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提到肖央,很多人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这人谁啊,不认识。再说说筷子兄弟,大家可能知道了,啊,唱《小苹果》那个。其实和好兄弟王太利组成了筷子兄弟的肖央会因为音乐走红是一个不太意外的意外,肖央后来参演很多电影,大家觉得他跨界了。其实肖央本身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班出身,只不过学的不是表演专业,而是导演专业,陆续演过这么多电影,一直到柯汶利导演选择肖央出演《误杀》,或许才真正让肖央展示出自己不仅可以演网剧和喜剧的天赋和实力。肖央可以不是一个噱头,而成为一个标志。

《误杀》,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误杀》从一段突兀的故事开始,是大家小时候会听到的那种鬼故事,跟狱卒商量藏在棺材里逃狱,约好了到半夜狱卒就会来救他出去,结果逃出去以后在棺材里看到了狱卒的僵硬的脸。以打心理战的恐怖故事开篇,其实只是"画中画"的表现形式,这个故事原来是看过很多电影的男主角拼凑出来的。男主角是在泰国打拼的工人,开了一家通讯公司,家里有两个女儿,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在上中学的女儿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时被公安局长的儿子猥亵并拍下性侵视频,在后续被威胁的时候,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又失手将对方杀害。故事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受害人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和不得已成为加害人的妻子如何运用在各种电影中学到的手段隐藏证据、逃避警方的追捕,最终成功逃脱。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父亲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从道义上讲大家也许能够接受,但是在法律上讲是不可以的,所以故事最终的结局仍然是父亲为了以后能够清白的做人选择了自首,因为首先成为了受害人,最终也没有被判很严重的惩罚。反而是一直包庇儿子纵容恶行的公安局长一家得到了永远失去儿子这个惩罚。

《误杀》,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电影最巧妙的设计有两处,一处是对于影片标题的设计,电影中一共出现过三次"误杀",分别是影片最开始的故事里想要逃狱的囚犯被误杀、在争吵中路边无辜的羊被误杀、以及公安局长的儿子其实是被误杀的,被砸晕时只是因为紧张导致的呼吸暂停而已,并没有真的死亡,是错误的判断导致他最终在棺材中被活活闷死。这三处误杀从影片的开头一直延伸到结尾,贯穿了整部影片,让观众每一次看到"误杀"都会想起这部影片的主题,并且这三次误杀是层层递进的,每一次误杀的出现都为下一次进行了铺垫,第二次被误杀的羊成为了逃脱警方追查的关键,而第一次的误杀又循环出现在结尾处。

这正是第二处影片结构设计巧妙的地方,本来只是作为故事出现的逃狱故事在结尾处再次出现,但是因为这时男主角真的置身监狱里,没有人能肯定这一次发生的究竟是虚拟的故事还是真实的事实,而且影片在与片头故事一模一样的转折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悬念和猜想。

《误杀》,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能算是一部只有赞誉的影片,如果说这一部影片有什么败笔,那应该就是马来西亚导演对于东亚文化的糅杂有些矫揉造作了,在影片到达高潮部分的时候突然插入了一首去年火爆东亚的韩剧《天空之城》的主题曲,歌曲前奏一响起,观众立刻从影片设置的东南亚国家氛围中抽身而出。要知道对于观影体验来说,最常规的影片需要让观众得到的就是完全的沉浸,沉浸度越高影片的完成度就越成功,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制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3D电影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影片类型,而导演却在结尾高潮处安排了这样一首歌,既没有达到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目的,又不符合影片一贯延续下来的风格,确实是给观众的观影体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从影片的主题选择上来看,《误杀》能在豆瓣上得到7.7分的不俗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这部电影不至于过于主流意识形态,迎合了观众的观影心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做坏事的人钻法律的漏洞得不到惩罚,反而是好人要受苦,现实生活中当然很少会出现真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为了长久的平静的生活会选择对错误的事情忍气吞声。但这样是不对的,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忍耐不是美德,生气才是美德。"这句话说出来就很艰难,因为我们的社会氛围,我们的伦理道德这些都教导我们要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善良的人,为他人着想不是说不好,只是有时候,有些真的收到巨大伤害的时候,忍耐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生气,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法保护自己。在影片中肖央饰演的父亲就利用一系列精彩的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父亲在面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时,都无法忍受就这样选择善良。为什么总是善良的人受苦,大家在生活中,尤其是最近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可能会不自觉的产生这样的想法。

《误杀》,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这部影片其实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虽然有时善良的人受苦了,但是做坏事的人一定会得到惩罚,正义有时候会有些迟到,但是善良的人要去斗争,要为自己努力的争取,不能放弃等待正义的心,这样才能最终等到正义的到来。在正义到来之前,我们也要学会好好地保护自己。影片的结局中最终受到惩罚的是做坏事的人和包庇做坏事的人,这样的结局其实还是很理想主义化的,因为我们知道在真实的生活中掌握权力的人才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断在延续着,如果一切受害者都能像《误杀》中一样最终等到正义对坏人的裁决,也是世界就不再需要超级英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平凡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