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們在一起


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後螢火匯成星河。

大家說,江城武漢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其中卻也是無數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們會恐懼、會流淚,卻也樂觀勇敢,努力地生活。

這座城市,仍有900萬人原地不動,他們既要捍衛自己的平安,也要緊緊地拽著病毒不滑向更廣大的人群。其中,更是有不少與時間奔跑的逆行者,如醫生護士、物流工作者、快遞外賣、志願者們等——留守在武漢的中海人同樣如此。

截至發稿,中海地產武漢公司600餘名(含地產、物業、商業)在編員工,無一例感染。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身處疫區中心,這份平安來的實屬不易。

在做好自身防控和社區防控的基礎上,武漢中海也在奮力匯聚“螢火”之光:聯動公司所在地的社區街道辦事處、中海物業、中海商業及武漢中海大廈入駐的幾十家企業,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款項56931.65元;多次向武漢多個區政府部門捐贈防護服、消毒液等緊缺物資,助力各區方艙醫院的建設;各在建項目增加20處隔離用房供政府部門協調使用……

是的,我們始終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也堅信,這個世界上,是有些東西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的。

山河今有恙,國民當自強。我們整理記錄了一些中海人這場戰“疫”中的三五片段,透過這些“螢火”之光,我們將更有底氣吶喊出那句: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武漢,我們在一起


我必須要頂上去

1月24日,大年三十。沈曉山,中海地產武漢公司人事行政部員工。

“喂,口罩沒有庫存,給你退款……”“全省交通管制,沒有工人復產……”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讓沈曉山頭皮發麻。

渠道、渠道、渠道……他深切體會到了什麼叫“坐立難安”。很少人知道,在物資緊缺的武漢,他為了籌措供留漢員工和復工之後的防疫物資,到底用了哪些辦法。但每個人也都知道,這,很難。

“我是一名老武漢、老中海,職責所在,不管多難,我必須要頂上去”,沈曉山說。

武漢,我們在一起

▲2月6日,疫情期間沈曉山第8次到公司籌備防護物資


武漢,我們在一起

▲2月6日,疫情期間沈曉山第8次到公司籌備防護物資


武漢中海優先為一線抗疫員工和留漢員工提供基礎藥物和口罩等防護物資。如果員工家屬出現疑似病例,公司主動提供心理輔導和精神鼓勵,並保障員工“防有所需,病有所醫”。

為保障員工身體健康,武漢中海在假期中先後安排兩次針對寫字樓辦公環境進行全覆蓋、無死角消殺,並安排專人定期到崗,巡視辦公環境有無異樣。此外,在多方協作下,一點點為返工儲備起必需的防疫物資。

劉赫,同為武漢中海人事行政部員工,因為疫情,退掉春節回家的車票。

武漢,我們在一起


2月21日下午,劉赫接到一個任務,22日配合公司向武漢市東湖高新區政府、江漢區政府、蔡甸區政府捐贈2500套醫用防護服。

劉赫說:“接到任務的第一感覺是非常光榮,能在這個時候出門的,都是責任和擔當。因為現在全城戒嚴,我給好幾家供應商打電話,都不能製作橫幅等物料,我想這個瞬間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對個人來說,都具有特殊意義,所以就想著記錄些什麼。”

劉赫本人住在中海的小區,他便向物業協調到一面黨旗,自己又用筆在一塊紙板上描了幾個大字:中海地產,心繫武漢,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他又擔心離遠了看不清,這幾個字描了快一個鐘頭。

疫情期間,劉赫還負責武漢中海的疫情日報、相關請示報告、宣傳報道撰寫,為積極引導輿論宣傳,還在公司平臺開設了“戰疫情”專欄。“這一個月,至少寫了10萬字,挑燈夜戰是常態,我想今後我會常常記起通過文字與疫情交鋒的時光”,劉赫說。

武漢,我們在一起

▲在案前挑燈夜戰、記錄疫情的劉赫


1月開始,武漢的形式日益嚴峻,每日確診案例以4位數迅速增長,令人觸目驚心。

“這次疫情來得兇猛,我經歷過非典,這類大型公共衛生事件必將對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我們在武漢有數萬業主,今年我就不回北京了,我想我應該能在這次防疫中發揮些作用。作為一名父親,我也希望以身作則,讓孩子以後能懂得責任和擔當,長大了能成為個男子漢!”

