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惡人傳》?

影視娛綜


《惡人傳》罪犯頭目張東洙(Don Lee)被一名神秘莫測的連環殺手暴力襲擊之後倖存,與當地警探鄭泰碩(Kim Moo Yul)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搭檔關係,聯手捕捉被稱為“K”的虐待狂殺手”。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韓國電影大放異彩,導演奉俊昊憑藉新作《寄生蟲》奪得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摘得金棕櫚。   

奉俊浩自己也說這座金棕櫚獎盃是戛納送給自己、送給韓國電影的禮物,聽起來真讓人羨慕啊。其實除了這部《寄生蟲》,今年戛納還有一部韓影的蹤跡,那就是午夜展映單元的《惡人傳》。

  《惡人傳》午夜展映單元的影片大都血腥暴力一點,這部也不例外。

  故事由一個連環殺手講起,他用殺人來尋求快感,而且手段極其殘忍。一般都是先開車主動撞上一輛車,等到被撞車主下車來查看的時候,殺手再趁機用亂刀捅死車主。   無仇無怨,這個殺人狂隨機選擇目標,而且手段極其殘忍。   

因為想要抓住他,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生活軌跡也逐漸有了交集:

  一個是熱血警探,做事不講規矩,在警隊裡不受上司待見,但極富正義感,能為了辦案抓賊豁出一切。

  一個是黑幫大佬,身後小弟眾多,脾氣也很火爆,曾經徒手掰下了對手小弟的兩個門牙,自己也身材壯碩、極為能打。

  這樣兩個原本水火不相容的人,因為連環殺人案而萌生了一種微妙的兄弟情誼。

警察鄭泰碩要抓住殺手自然是職責之內,即使這個案子不歸他管,他也要查,為了就是要弘揚正義。   

黑幫大佬張東洙要抓殺手則是因為他自己就是殺手犯下的數宗罪案中,唯一的倖存者。殺手隨機選擇目標,碰上張東洙才第一次失手,不僅沒殺了他,自己也被張東洙捅了一刀。

  張東洙雖然性命無憂,但因為是被偷襲所以傷得也不輕,更因為在養傷期間受到了對手的嘲諷和落井下石而大怒,誓要在警察之前抓住他,自己私刑處置。

  一個要偷偷查案沒人手,一個要大範圍抓人沒依據,兩人決定這次要合作一把,警察提供查案方向,黑幫出人出力。

  這個雙雄對決的模式很有當年吳宇森《喋血雙雄》的味道,一正一邪,身份雖不對位,但卻總能迸發出惺惺相惜的男人情義來。這樣的兩個人總是遊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雖然手段不算正義,但目的終究是正義的。

  有如此的情感作為基礎,觀眾怎麼都不可能討厭兩個主角。更何況張東洙這個角色還有馬東錫的加持,再窮兇極惡也能透出一股萌萌的氣息。

  所以《惡人傳》就觀感來說,還算流暢,也能有一些讓人熱血沸騰的橋段。但看完之後細想,問題也真是不少。

  韓國類型片的崛起有目共睹,尤其是警匪類,前有《黃海》、《追擊者》,後有《新世界》、《犯罪都市》,類型元素被運用的相當純熟。

  但此種類型片也有弊端,尤其在《惡人傳》上凸顯的尤為明確。它對於暴力和血腥展現的比重把握的不太好,幾乎全部篇幅都是在拍這些,從而忽略了探案片本身的邏輯,從發案到破案,沒有推理進展,所有的突破都是由偶發事件來切入的。

 而且就血腥和暴力的程度來說,也不太夠,兩人對打戲幾乎都是一拳揍翻一個,沒做出什麼新花樣來;而且既然已經是午夜單元放映的片子了,血也噴濺的不夠高。   

電影中鄭泰碩和張東洙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所以是壞傢伙要抓更壞的傢伙嗎?   

——不對,是兩個壞傢伙抓一個更壞的傢伙!   

