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代為什麼不一次全部發射了?

大牙


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點:

1-根據北斗發射列表:http://www.beidou.gov.cn/xt/fsgl/ 發射衛星軌道包括中遠軌道MEO, 地球同步軌道GEO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三個軌道。而目前狂人Musk的一箭多星多是近地軌道衛星LEO發射。

2-Musk的一箭多星首先是近地軌道衛星,雖然看著很唬人,但是帶上去的多是Cubesat,立方星,標準尺寸的、小體積衛星。與北斗導航衛星性質不同。https://spacenews.com/successful-launch-takes-china-a-step-closer-to-completing-beidou-navigation-constellation/

3-我國的航天體系多年已經形成了嚴格的標準,有充足的人手和成熟的制度,以將事故率降到最低。


不一樣的程序猿


兄弟,這是衛星發射噢,不是小孩子過家家,你知道發射一顆衛星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做多少準備工作嗎,發射完還有調試,分析,很複雜的過程。

按照三步走的計劃,北斗導航系統目前共分為三代。第一代北斗系統,官方叫做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也被稱作北斗一號,由三顆衛星提供區域定位服務。從2000年開始,該系統主要在我國境內提供導航服務。

第二代北斗系統,官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被稱為北斗二號。截止2011年11月,北斗二代包含了10顆衛星(包括北斗一號三顆衛星),開始在中國投入服務。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統開始在亞太地區為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

2015年中期,中國開始建設第三代北斗系統(北斗三號),進行全球衛星組網。第一顆三代衛星於2015年9月30日發射升空。

去年9月23日凌晨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兩顆北斗全球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本次任務是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三號工程)的第13次發射,是該系統的第22顆和第23顆衛星,也是我國發射的第47顆和第48顆北斗導航衛星,屬於中圓軌道衛星。本次任務標誌著北斗三號組網開始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過渡和升級,也意味著今年的北斗衛星開始進入高密度發射期。


飄舞的風信子


一、技術在不斷的升級。

二、需要不間斷的測試衛星性能、軌道運行情況等多項參數確保萬無一失。

三、發射成本會更高,建造火箭、衛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每次發射會攜帶多枚衛星。

四、每次發射完成後會對衛星勘測區域進行測繪,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一次性發射完工作量非常大。

五、一次性發射維護 要求更高,一旦有一顆衛星出現問題可能會影響所有的衛星正常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