說這段話的是中海司齡已滿15年的武漢中海客戶服務部經理臺燕嶠。自去年調至武漢公司,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他提前買好了春節的機票,但疫情的突然爆發,打亂了他的計劃。

針對疫情蔓延,他迅速組織客服部全體和物業各項目經理成立應急組、物資組、保衛組、宣傳組,拉開戰“疫”的大幕。

“疫情爆發初期,包括我在內公司疫情防控客服工作小組,連續二十多天到中海社區一線。生怕哪裡防護措施沒保障到位。”“自己的精神壓力很大,對門鄰居是確診患者的情況下,工作也很忙,常常以方便麵充飢。”臺燕嶠介紹道。

臺燕嶠還多次以“神秘客”身份探訪中海萬錦江城、中海琴臺華府等物業工作,查缺補漏,為社區量身定製防疫辦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中海社區的影響。

武漢,我們在一起

▲臺燕嶠到商場為業主採購物資


守護社區,就是最好的支援

“疫情不停,物業便不停;員工不休息,我就更不能休息。”中海物業武漢分公司負責人、黨支部書記楊紀軍,自武漢除夕前夜封城開始,至今堅守崗位。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楊紀軍及時通過多種渠道採購酒精、消毒液、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嚴密地組織開展中海社區的疫情監測、排查等工作。

武漢,我們在一起

▲地物聯動心連心,做最暖社區堅守人


“職責所在,人的精力都有限,這段時間難免對家庭有些顧不上,反倒是孩子常常主動關心,叫我注意安全”,楊紀軍說。

中海琴臺華府的項目經理楊勇,在武漢關閉離漢通道,暫停運營市內公共交通後,心裡最放不下的還是項目的兄弟姐妹和一千多戶中海業主。

面對人手不足的窘迫問題,楊勇主動承擔起每天社區環境的消殺工作。初一早上6點,他便起床幫食堂師傅一起為員工做早餐。

為集中封閉管理,楊勇積極落實各項防控病毒的方法,每項工作落實都會在業主群苦口婆心地做好解釋,得到了業主的支持、理解。

武漢,我們在一起

▲楊勇主動承擔消殺工作,起早為員工做早餐


在中海光谷錦城,38歲的安管主任李建平,絲毫不敢鬆懈。

自1月21日疫情爆發以來,每天早上七點鐘,李建平會準時出現在保潔集合點,妥善安排好當天的工作,然後開始正常的巡視、消殺。

疫情前期,考慮業主外出採購物資不便,每天晚上,中海光谷錦城項目客服劉治星負責統計業主菜品及生活物資需求,李建平便負責第二天一早在社區門崗幫助發放業主訂購物資。有幾次,業主對配送的菜品臨時放棄,項目便自己掏錢買下。

付出終有回報,在周邊小區先後發生新冠病例的情況下,截至目前,中海光谷錦城還沒有一例冠狀肺炎確診、疑似病例。

“說真的,挺有成就感!”“還有兩個月,就是我來到中海物業工作的第十六個年頭。付出必有回報,這次我為自己點贊!”

為全力保障武漢中海業主安全和生活所需,除給業主提供物資採買服務外,堅持主動上門為每戶業主量體溫,物業領導帶隊持續消殺。

同時,減免疫情期間中海尚城二期、商鋪物業費。

武漢,我們在一起


武漢,我們在一起


同舟共濟,才能共克時艱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疫情爆發前期,武漢中海黨總支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與社區街道辦事處、中海物業、商業及中海大廈入駐的幾十家企業聯動,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款項56931.65元。

除前期的捐款外,武漢中海還與項目所在轄區政府、慈善總會積極對接,多次向武漢五個區政府部門捐贈了防護服、消毒液等緊缺物資,予以助力各區方艙醫院的建設;同時,公司各在建項目將會增加20處隔離用房供政府部門協調使用。

同舟共濟,才能共克時艱。2月5日-6日,武漢中海員工劉黎冒著生命危險,主動幫助政府協調多方資源,提供車輛,深入一線,驅車600多公里,到仙桃、黃陂、左嶺等地,為公司項目所在地的武漢市江岸區政府、東湖高新管委會和左嶺街道辦事處等,運送了一批批的抗疫前線最緊缺的防護、消毒物資。

武漢,我們在一起


武漢,我們在一起

▲“中海義工”劉黎前往抗疫前線,運送防護、消毒物資


身處疫區中心的武漢中海,牽動著各地兄弟公司的心,中海地產華北區黨工委發起“支援武漢,捐贈愛心”募捐倡議活動。倡議書一經發出,眾多兄弟公司連夜發動內部力量,積極協調籌措,共募集款項336977.01元。

武漢,我們在一起


武漢,我們在一起


結語

我們之所以讚頌勇氣,是因為人類總是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

武漢,我們在一起

▲武漢街頭,行人展開雙臂,迎接陽光 @冰點週刊


當前,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絲毫不能放鬆。

我們相信,總會有一天,櫻花將燦,霧盡風暖,人們能夠暢快地呼吸,自由地行動。

清晨,吃著最愛的那碗熱乾麵,看著街頭車水馬龍,趕地鐵的行人步伐匆忙,聽著人聲鼎沸裡吵鬧的拌嘴聲,感嘆一句:“平凡的一天,真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