導演努力想要在電影中塑造一種“全員惡人”的感覺,警察不用正當手段、黑幫發洩私憤、殺手兇殘暴虐,但還是太流於表面了,“惡”體現了,“傳”卻缺失了。

  片中給了觀眾一個殺手舊照片的特寫,他也曾擁有幸福快樂的家庭,那麼是什麼導致他變成了一個冷雪殺手呢?是什麼經歷讓他開始享受殺人的快感呢? 電影卻閉口不提。

  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很片面,黑社會老大給雨中的女學生送把傘就代表著惡中有善了,殺手在法庭上抗辯幾句沒有證據判死刑也是殺人的一種就代表著思辨了,導演的想法很好,但畫面的呈現太薄弱了。

  最重要的是作為雙雄對決模式的電影,對於黑白兩方的關係進展表現的也不夠,我想看到警察因為法律的無力而在內心傾向於暴力時的掙扎困頓,也想看到一個幫派大佬真正與警察和解時的心路歷程。

  正邪和善惡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人性能做出怎樣的選擇,才是《惡人傳》應該要做出來的表達。

  至於結尾處的反轉倒是算得上有趣,黑幫和警察聯手,努力讓冷血殺手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但最後在牢裡事情還是迴歸到了一個“有仇報仇”的狀態,惡人們之間的事兒,最後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

  很多描繪暴力的電影最終會把結尾落在“暴力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循環往復地滋生仇恨”這個點上,《惡人傳》倒是把結尾結在了“以暴制暴”上,有點意思。   不過電影整體還是火爆有餘,回味不足,看的時候萌生的那點爽感,也都在後續的思考中消失殆盡了。

  影片成功塑造了三個惡人形象   

1、變態殺手

  這是一個最可悲又可怕的角色,無法獲取財富、權力、或是地位、名望這些成就感,只能通過殺人快感來自慰。他連環殺人的本質與沉迷毒品、或者網絡獲取快感的可憐蟲並無不同,只是危害更大。影片甚至都沒有交代他變態的歷史成因,因為他只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內心走向的失敗者。年輕時可能有點帥的殺手

2、偽善警察

  他具有當警察的天賦,細緻敏感,是一個有膽識、有能力、有追求、有抱負的四有警察。他為了成為合格執法者,不惜與黑幫合作,只有一個條件,用法律而不是黑幫規矩來制裁殺手。但是,當他為了從黑幫老大手上搶奪殺手,不惜違背承諾,開車撞死(未遂)黑幫老大時,當他為了成功讓殺手獲罪,而與黑老大勾結栽贓殺手時,當他最後利用殺手在監獄殺人滅口時(影片的開放式結尾暗示),就已經讓我們看透了他那層用來哄騙安慰自己的遮羞布。他只是一個為了升職和地位,而不擇手段的偽善小人。他執著的法律審判、正義旗幟,只是他用來欺騙自己良心的遮羞布。自己都沒發現自己其實是個壞人的警察   

3、嗜血黑幫老大

  影片開始,黑老大就用健身5分鐘後,從沙袋裡倒出來一個血葫蘆人而驚到了我,然後又在黑黑談判中,徒手掰掉對方兩顆門牙征服了我。妥妥的殘暴五星級老大!但是,隨著影片進展,你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情商極高的領袖型人物。他不會隨意暴力,暴力的原因是對方越界了,需要給對方一個警告,將對方小弟打成血葫蘆也不隨意取人性命。他會和顏悅色跟你講道理講規則,你太混了不講理,我再掰掉你兩顆門牙,然後繼續友好合作。他會在汽車被無故追尾後,很大度溫柔的說,沒關係不要緊,你走吧。他會在車站等人時,看見女高中生未帶傘被雨淋,而把自己的傘送給她(無任何不良企圖)。最經典的是,當警察警告女高中生說,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這是個黑社會老大時,女高中生說了一句,我看你比他還像黑社會老大(一不小心真相了)   而他受傷昏迷住院,手下小弟自發組織復仇行動,他鋃鐺入獄,監獄裡的小弟列隊迎接,這些無一不說明了他是個很成功的首領,沒有手段能力與人格魅力,是做不到的。他只是一個自然法則的捕食者,講規矩講道義講誠信,不像殺手無目的殺人,也不像警察打著虛偽的旗號。但他歸根結底,還是個惡人,因為他謀殺了自己合作多年的另一黑幫老大,因為對方在他虛弱時想重新和他劃分勢力地盤。只要別動我蛋糕,我可以很溫柔   

結論:片如其名,全是惡人。


內蒙小品王


你好,我是偏執,希望我的評價能對你有所幫助。

劇情簡單,血腥打鬥場面不多,乾淨利落,前段有些拖拉,後段節奏快一些。看著很舒服,突然發現自己的看片口味。

警察和黑幫,永遠的對手,卻因為一起事故聯合在一起。所以說,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還有義氣。

