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落實“五個紮實” 用實效回答總書記“四問”奮力譜寫安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用行動落實“五個紮實” 用實效回答總書記“四問”奮力譜寫安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共安塞區委書記 任高飛

五年來,我們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西、回延安重要講話以及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立足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把落實“五個紮實”作為根本遵循、把回答好“四個問題”作為根本目標,安塞在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監測排名大幅提升,在全市縣域經濟目標責任考核位居前列,用實績實效詮釋了“四個全面”“五位一體”戰略和佈局。

一、全面落實新理念、新要求,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增長”的發展要求,立足撤縣設區帶來的體制、經濟、社會三大變革,確定“市區同步發展、產城人文融合”發展主線和“城市引領、文旅興業,能源支撐、農畜富民”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市區同步發展、城鄉協調發展。2019年,完成生產總值114.63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由2014年的6.9%∶77.2%∶15.9%調整到10.8%∶64.7%∶24.5%,三產佔比提高8.6個百分點,非油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達到76.2%,增加58.2個百分點,稅收佔比達到74.6%,增加18.4個百分點,實現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堅持“政府放權,園區自主,政策保障,企業做活”理念,推行企業績效獎懲和退出淘汰機制,石墨烯電熱膜、植保無人機等一大批新興產業投產,依法依規處置盛鼎工貿等4家“殭屍企業”,已有總投資75億元的40個項目落戶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堅持旅遊承載、文化興業,推動文旅融合、城鄉振興,實現“一業興多業、文旅促四化”。投資1.5億元建成西營“陝北信天游”、馮家營“千人腰鼓”、魏塔“東方畢加索”繪畫3個文化產業村,推動“文化+文物+旅遊+體育+培訓”融合發展,實現文化富民、文化養民。2019年,全區接待遊客、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318萬人次、15.8億元。非公經濟創新發展。堅持“國企帶動,民企參與,民進國退,混合所有”思路,出臺《鼓勵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強化要素保障,激活非公經濟發展動力。2019年非公佔比達到25.8%,較2014年增長7.8個百分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紮實落地。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方向,始終把保護好延河水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治理延河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整合籌措資金6.4億元實施防洪、治澇、排汙、供水、節水“五水共治”工程,建立推行“建管一體”汙水處理、“河長績效考核,河道專員管理”的防治長效機制,延河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Ⅲ類水,穩步實現了“一河清水送延安”。堅持“生態修復,群眾增收”,持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草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60%、34.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21天。堅持生態招商、精準招商,算好生態、產業、就業、收入“四本賬”,對汙染“零容忍”,以“零汙染”為前提,切實做到“保護環境、修復生態”與“發展產業、群眾增收”有機融合。

二、舉全區之力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實現決戰完勝。牢牢把握抓農村農業工作就是抓鄉村振興、就是抓脫貧攻堅,抓農村工作就是抓人居環境,抓農村道路、安全飲水、電力保障、住房改善、危房改造,抓農業工作就是抓農村產業、抓群眾增收、抓集體經濟。五年來,全區累計有4132戶、12668名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5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9.2%下降到0.67%。堅持“培育產業”與“增加就業”雙輪驅動,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定“一村一規、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目標,提出“蘋果產業抓整理,蔬菜產業抓營銷,畜草產業抓規模,羊子產業調結構,有機雜糧創品牌,特色種植促旅遊”的“三抓一調一創一促”特色產業發展思路,立足破解林牧矛盾、增加群眾收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引進湖羊擴規模,控制山羊提質量,同步謀劃啟動建設農產品交易中心、30萬隻肉羊精深加工後整理項目,不僅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2019年年底,全區農民實現了人均2畝田、2畝果、2只羊、半畝菜、半畝糧目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36元,117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全覆蓋。4044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全部建起了“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增收產業,貧困群眾人均收入達到7979元。堅持基礎設施與文明鄉風同步建設,累計投資4.03億元,實施了“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訊、小康氣”五大工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424戶8204人,實施危房改造485戶1062人。堅持“幹部活力”與“群眾動力”同向用力,創新推行“一牆四欄”制度,創新開展“兩測評一考試一公佈”,提高了貧困人口口自身發展能力、產業基礎、收入、群眾滿意度,縮小了貧富差距、縮短了城鄉差距。

三、堅持用法治思維推動工作、深化改革,發展活力充分釋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縣一級改革既要做好承接落實,又要做好探索創新”的要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改進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堅持“謀事有規劃,議事有規則,做事有規矩”,建立統計、信訪、安全生產等部門固定列席常委會制度,區委常委會列席範圍擴大到區委、區政府工作部門、相關事企業單位,開通決策部署“直通車”,消除貫徹落實“中梗阻”,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強化基層社會治理改革。全面整合基層黨建、綜治維穩、信訪調解、環境衛生、汙染防治、社會保障、疫情防控等網格,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治理“一張網”,推行“一網通辦”。建立推行“一橫兩縱”和“五個一批”信訪工作機制,通過“政府牽頭化解一批、訴訪分離移轉一批、司法和人民調解一批、纏訪鬧訪公安依法打擊一批、黨委執紀督辦一批”強力攻堅,多年久拖未決的31個信訪積案全部化解。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簡化+簡單=服務+方便”的目標,立足強化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平臺建設,提升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項目能力,探索推行證照分離、先照後證、負面清單、容缺後補等改革,創新推行流動審批,審批時限壓縮65%以上。

四、堅持從嚴治黨、治黨從嚴,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從嚴從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新要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夯實基層基礎,涵養政治生態。突出加強政治建設。建立推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以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實常態“回頭看”工作制度,嚴格執行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全面深化基層黨的建設。緊緊圍繞市委“一個意見三個行動方案”,按照“嚴、深、細、實、活”黨建工作要求,紮實開展“領頭羊”黨建活動,創新推行“街區小片長、城市小管家”城市黨建載體。堅持“黨管幹部,民主推薦,人崗相適”用人機制,制定推行了“在職黨員‘能上能下’,無職黨員‘能進能出’”管理辦法,充分激發幹事創業活力。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精準監督執紀問責。推行區鎮兩級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制度,執行重要工作部門、項目部門“一把手”輪崗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後一體監督機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提升。

新時代、新要求、新使命。我們將持續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落實落細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我們將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準市場導向、踐行為民取向,統籌城鄉、振興鄉村,紮實推動區域經濟優質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努力做到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把安塞的事情辦好、辦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