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落实“五个扎实” 用实效回答总书记“四问”奋力谱写安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用行动落实“五个扎实” 用实效回答总书记“四问”奋力谱写安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安塞区委书记 任高飞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回延安重要讲话以及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立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落实“五个扎实”作为根本遵循、把回答好“四个问题”作为根本目标,安塞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监测排名大幅提升,在全市县域经济目标责任考核位居前列,用实绩实效诠释了“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和布局。

一、全面落实新理念、新要求,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要求,立足撤县设区带来的体制、经济、社会三大变革,确定“市区同步发展、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线和“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市区同步发展、城乡协调发展。2019年,完成生产总值114.63亿元,三次产业占比由2014年的6.9%∶77.2%∶15.9%调整到10.8%∶64.7%∶24.5%,三产占比提高8.6个百分点,非油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到76.2%,增加58.2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74.6%,增加18.4个百分点,实现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坚持“政府放权,园区自主,政策保障,企业做活”理念,推行企业绩效奖惩和退出淘汰机制,石墨烯电热膜、植保无人机等一大批新兴产业投产,依法依规处置盛鼎工贸等4家“僵尸企业”,已有总投资75亿元的40个项目落户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旅游承载、文化兴业,推动文旅融合、城乡振兴,实现“一业兴多业、文旅促四化”。投资1.5亿元建成西营“陕北信天游”、冯家营“千人腰鼓”、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3个文化产业村,推动“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培训”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富民、文化养民。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318万人次、15.8亿元。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坚持“国企带动,民企参与,民进国退,混合所有”思路,出台《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强化要素保障,激活非公经济发展动力。2019年非公占比达到25.8%,较2014年增长7.8个百分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落地。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方向,始终把保护好延河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治理延河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整合筹措资金6.4亿元实施防洪、治涝、排污、供水、节水“五水共治”工程,建立推行“建管一体”污水处理、“河长绩效考核,河道专员管理”的防治长效机制,延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稳步实现了“一河清水送延安”。坚持“生态修复,群众增收”,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草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0%、3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坚持生态招商、精准招商,算好生态、产业、就业、收入“四本账”,对污染“零容忍”,以“零污染”为前提,切实做到“保护环境、修复生态”与“发展产业、群众增收”有机融合。

二、举全区之力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完胜。牢牢把握抓农村农业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就是抓脱贫攻坚,抓农村工作就是抓人居环境,抓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保障、住房改善、危房改造,抓农业工作就是抓农村产业、抓群众增收、抓集体经济。五年来,全区累计有4132户、12668名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5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2%下降到0.67%。坚持“培育产业”与“增加就业”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目标,提出“苹果产业抓整理,蔬菜产业抓营销,畜草产业抓规模,羊子产业调结构,有机杂粮创品牌,特色种植促旅游”的“三抓一调一创一促”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立足破解林牧矛盾、增加群众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引进湖羊扩规模,控制山羊提质量,同步谋划启动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后整理项目,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2019年年底,全区农民实现了人均2亩田、2亩果、2只羊、半亩菜、半亩粮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36元,117个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404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建起了“长短结合、互为补充”的增收产业,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7979元。坚持基础设施与文明乡风同步建设,累计投资4.03亿元,实施了“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气”五大工程,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24户8204人,实施危房改造485户1062人。坚持“干部活力”与“群众动力”同向用力,创新推行“一墙四栏”制度,创新开展“两测评一考试一公布”,提高了贫困人口口自身发展能力、产业基础、收入、群众满意度,缩小了贫富差距、缩短了城乡差距。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充分释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县一级改革既要做好承接落实,又要做好探索创新”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改进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坚持“谋事有规划,议事有规则,做事有规矩”,建立统计、信访、安全生产等部门固定列席常委会制度,区委常委会列席范围扩大到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相关事企业单位,开通决策部署“直通车”,消除贯彻落实“中梗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全面整合基层党建、综治维稳、信访调解、环境卫生、污染防治、社会保障、疫情防控等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一张网”,推行“一网通办”。建立推行“一横两纵”和“五个一批”信访工作机制,通过“政府牵头化解一批、诉访分离移转一批、司法和人民调解一批、缠访闹访公安依法打击一批、党委执纪督办一批”强力攻坚,多年久拖未决的31个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简化+简单=服务+方便”的目标,立足强化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能力,探索推行证照分离、先照后证、负面清单、容缺后补等改革,创新推行流动审批,审批时限压缩65%以上。

四、坚持从严治党、治党从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严从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基层基础,涵养政治生态。突出加强政治建设。建立推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常态“回头看”工作制度,严格执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深化基层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市委“一个意见三个行动方案”,按照“严、深、细、实、活”党建工作要求,扎实开展“领头羊”党建活动,创新推行“街区小片长、城市小管家”城市党建载体。坚持“党管干部,民主推荐,人岗相适”用人机制,制定推行了“在职党员‘能上能下’,无职党员‘能进能出’”管理办法,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监督执纪问责。推行区镇两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制度,执行重要工作部门、项目部门“一把手”轮岗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监督机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提升。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我们将持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落实落细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将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市场导向、践行为民取向,统筹城乡、振兴乡村,扎实推动区域经济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把安塞的事情办好、办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