馬叔的造型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惡人這樣的角色造型了,沙袋裡頭裝人打、徒手掰斷人牙那一段確實噁心到了我,也一顯黑幫大哥處變不驚、人狠話不多的風采。

他的形象惡吧,處事手段惡吧,可是他並不是高段位的惡人,因為他還有義氣還有善良,不會隨便傷害人。真正的惡,是那個聲音表現的人畜無害還有一些好聽的男子。內心的惡是難以發現的,而這才是真正的惡,無聲無息卻能要了人的命。

這個大哥明明白白自己的身份,黑道,壞人,也有著一份獨特的義氣,最後手刃犯人,為兄弟五星報仇。

好人和壞人,並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一切都因時間地點條件而轉移。

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只有誠心誠意讓人臣服的人才可以擁有。

警察也有警察的侷限,因為體制、上下層領導等等諸多因素,往往干預了案件等事件的處理,而黑幫因為毫無限制,加上人手兄弟眾多,利益涉身,個個都是拼了命地幹,不得不說是人心齊泰山移,效率高。

最近了解到警察、消防、法醫,真是相當不容易的職業,在無聲處戰鬥著,為了一絲有可能的線索,在成千上萬堆的回收站搜找著。

警察和黑幫的聯合著實有趣。

這個話也是說的很多了,可是仍然有很多父母源源不斷地生產著不用負責的孩子,有多少孩子在孤獨無愛中成長,扭曲了人格,直至被法律負責。他們確實可憐,但這是原生家庭的罪惡,卻真的不應該由無辜的外人來接受懲罰。他何必要用父母給他帶來的黑暗和痛苦,懲罰這個社會,懲罰自己,讓自己越陷越深。童年已經是不幸的,還要不幸一生嗎。

第一起事件,被撞車大哥的語氣還是很友好的,拍照賠償也毫無問題,就是碰上了這個聲音好聽、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犯人,慘遭毒手。接著輪到馬叔,他背景龐大也不屑於理賠,搖搖頭轉身就算了,沒承想犯人瘋了似的砍上來,那馬叔哪是吃素的,與犯人搏鬥一番。

世道艱辛啊,就算你很有禮貌、友善地對待著周圍的人事,就算是你長著一身腱子肉,也還是防不了不可測的人,這樣的人就躲在我們人群中,也許與我們擦肩而過,也許還和我們一起吃過飯,比如片中那個看新聞吃飯的小哥,真是為他捏把汗。

有時候覺得黑幫很酷是因為他們有時做事是有原則和義氣的。

痛惜這個小姑娘,好歹是被黑幫老大照顧的孩子,卻也因為這樣,成為了下一個目標,這是一種自然的循環,有人去破壞秩序,總得有人維護秩序,這是一種平衡。

當一個人打造了自己的人設以後,他已不再是自己,而是呈現給別人看的展示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原本真實的樣子都接受不了,或者說在意他人的評價,那他活的得多累。不如正視自己,活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如果這個犯人他能剝離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設定,認同自己是獨立的,他可以試著走出來擁有新的人生。

記得點贊關注哦,偏執剪輯,每天更新電影,總有一部適合你。





跟偏執看電影


這麼說吧!簡單來說,就是黑幫只會讓人難受,而變態殺人狂會要人命而已。黑幫會,壓榨商販,普通人,學生。但是,基本上很少去虐殺,因為他們要為長期利益考慮。被黑幫欺壓,可能會很難受,難過,但是至少命還在。變態殺人狂就不一樣了,就是要你死,沒有緣由。這也就是,最後警察配合他的原因。一個只牽扯到民法,一個純粹就是死刑的代表。再加上馬東錫來演繹的人物,更多的只是把黑幫當職業去做,他不會無聊的去欺壓,虐待普通人。反派就不一樣了,見人就殺沒有道理。





YOU電影推薦


面對姜敬浩殺人總是隨機的,但也不是絲毫沒有規律,比如在聽到陌生男對自己家人打電話冷漠的時候,才選擇無情戕害。儘管下一秒影片就交代陌生男已經為家人買好了蛋糕,證明姜敬浩冷酷無情,但姜敬浩殺人動機,也不是無跡可尋。惡中有善,即便是微小之善,也是電影對人性善惡關係的細緻考量。

