化郡王。
8、阿倍仲麻呂,日本人,中國名晁衡,居留唐朝五十年,曾安南都護、鎮南節度使等官。新羅人崔致遠於僖宗朝一舉及第,授宣州溧水縣尉,後為淮南從事,又為侍讀兼翰林學士,知瑞書監。
9、藤原清和,日本人,官拜秘書監,至三品,終生未回日本。
10、崔致遠,新羅人,12歲來大唐留學,僖宗時官拜溧水縣尉。
11、金思蘭,新羅人,即新羅王金興光之侍子,玄宗時官拜為太僕員外卿。
12、高仙芝,高麗人,玄宗時官至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
13、黑齒常之,百濟人,因對吐蕃作戰有功,高宗時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左羽林軍。
安西胡人白孝德,
14、卑路斯,波斯王子,國亡來唐,高宗時官拜右武衛將軍,中宗時又拜左威衛將軍,卒於唐。

15、李元諒,波斯人,德宗時官拜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關防禦、鎮國軍節度使。
16、阿羅憾,波斯人,武周時官拜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
17、李彥升,大食人,宣宗時一舉中第,受翰林學士。

這些都是當大官的,下層僱傭日本人肯定也不少,出現一個日本傳令使也不足為奇吧。

馬伯庸原著裡寫過一個日本人,他自己打造了一個長安城的模型,號稱要搬回日本去,複製整個大唐。


錦翼


這明顯是劇組有意而為之,我認為劇組想要表達的一個點就是——“唐朝開放包容的風氣”。

演這個權利兵的演員叫做崗村秀,是一箇中日混血,會講中文和日文。關於這個演員的什麼背景無關的挖掘我再其他答主的答案中都看到了,就不必多解釋了。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劇組為什麼要用這個普通話都不好的演員。



1.符合史實

在唐朝,“萬國朝邦”第一次出現在了我中華歷史之上,大唐朝無論經濟,文化,軍事,均排在世界前列,遠遠領先於其他各國,如同當今的美國一樣。但有一點和美國很不同,那就是美國人主張霸權主義,喜歡恃強凌弱,干擾別人家事。而我唐朝則秉持著“包容,強大,自信”原則,對外開放。

甚至許多外國人都在唐朝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而正如中國近代喜歡派遣國內人員到國外留學鍍金一樣,在當時,外國也很喜歡派遣自己的優秀學員到唐朝去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來加強本國的自我建設。




2.增加劇情亮點

有這樣一個普通話不標準的演員出現,一定能使觀眾眼前一亮,增強觀劇的趣味性,這可能是導演的拍攝藝術所在。而在整個《長安12時辰》中,也出現了很多非唐朝人的官員的鏡頭,不僅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也與上一點相呼應。


我是簿君,一名影視領域的創作者。

感謝您的觀看,請多多支持🤗🤗🤗


簿君


你好,因為找岡村秀飾演傳令兵陸三,一方面切合史實:唐代軍事、經濟、文化極為發達,國力昌盛遠遠領先世界各國,加上對外政策的開放性轉變,“萬國朝邦”第一次出現在中華歷史之中。於朝堂之上,突厥、契丹甚至印度的名相都曾經在唐代擔任過重要職務,而朝鮮、日本等國則積極學習效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運作方式, 派遣“學員”前來鍍金,地位相對較低,陸三的傳令兵角色還是很符合歷史的。

劇組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任何內部的消息透露,也只能去猜測,據組的安排,導演的意思,導演或許想用這樣的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群眾演員,給全劇增加一點亮點,貼近當時語境。如果導演真是這個意思,這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傳令兵可能就是全劇的點睛之筆。

在原著和劇中,長安是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對於在長安生活的外國人士來說,他們有機會從事各種職業,即使靖安司中也有不少非唐人的吏員,小說中後來以靖安司中有內賊的理由首先對他們開刀了。應該說劇中表現的也是這樣的情況,並且演員本人也是外國人哦。

這是一個邏輯關係。強大、自信、包容,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缺乏自信的民族是無法強大的!一個沒有包容性的國家是無法強大的!美國沒有包容性,所以它只是霸權而不是真正的強大!所以我們要自信,要包容。





撩影奇譚


《長安十二時辰》這個熱播劇,這麼豪華的陣容,這麼大手筆的投入,如果找群眾演員的話,應該可以找到普通話非常標準的群眾演員。但是導演卻偏偏選了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群演,這可以看成是導演的有意為之。

劇組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任何內部的消息透露,也只能去猜測,據組的安排,導演的意思,導演或許想用這樣的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群眾演員,給全劇增加一點亮點,貼近當時語境。如果導演真是這個意思,這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傳令兵可能就是全劇的點睛之筆。






愛看電影的牛77


萬國來朝。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定是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的。盛唐時,外族人、外國人可以在朝廷做官,只有足夠強大才能帶來極大的自信,有了足夠了自信才能做大極大的包容。,這是一個邏輯關係。強大、自信、包容,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缺乏自信的民族是無法強大的!一個沒有包容性的國家是無法強大的!美國沒有包容性,所以它只是霸權而不是真正的強大!所以我們要自信,要包容。


李大炕


大概是現在社會上親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又想構造一個民族多元化的長安,找個日本口音漢語的演員能吸引一部分特定群體吧?


邢浩特


很明顯的日本口音,演員確實是日籍,可能是當時的遣唐使吧。日本遣唐使在當時是可以做官的,最有名的當屬阿倍仲麻呂,現在的興慶公園還有他的墓(糾正經評論提醒是紀念碑)。李白曾作哭晁卿衡(阿倍仲麻呂的漢名)”的七言絕句: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以及書法造詣頗深的空海大師。


馮諾伊曼學打字


他如果和崔器有對手戲,一定精彩


酒頭煙把子


小夥子,那是大唐開元盛世,長安是世界中心,不單單隻有漢人和胡人……全世界各種人口都可以在長安看見,譴唐使裡有個日本人忘了叫什麼做到了四品大官(唐朝三品一般是極限,一二品是榮譽虛職),所以一個通傳小吏是胡人或者是日本人有什麼好奇怪嗎?

之所以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提問者對歷史太無知了,對自己曾經的輝煌又太自卑了。想當初大唐兼容幷蓄什麼文化、人種不能接受,現在倒好一個酒店用個翻譯過來的洋名都能被打成文化自卑,可笑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