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精華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1.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清·魏子安《花月痕》

2.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3.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民國·秋瑾《對酒》

4. 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宰相,可不慎歟。—— 宋·王禹偁《待漏院記》

5. 九牛亡一毛。——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6. 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示康》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師說》

8.人之無良,我以為君。——《詩經·國風》

9.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曾子

10.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1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2.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

1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4.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15.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16.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17.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唐· 劉禹錫 《臺城》

18.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 明·湯顯祖《牡丹亭》

19.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雙翼! —— 南朝宋·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

2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 孔子《論語十二則》

2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恨讀書遲。—— 頹真卿《勸學》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3.上下同欲者勝。(孫武·《謀功》)

24.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武·《謀功

25.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2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27.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8.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板橋《竹石》

30.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明·袁宗道《論文》

31.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32.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 陳壽《三國志·吳書》

3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唐·劉禹錫〈陋室銘〉

34.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吳承恩《西遊記》

3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36.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止息)。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3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8.大行不顧細謹,大理不辭小計。—— 漢·司馬遷·《項羽本紀》

39.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41.不為也,非不能也。——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43.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孫武《謀攻》

44.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漢·司馬遷·《項羽本紀》

45.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4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47.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唐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

48.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49.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唐 ·元鎮 《菊花》

5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況《勸學》

51.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 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5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53.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

54不惜歌者若,但傷知音稀 。—— 漢·無名氏 《西北有高樓》

5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況《勸學》

56.不尤人,何人不可處;不累事,何事不可為。——《明史·儒林列傳》

57.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5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西晉·陳壽《三國志》

59.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蘇軾《教戰守策》

60.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淮南子》

61.天下之道,理安撕得人者也。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後可以理安。—— 柳宗元《封建論》

6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蘇軾《留候論》

63.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6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日知錄》

65.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6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67.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68.天下之禍,皆生於內。

6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70.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曹丕《典論·論文》

71.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訂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

72.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論·論文》

73.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74.文籍雖滿腹,不及一囊錢。—— 趙壹《刺世疾邪賦》

75.無功而受事,無爵而顯榮,有政如此,則國必亂,主必危矣。—— 韓非《五蠹》

7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師說》

77.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李密《陳情表》

78.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史紀》

7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東方朔《答客難》

80.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 宋·蘇軾《臘日遊孤山訪勤惠恩二僧》

81.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韓非《五蠹》

82.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燕·荊軻《易水寒》

83.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王通

84.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范仲淹《岳陽樓記》

85.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86.仁義禮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罰,政之末也。——《隋書·酷吏傳》

8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8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89.父母之言,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0.世上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張謂

9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雜說四》

92.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紅樓夢》

93.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楚. 宋王 《登徒子好色賦》)

9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95.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民國·王國維《曉步》

96.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97.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 趙壹《刺世疾邪賦》

9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9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100.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晁錯《論貴粟疏》

101.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明妃曲》之二

102.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旁宮賦》

1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0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10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

106.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 .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孫武《謀功》

107.巧言令色,鮮點仁。——《論語》

10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09.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漢· 曹操《蒿里行》

11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11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11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113.先知嫁牆之艱難,則知小人之依。——《尚書·天逸》

11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道德經》

11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1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民為貴》

117.當年不肯嫁東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宋·賀鑄 《踏莎行》

118.當言而不言,爾之責也;言之不聽,我之咎也。——《元史·博爾術傳》

119.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12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論語》

121.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晏子春秋·《國有三不祥》

122.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123.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新五代史·晉書》

124.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漢·司馬遷《淮陰候列傳》

125.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禮記《禮運》

126.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小已。—— 曹操《龜雖壽》

127.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左傳《曹劌論戰》

128.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南朝宋.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

129.自古女禍,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新五代史·梁家人傳第一》

130.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13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戀花》

132.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133.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郭允禮《官箴(zhen)》

134.盡美矣,又盡善也,——《論語》

13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韓愈《師說》

136.名為山人而心同商賈,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 李贄《又與焦弱候》

137.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國語《召公諫歷王弭謗》

138.興必慮衰,安心思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139.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紀·滑稽列傳》

140.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舊唐書·魏徵傳》

14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

142.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唐 ·杜甫《佳人》

143.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十三章》

1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

145.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

14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147.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歐陽修《朋黨論》

14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述而》

1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150.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易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