影片中,有一個有趣的場景:由鄭泰錫帶領的團隊,和張東秀率領的一眾黑社會馬仔在一起聚餐,為即將進行的追捕姜敬浩的“壯舉”而集體壯行。此時的善惡之分,已經到了近乎完全模糊的境界。黑與白之間,好不融洽。席間不乏有警員豪言想加入黑社會,也有一些小混混竊竊私語,想改邪歸正。儘管是開玩笑式的口吻,但這種細節的設計,讓每一個角色都更加真實,更貼近現實生活。每個人都試圖分清善惡的站隊,但殊不知,沒有人能明確劃出一道準確的分割線,只能在善惡的邊緣躍躍欲試罷了。

當姜敬浩殺死張東秀在下雨的公交站借雨傘的花季少女時,影片對善與惡暫時進行了全面分割。這標誌著著善惡之間在一種“極”的狀態下分出的界限。此時,姜敬浩的惡,已經達到了極點,隨機殺人連美好的花季少女都沒能逃過,徹底激發了鄭泰錫和張東秀心中的善念,二人率領“團隊”,從上而下全都奮不顧身,誓要把殺人惡魔抓住,維護心中的善,於是最大規模的抓捕行動開始了,最終將大惡魔姜敬浩抓獲,此時的電影情節,已經達到了高潮。

影片最後的兩個鏡頭,一個是鄭泰錫為首的立功警員站在講臺上被授予勳章,另一個是張東秀笑容詭異,氣勢洶洶地走向了一臉狐疑的姜敬浩。此時熒幕落下,留下了懸念。三個惡人的結局,應該有所懲罰的鄭泰錫似乎並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得以嘉獎晉升,而張東秀和姜敬浩似乎有一場惡與惡之間的終極對決,孰生孰死,不得而知。善與惡在最後的關頭,也未能分清勝敗,這就是這部影片,帶給大家的最終詮釋:沒有永遠的善,也沒有永遠的惡,善與惡,只在一剎之間。





320大叔說


人們固有的思想裡,惡人,往往是社會的毒瘤,是人之敗類,無惡不作,又暴戾害人。總而言之,上不了檯面。

而電影《惡人傳》卻大張旗鼓為惡人立傳,這種近乎“反人類”的標題,乍一看不禁令人唏噓,但仔細回味。其更多的表現在人們對“善惡之分”有了更為開放的理解:在現世當中,善惡好壞終難分辨,沒有一個好人敢說自己絲毫沒有陰暗面,也沒有一個壞人願意承認自己一輩子沒做過一件秋毫好事。

極惡的人(一點好事沒做過)真的存在嗎?我想電影探討的問題不在對極善與極惡的狹隘區分,而更多的在於,對人性救贖的反思。以“惡人傳”為題,立意便在於此





五月放映廳


電影還是不錯的,導演聰明利用了黑社會和警察合作的新鮮感來吸引觀眾,兩個男主的演技過硬所以看得也是挺過癮這不可置否,看到後面大家都稱兄道弟一起喝酒覺得毫無違和感,導演在這黑白如何混成一道的細節處理上還是很可以。然而懸疑連環兇殺案這樣的噱頭不應僅此於此。這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兇手雖然演技好但人物塑造太過於扁平。為什麼殺人他有過怎樣的童年陰影等信息交代得太敷衍,多從姜兢虎身上挖掘背景然後製造有意義的線索,從而讓觀眾覺得這案件是有跡可循,而不是像電影裡兩個男主一直處於被動地看到人就追看不到人就在附近找這麼兒戲。可笑的是,從某種程度上最後兇手被抓實際上是他自己送上門最後審判死刑也是他自己造成的,韓國刑警偵查能力及司法制度在此的作為微乎其微。最後想說 馬東錫隔門錘爆兇手狗頭那裡帥慘了!新晉韓國男神啊!





