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提到肖央,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這人誰啊,不認識。再說說筷子兄弟,大家可能知道了,啊,唱《小蘋果》那個。其實和好兄弟王太利組成了筷子兄弟的肖央會因為音樂走紅是一個不太意外的意外,肖央後來參演很多電影,大家覺得他跨界了。其實肖央本身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班出身,只不過學的不是表演專業,而是導演專業,陸續演過這麼多電影,一直到柯汶利導演選擇肖央出演《誤殺》,或許才真正讓肖央展示出自己不僅可以演網劇和喜劇的天賦和實力。肖央可以不是一個噱頭,而成為一個標誌。

《誤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誤殺》從一段突兀的故事開始,是大家小時候會聽到的那種鬼故事,跟獄卒商量藏在棺材裡逃獄,約好了到半夜獄卒就會來救他出去,結果逃出去以後在棺材裡看到了獄卒的僵硬的臉。以打心理戰的恐怖故事開篇,其實只是"畫中畫"的表現形式,這個故事原來是看過很多電影的男主角拼湊出來的。男主角是在泰國打拼的工人,開了一家通訊公司,家裡有兩個女兒,一家人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在上中學的女兒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活動時被公安局長的兒子猥褻並拍下性侵視頻,在後續被威脅的時候,母親為了保護女兒又失手將對方殺害。故事表面上講述了一個受害人的父親為了保護女兒和不得已成為加害人的妻子如何運用在各種電影中學到的手段隱藏證據、逃避警方的追捕,最終成功逃脫。

如果故事的結局是父親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從道義上講大家也許能夠接受,但是在法律上講是不可以的,所以故事最終的結局仍然是父親為了以後能夠清白的做人選擇了自首,因為首先成為了受害人,最終也沒有被判很嚴重的懲罰。反而是一直包庇兒子縱容惡行的公安局長一家得到了永遠失去兒子這個懲罰。

《誤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電影最巧妙的設計有兩處,一處是對於影片標題的設計,電影中一共出現過三次"誤殺",分別是影片最開始的故事裡想要逃獄的囚犯被誤殺、在爭吵中路邊無辜的羊被誤殺、以及公安局長的兒子其實是被誤殺的,被砸暈時只是因為緊張導致的呼吸暫停而已,並沒有真的死亡,是錯誤的判斷導致他最終在棺材中被活活悶死。這三處誤殺從影片的開頭一直延伸到結尾,貫穿了整部影片,讓觀眾每一次看到"誤殺"都會想起這部影片的主題,並且這三次誤殺是層層遞進的,每一次誤殺的出現都為下一次進行了鋪墊,第二次被誤殺的羊成為了逃脫警方追查的關鍵,而第一次的誤殺又循環出現在結尾處。

這正是第二處影片結構設計巧妙的地方,本來只是作為故事出現的逃獄故事在結尾處再次出現,但是因為這時男主角真的置身監獄裡,沒有人能肯定這一次發生的究竟是虛擬的故事還是真實的事實,而且影片在與片頭故事一模一樣的轉折處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的是無限的懸念和猜想。

《誤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當然這部電影也不能算是一部只有讚譽的影片,如果說這一部影片有什麼敗筆,那應該就是馬來西亞導演對於東亞文化的糅雜有些矯揉造作了,在影片到達高潮部分的時候突然插入了一首去年火爆東亞的韓劇《天空之城》的主題曲,歌曲前奏一響起,觀眾立刻從影片設置的東南亞國家氛圍中抽身而出。要知道對於觀影體驗來說,最常規的影片需要讓觀眾得到的就是完全的沉浸,沉浸度越高影片的完成度就越成功,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製作技術在不斷的發展,3D電影已經是非常常見的影片類型,而導演卻在結尾高潮處安排了這樣一首歌,既沒有達到讓觀眾感同身受的目的,又不符合影片一貫延續下來的風格,確實是給觀眾的觀影體驗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從影片的主題選擇上來看,《誤殺》能在豆瓣上得到7.7分的不俗成績也是可以理解的,這部電影不至於過於主流意識形態,迎合了觀眾的觀影心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做壞事的人鑽法律的漏洞得不到懲罰,反而是好人要受苦,現實生活中當然很少會出現真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樣的事情,大多數人為了長久的平靜的生活會選擇對錯誤的事情忍氣吞聲。但這樣是不對的,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裡說過這樣的話:"忍耐不是美德,生氣才是美德。"這句話說出來就很艱難,因為我們的社會氛圍,我們的倫理道德這些都教導我們要忍耐,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善良的人,為他人著想不是說不好,只是有時候,有些真的收到巨大傷害的時候,忍耐並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也可以選擇生氣,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自己。在影片中肖央飾演的父親就利用一系列精彩的手段保護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因為我相信任何一個父親在面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時,都無法忍受就這樣選擇善良。為什麼總是善良的人受苦,大家在生活中,尤其是最近在這樣的災難面前可能會不自覺的產生這樣的想法。

《誤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這部影片其實就是想要告訴大家,雖然有時善良的人受苦了,但是做壞事的人一定會得到懲罰,正義有時候會有些遲到,但是善良的人要去鬥爭,要為自己努力的爭取,不能放棄等待正義的心,這樣才能最終等到正義的到來。在正義到來之前,我們也要學會好好地保護自己。影片的結局中最終受到懲罰的是做壞事的人和包庇做壞事的人,這樣的結局其實還是很理想主義化的,因為我們知道在真實的生活中掌握權力的人才擁有真正的話語權,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斷在延續著,如果一切受害者都能像《誤殺》中一樣最終等到正義對壞人的裁決,也是世界就不再需要超級英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平凡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