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小名头可不小,“四大猛兽”中排首位就是它了

在影视剧作品或是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豺狼虎豹"这个词。"豺狼虎豹"一词原先指的是危害人畜的四种猛兽,后来被引申为凶残的恶人。这个词出自于清朝刘鹗的《老残游记》,而在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有一句俗广为人知的俗语:"郎才配女貌,豺狼配虎豹"。

个头小名头可不小,“四大猛兽”中排首位就是它了

"豺狼虎豹"中的狼、虎、豹都人尽皆知,它们的凶猛程度,捕食能力都令人害怕,而豺相对于其它三种动物的名气好像更低一些,但为什么古人将豺排在这四种动物的第一位呢?只是为了写书的时候更押韵吗?还是豺真的有这么强?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豺这一生物。

豺,别名印度野犬、亚洲野犬,大小与犬相似,比狼更小一些。其四肢较短,尾巴比狼略长,尾巴毛长而密,与狐狸尾巴也有些相似。其实不仅是尾巴与狐狸有些相似,在我看来,豺的整体形象都有些像狐狸,准确的说应该像是狐狸犬。

个头小名头可不小,“四大猛兽”中排首位就是它了

豺的体型在常年生活在野外的犬科动物中算是比较小的,它的体长在95到103厘米之间,肩高也只有52到56厘米,成年豺的体重也就20千克左右。一群豺中的豺王可能体重会稍微重些,但也不过30千克。那为什么这么一个体型较小的动物能够在"四大猛兽"中排名第一呢?问题的答案在于豺的生活习性,以及捕食智慧。

个头小名头可不小,“四大猛兽”中排首位就是它了


如果单单只有一只豺,那它的战斗力肯定远远不如孟加拉虎、野猪这些体型稍大的动物,但豺一般都以群居为主,不爱以个体独行。一群豺少则两三只,多则数十只,想想一只孟加拉虎被一群豺团团围住,就算豺群死伤大片,孟加拉虎也难以抵挡数量上的弱势而被打败啊。这样的例子就如同谚语中所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有人可能会觉得豺以多欺少的行为过于奸诈,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的淘汰体制中,只有活下来的才算是真正的王者。

个头小名头可不小,“四大猛兽”中排首位就是它了

同为犬科动物的狼,也喜群居生活,那为什么体型更大一点的狼却比豺排后一位呢?这里就需要看到豺捕食的智慧了。相对于狼群捕食的血性,勇敢直面对手,豺群捕食就显得更有智慧一些。拿捕食水牛为例,豺群会派一只豺在牛的面前分散水牛的注意力,再派一只豺为水牛"按摩"令其放松警惕,等水牛放下戒心后,就会有一只豺突然对水牛的肛门下手。除了这个方法以外,豺在捕食前还常会先攻击猎物的眼睛,致使猎物失去视觉难以逃跑。

豺以它的凶残、智慧、灵活使它成为了现存最强的犬科动物,这也就说明了古人为什么会将豺放在"四大猛兽"之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