劍哥說電影


影片最後很簡單的表達了惡人“有仇報仇”的狀態,惡人們之間的事兒,最後還是要用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

該片講述了嫉惡如仇被稱為“瘋子”的警察鄭泰錫,險遭連環殺手殺害的犯罪組織頭目、黑幫老大張東秀,聯手追捕變態連環殺人兇手的故事。

整片電影節奏調控得十分到位,在情緒和氛圍上的營造拿捏得細緻入微。後半部自到處尋找殺人狂開始後就頗為緊張起來,而人物行動、故事進展的具體事件也多是緊張激烈的飛車追逐,以及拳拳到肉的打鬥對決。

惡人有三。該去批判誰,該去懲治誰,又該放過誰。世間的善惡,到底該如何定義。有一句話這樣說:惡魔在人間。人間在,人在,惡就在。大多數電影,描繪善惡之對立,以善顯惡,惡勢力終究會被正義所消滅,危難之際超級英雄挺身而出。

電影裡面雙主角,雖然分屬黑白的兩個陣營,但各自都有灰色的一面,即好人沒那麼好,惡人又沒有那麼壞了,他們在共同追擊惡魔時,本應該是精神與情感上的契合,兮兮相惜,又彼此排斥,顯的很有趣。

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很片面,黑社會老大給雨中的女學生送把傘就代表著惡中有善了,殺手在法庭上抗辯幾句沒有證據判死刑也是殺人的一種就代表著思辨。 影片最大的教育意義可能是:最具快感的復仇就是以暴制暴。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教導我們要遵紀守法!!


貓嘶電影


《惡人傳》可以說是今年韓國很受期待的動作片了,帥大叔馬東錫出演男主,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犯罪分子殘忍嗜血,最令人髮指處在於其隨機無差別殺戮。該片打鬥場面拳拳到肉,血腥到捂眼睛,喜歡動作片的大概會很過癮。

大圖模式

韓國的犯罪題材的電影也向來不錯,《極限職業》則是今年韓國電影中的翹楚,它的笑料鋪陳不生硬,戲劇誇張處理也經得起推敲,單純的衝著爆米花屬性值得一看。而且群戲帶感、節奏明快,沒有一點的冗餘。作為韓國票房第一,也是情理之中吧。

大圖模式

《證人》就是犯罪懸疑溫情,天才自閉症加庭審翻案。單論哪一個都不是什麼新穎的題材,揉到一起也不過是一個雨露均霑的套路片類型片。但是不得不佩服韓國成熟的電影拍攝模式,哪怕再老套的劇情,來一點溫情的雞湯,也能拍的如此的溫情!

大圖模式

《我的一級兄弟》本以為是一部喜劇片,結果最後都哭的稀里嘩啦。沒有血緣關係的兩殘疾兄弟相互取暖,相依為命,逗趣的情節引的觀眾捧腹大笑。電影后段,兄弟兩人因為原因分離,努力想回到彼此的身邊的時候不要太催淚!當然兩位主演的演技在線,為該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看點。

大圖模式

最後一部則是《寄生蟲》,豆瓣評分高達9.2,這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搞笑片,一切藝術片的優點這個片子都有,所以說這是一部節奏完美、劇本精良、諷刺犀利、市場受眾廣泛的商業大作。無疑,《寄生蟲》是一部融合了藝術電影美學的商業電影典範。

大圖模式

19年5部高分韓國電影,《惡人傳》只是其中之一,最後一部太精彩。


一下六斤蝦


《惡人傳》片頭字幕,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2019年5月《惡人傳》在戛納電影節非競賽單元展映,據說反響很不錯。

高空俯拍鏡頭,神秘、詭異,有一種壓迫、無力反抗的感覺,同樣的鏡頭出現在維倫紐瓦的《邊境殺手》,以及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中。此時,電影剛開始,我們還不知道劇情如何走向,但是這種壓迫感已經迎面撲來。一個連環殺人犯正在到處行兇。

鏡頭一轉,馬東錫扮演的黑幫頭子張東秀(翻譯不同),正在練拳擊,身體強壯,就像黃牛。此時,我們還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但我們對這個黑幫頭子有了直觀的感受。

張東秀練習拳擊的沙包裡,裝著一個人。突然掉出來之後,震撼了觀眾,更進一步顯露黑幫老大的殘酷。

黑幫們出行,隊列整齊,氣勢非凡。

隨後,黑幫頭子張東秀和另一個對頭見面,當面扳掉一個小弟的牙齒,這是黑幫鬥爭之間的殘酷。

黑幫頭子和對手喝完酒,出來後,獨自一人走了。被連環殺人犯盯上,連環殺人犯偷襲成功,但還是被黑幫頭子反制,並沒有佔到便宜。矛盾升級,劇情開始轉折。

雨夜連環殺手,很像《殺人回憶》,致敬片段。

連環殺人兇手被黑幫頭子刺傷後,又連續殺人,這裡我們看到一個變態殺人兇手的眼睛。“你提過的那個孩子,他有什麼錯。”他一邊殺人一邊說著這句話。這可能暗示他曾經也是個受虐待的孩子,或者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姐妹們被虐待致死。因此,他喜歡操控別人的生命,這背後是一種變態的快感。

