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麻醉,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某些药物或技术使患者全身或局部失去知觉,从而不感到疼痛。在我国古代就有华佗创制“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的记载,“麻沸散”可以让医生在患者无痛不动的条件下实施手术,这样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然而,大多数人对麻醉的了解也仅限于此,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事实上,麻醉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围术期[i]的方方面面。今天,小麻就要带大家走出误区,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打一针”背后的故事......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很多接受过手术的病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眼睛一闭一睁,手术结束了。的确,麻醉是清醒与深睡眠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上了麻醉的病人似乎失去了意识,等到再次醒过来的时候,手术已经做完了,这多亏了麻醉医师精湛而不失水平的操作。可是这一顿“猛如虎”的操作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和不为人知的“秘密任务”,他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呢?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打一针”之前,麻醉医师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由于个体化存在差异,每个人对疼痛可忍耐的程度不一样,所适用的药物也不同,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并且将麻醉的围术期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所以在“打一针”前,麻醉医师的准备工作至少分为这几步: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第一步,麻醉医师会

在手术前一天对即将要接受手术的病人进行麻醉前访视。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医师会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并和患者作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目前疾病的情况、药物的过敏史、手术史、个人习惯等信息,以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第二步,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病人在麻醉及相关操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危险性和并发症等,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取得信任,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将麻醉的围术期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减少患者对麻醉和手术顾虑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第三步,麻醉医师还会与外科医生进行交流,主要是对手术方法、部位,预计的手术时长及术中预估出血量、手术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信息进行了解,以便做好麻醉和应急处理的准备。

第四步,麻醉医师会在手术当天,麻醉开始之前,对麻醉机、监护仪等麻醉所需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它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整理好的麻醉记录单、术前访视单等资料准备好相应的麻醉药品、急救用品......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麻醉,关乎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安危


想不到吧,光是“打一针”前的准备,就分为好几步,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保证“这一针”的安全。等到真正上战场的时候,麻醉医师也会一直守护在患者身旁,不止是打个“麻药”这么简单。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那么,“这一针”到底怎么打?打在哪里呢?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打“这一针”的部位也不一样。麻醉的方法大致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全麻”和“局麻”。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方法,“打一针”的具体部位可谓是变化多样(具体部位可参考文章《痛,还可以快乐着吗?》中的内容);相比之下,全身麻醉“打一针”的过程会简单一些,大多是通过静脉用药,让患者逐渐失去意识,从而轻松、安静地接受手术。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这一针”打完之后,麻醉医师就要开始执行“秘密任务”了!那就是负责控制病人呼吸、补液、观察和调整病人的生命体征,简称“无影灯下的守护神”。如果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那麻醉医师会根据需要为病人添加镇痛、止吐的药物,保证病人苏醒后的舒适及身体的快速恢复。不过在一些危重的大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抢救的情况,这就得麻醉医师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突发情况,争分夺秒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既要保证病人不动,方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又要在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达到无痛的效果,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打一针”远远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吧~麻醉学科的专业性和麻醉实施的复杂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这一针”打完之后,麻醉医师将坚决贯彻“负责到底”的原则。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对病人进行吸痰、拔管等,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将做好手术的病人推到苏醒室内休息一阵子,直到完全清醒后,麻醉医师会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紧接着,麻醉医师会同随床护士及病人家属交代一些术后注意事项,并密切关注病人的术后情况。由于每个人对疼痛可承受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受不了术后疼痛的病人,甚至还需要在麻醉医师的帮助下进行术后镇痛,以达到舒适、无痛的目的。总之,麻醉医师会一直陪你到最后。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做手术才会用到麻醉,殊不知“这一针”的作用“奇大无穷”。 病人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麻醉,是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过程中免遭痛苦。可有些时候,为了避免患者产生术后疼痛,麻醉医师也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术后镇痛,例如为病人配置镇痛泵[ii],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另一方面,作为专门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的科室,疼痛科里的麻醉医师也会运用“麻醉”的一些方法,来治疗患者的慢性疼痛,将那些长期持续困扰病人的“痛魔”赶走,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麻醉呢?经历过胃、肠镜检查的盆友都知道,过去做检查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疼痛,“触目惊心”的检查过程也会带来不适感。然而,麻醉的应用使得无痛胃、肠镜横空出世,现在睡一觉起来,检查就做好了,医生甚至可以在你“睡觉”的过程中诊断并治疗某些病情,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我早就说过了吧!麻醉可不仅仅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哦~麻醉医师们是无所不能的“守护神”,你的疼痛,他们最懂!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小麻也在此向所有麻醉医师致敬,你们辛苦了!

麻醉不仅仅“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古麻今醉有话说

顾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许平波教授

图片来源:知麻糖、《带你走进麻醉世界》及网络


名词“翻译”:

①围手术期 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②镇痛泵 是一个可以控制泵注镇痛药速度的机械自动装置,一端连接在镇痛药袋上,另一端连接在患者的身上,可能是身上的静脉输液通道(注入麻醉性镇痛药),也可能是背上植入的一条细管(学术上称为通过硬膜外插入的导管,多用于注入低浓度局麻药,例如分娩镇痛)。正常情况下药袋里的镇痛药可匀速地持续输注给患者,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允许的条件下,病人还可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使得治疗更加个体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