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职场人的工作结果,无法让领导感到惊喜?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工作,除了个人的主动性、能力、素养和视野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把工作做好。


他们不了解这项工作做到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从而没有办法向这个标准去靠近,只能凭自己的个人感觉去做事,从而很难达到领导的要求,特别是超出领导的期望。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的工作结果,无法让领导感到惊喜?

很多领导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么是没有时间和耐心,要么是没有意愿去和下属认真沟通,这一项工作的完美标准和要求是什么,他们通常只是大致描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然后就希望下属去把这个想法落地,至于完成的水平如何,领导的心里其实也是没底的,只能看下属的能力以及他的发挥了。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领导对下属的工作应该有三个级别的标准:

第一是基础要求(合格标准),也就是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达不到就是不合格。

第二是进阶要求(良好标准),也就是在基础工作的标准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上有所提高,能够让领导感觉到满意。

第三是标杆要求(优秀标准),这就是要超出领导的期望,不仅能把工作做完做好,还能够给以后的同类工作树立标杆,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的工作结果,无法让领导感到惊喜?


拿中小企业的招聘工作来举例子。


基础要求,就是负责招聘工作的同事,把各部门收集来的岗位需求按部就班地发布,在招聘网站上接收简历,接到领导要求参加招聘会的通知,就报名去参加。至于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如何?这个人什么时候能招到?这不在他考虑的范畴之内,他认为完成了招聘工作的动作,就是完成了自己的所有任务。由于工作人员个人素质、能力、意愿所限,他们只是凭自己过往的经验和惯性在做事。


进阶要求,就是不仅能快速的收集到招聘需求,还能结合单位的未来业务发展需要、人员编制等情况,与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确定最终的招聘岗位和具体要求。经常更新招聘网站,参加各类招聘会,主动联系各类人员帮忙推荐合适人选,积极联系投简历的应聘者,尽快招聘到合适的人选,完成招聘工作,形成闭环。


标杆要求。就是不仅能完成进阶要求的所有事项,还能不断总结反思,招聘渠道的有效性,如何与应聘人员沟通?怎样高效地开展面试工作?如何协调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面试时间?如何有效地与理想人员,谈判薪资,如何安排好新员工的入职报到及后续培训、引导,一直到新员工转正为止,招聘的流程才算是正式结束。在安排好所有的招聘工作之余,还能把这些经验写成标准化的流程,让后来的同事很容易接手,把自己的个人经验形成组织智慧,并且不断地迭代更新。


当然,很多大企业标准化流程做的很好,各方面的制度、流程非常清晰,中小企业的标杆要求,在大企业眼中,很可能只是基础要求。

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由于人员变化快,制度建设不完善,受老板的意识,工作人员的水平等影响,很多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经验积累,因此,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