在黑幫和警察的對比下,他危險性十足,這是一種對抗。

隨後,警察鄭泰錫開始掃蕩黑幫頭子張東秀的遊戲廳,另一層矛盾開始,為黑幫和警察聯手鋪墊。從打到和,從和開打……

警察鄭泰錫來找黑幫頭子,這個警察一心想把張東秀送進監獄,但是黑幫頭子賄賂了鄭泰錫的上司,他追查的連環殺人案被交給了別人。他依然沒有收手,繼續追查。

鄭泰錫給女法醫送禮物,也是尋求幫助。這部電影感情戲很少,警察可能喜歡這個女法醫,但應該還在曖昧期。

已經聯合起來的張東秀和警察鄭泰錫尋找證據。但是張東秀留下了連環殺人犯扔掉的刀,用這把刀殺了對手趙社長。連環殺人犯找到老趙的助理,告訴助理不是他乾的。因此,老趙的助理帶人過來,黑幫頭子和警察共同抗敵,關係更進一步。
警察失手殺了老趙的助理。警察殺人和黑幫殺人,都是殺人,到底有什麼區別。
警察鄭泰錫因為失手殺了老趙助理,他也意識到了和黑幫合作肯定要死更多的人。因此,他和兩個兄弟加緊了追查。一面是別的警察繼續追查連環殺人案,一面是鄭泰錫和兄弟暗地裡的追查,潛在的緊張感在默默地推進劇情和線索。

就在這時,女法醫給警察帶來了關鍵證據。女法醫根據方向盤上的指紋和血液,追查到了連環殺人犯的真實身份。在鄰居的評價中,警察走進了他的房間。這幅圖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在這,有人說這是《聖經》裡大洪水之後的場景,有人說這是山野精靈,屬於泛神論。

連環殺人犯的桌子上擺放的書籍,其中有一本《聖經》。

鄰居說他是個忠實的基督徒。

為何一個連環殺人犯,喜歡操控別人生命,但在鄰居眼中他生活幹淨清白,是個好人,反差之大。

惡只是人性中的一個側面?

桌子上放著筆記本,左上角那個五芒星,含義眾多。五芒星(Pentacle)在古埃及被作為冥界子宮的符號,而在古代巴比倫則被作為女神伊修塔爾的孿生姐姐尼斐提斯(冥界女神)的符號。在希臘神話中,五芒星是大地女神Kore的象徵;凱爾特人將五芒星作為冥界女神摩根的象徵。因此,在神秘學中,尖角向上的五芒星代表者“生命”和“健康”,被用作祈求幸福的魔法符號,也被作為守護符和治療傷病的符號。古代巴比倫人甚至將五芒星繪製在食物的容器上,認為這樣就可以保鮮;而巴比倫的七個印章中,第一個神聖的紋章就是五芒星。猶太教的經典中認為,這些印章代表了神的秘密的名字,五芒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所以中世紀術士杜撰的“所羅門王的魔法戒指”上也刻有五芒星,也因為如此,五芒星也被誤傳為“所羅門的印章”。而五芒星也出現在天使米達倫(Metatron)的封印上,這個符號包括圓形魔法陣、五芒星和咒語。中世紀鍊金術士繪製的所謂小宇宙模型(人體模型)中,外部的圓圈代表宇宙,內部繪有一名男性像,頭部、雙手和雙足各對應五芒星的五個角,生殖器位於圓心。因此,術士們認為人的“小宇宙”(可參考“生命之樹”項)由五星支配。

警察找到了黑幫頭子,所有人共同對敵。這裡有個思考,警察的效率為何低下,還不如用黑幫的力量伸張正義,但這樣的正義的前提是,黑幫自身也受到了威脅,假如黑幫頭子沒有被襲擊,他會管這檔子事嗎?

黑幫頭子召集弟兄們,每個人拿著連環殺人犯的照片。這種強大的陣勢,會讓觀眾爽快。黑幫們到底是在伸張正義,還是在為自己的老大報仇,正是這種惡的曖昧關係,加深了電影的厚度。

俯拍、跟拍和特寫,再次加劇了這種緊張感。黑幫們此時變得傾向於正義,迎合了觀眾期待。

黑幫人數眾多,還是沒有找到連環殺人犯。警察和黑幫頭子的小插曲,黑幫頭子給女同學借傘,告訴她好好待在學校。警察和黑幫頭子互相開玩笑,兩人的關係開始複雜化。就在兩人說話時,女學生上了車,車上就坐著連環殺人犯。近在咫尺的這種錯過,必然要付出代價。

警察和黑幫們坐在一起喝酒,其樂融融。這種和諧背後,是潛在的分歧,聚會也是散場,也是走向終結的必然。就在他們高興時,電視裡出現那位女同學被殺的消息。黑幫和警察發怒了,繼續開展搜尋。

這是矛盾激化的轉折,劇情開始走向結尾。

警察和黑幫們發現了連環殺人犯,此時連環殺人犯感覺到了危險,白色的車子緩緩移動,周圍都是埋伏。

連環殺人犯殺了黑幫頭子最好的兄弟。黑幫頭子內心惡的一面被激發了。

黑幫頭子抓住了連環殺人犯,準備動用私刑。

黑幫頭子憤怒之下,準備用刀砍死連環殺人犯。這裡是一個反轉,這裡反轉成功,後面的結尾還能再次反轉,這是伏筆。

就在黑幫頭子的刀快要砍下的時候,警察開車撞了進來,一個突然的爆發鏡頭,加劇了緊張感、壓迫感,這是高潮部分。

警察帶走了連環殺人犯,連環殺人犯因為連續被追查,可能已經好久沒吃過飽飯了,這時的他正在狼吞虎嚥。

連環殺人犯接受審判,但是警方的證據並不充足。他在法庭上非常平靜,好像自己並沒有犯罪。坦白說,這個反面人物連環殺人兇手塑造的並不成功。但是他背後的故事肯定很豐富,導演沒有在他的故事方面進行過多解釋,只是用許多鏡頭“一筆帶過”。和其他韓國犯罪片相比,比較單薄,沒有厚度。

原來,警察鄭泰錫知道證據不足,找到了已經被通緝的黑幫頭子張東秀,讓他出來作證,因為連環殺人犯偷襲過他,他的證詞非常重要。但是張東秀出來作證的同時,他也要被抓進去。

黑幫頭子指證了連環殺人犯,這次他站在了正義的一方。連環殺人犯被判了死刑,迎合觀眾心理期待,並無遺憾。

隨後,警察鄭泰錫和兩個兄弟還有女法醫因為抓到了連環殺人犯,分別授獎。

結尾再次反轉,連環殺人犯在監獄中拿著《聖經》,他本來就是一個基督徒,他的眼中平靜,讓人看不到絲毫破綻,這次交給上帝來評判他的罪責。

但是黑幫頭子張東秀進來了,且監獄裡都是他的小弟們。

原來這都是警察和黑幫頭子商量好的,他們為了掩蓋殺死老趙助理的事實,達成了一個交易。

黑幫頭子在監獄中,趁連環殺人犯洗澡期間,拿著繩子走了進來。這時,馬東錫扮演的張東秀眼中有惡意,但似乎有微笑。很值得思考的一個鏡頭。

綜合來看,這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爆米花味道濃厚。簡介中說,這是一部不擇手段而被稱為“瘋狗”的重案組刑警與險遭連環殺手毒手的犯罪組織頭目聯手追捕連環殺手的故事 。

其實,人性中都有惡的一面,片名《惡人傳》,到底誰惡呢?面對暴力兇殺,視生命如草芥,黑幫用暴力伸張的正義還是正義本身嗎?

警察在伸張正義的過程中,同樣使用暴力,甚至失手殺人,這算惡嗎?


往事如風c


電影叫《惡人傳》,果不其然從出場到結束,真是全員惡人啊!就連平時大家最信任的警察叔叔都和黑幫混到一起,這是一場黑白兩道之間的霸道合作,這是一種微妙又互惠的存亡關係,這是表面平靜的社會中,最危險的灰色交易,但這也直白地表現了人性的真實和扭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