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云:“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

忠孝节义思想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早已深入到中华儿女的血液和骨髓之中,通过家风家教的薪火传承,对中华传统社会的互助友善、和谐安宁、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自秦、汉以来,我国历代王朝对人格优秀的忠臣、义士、节妇、孝子、贤达、清官、隐逸、以及情操耿介忠正者等大加褒扬,由地方申报朝廷,获准后赐以匾额,或由官府、或由自家,建立牌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中国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英雄列传,其实就是一部传播弘扬“忠孝节义”人格品行的教科书,史学家通过史书,文学家通过文学,艺术家通过艺术,旌表“忠孝节义”,倡导“善行义举”,设立牌坊,谱成家训,目的就是为了“厚风俗”,“传家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天下大同,让后世中华儿女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体味到做人做事、人生不朽的真谛。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以牌坊群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在旌表棠樾人“忠孝节义”的品行。

无论从左或右,从东或西,从前或后,每一座牌坊都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鲍灿孝行坊,讲述鲍灿母亲背上生疮化脓,用手挤脓母亲疼痛难忍,鲍灿用嘴为母吸脓,减少母亲的痛苦,使其脓疮肿疼痊愈。皇帝知晓后,赐“圣旨牌坊”,以旌表鲍灿之孝。

慈孝里坊,讲述宋末处士鲍佘岩、鲍寿逊父子被乱军擒获,要在二人之中杀一人活一人,父子二人争相求死,只希望对方获救,此情此景,感动乱军不忍下刀,便释放了鲍氏父子。

吴氏节孝坊,讲述鲍文渊继妻吴氏,在丈夫去世后,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培养其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

鲍象贤尚书坊,讲述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曾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仕途多舛,因为秉性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几起几落。但他坚守节操,清正廉洁,尽忠报国,死后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棠樾牌坊群,就像一颗颗璀璨闪耀于夜空之中,为古徽州人带来人格教化、家风传承的北斗七星,指引着古徽州人笃行忠孝节义,成为乾隆下江南时,所题联褒扬的那样:“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家风是世风的基石,家风正才能民风正,民风正才能世风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好的家风如同阳光雨露,给生命成长带来滋润,给人格培养带来正能量,为后世子孙奠基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讲到,“忠孝节义”的梅派家风对自己影响至深:“我们兄弟都是受儒家教育,传统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就是说做人要诚实,对父母要孝敬,对师长要尊敬,对社会要有爱,对国家要忠心。”在梅葆玖看来,把梅派艺术和梅派家风都传承好,才能算是“德艺双馨”。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文圣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两千五百年来,孔氏家风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恪守诗礼传家、忠孝节义的祖训,成为孔氏后人涵养道德的定位坐标,家族传承不衰的价值取向。

孔子第63世孙孔尚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封衍圣公。严嵩父子贪腐案发后,严嵩曾来找孔尚贤,希望孔尚贤能够出面求情。严嵩在门口板凳上坐等了一天,孔尚贤不徇私情,始终不予接见,留下了“冷板凳”的故事。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武圣人关公是东汉末年著名武将,因其传奇一生忠义信勇,大义参天,被中华民族视为正气正义、忠义精神的化身。《关帝圣训》只有12个字:“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为关氏后人传承忠孝节义,笃行正直善道的优良家风。

关帝后裔关天培是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在其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全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面对数倍于己的侵略者,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双目紧闭,依然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赵函作《十哀诗》赞其:“虎门将军壮缪裔,报国丹心指天誓。”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他的熏陶和教育下,其子司马康潜心读书,修身自律,坚守忠孝节义的道德品行,后来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在人格忠直、治学严谨方面继承了其父遗风。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江洲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中国十五代不分家、3900余人口、332年聚族而居、和谐共处的家族奇迹。唐僖宗旌表“义门陈氏”,宋至道二年封为“天下第一家”。爱国诗人文天祥赞其曰:“昔日为江州之义族,今日为庐陵之忠臣,忠义两全,可仪型于天下矣!”

宋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宣召义门陈家长陈竸入朝,太宗问:“汝义门所以义聚,何也?”陈竸回答:“公也,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太宗遂赐匾,御书“至公无私”。历代义门陈氏子孙传承忠孝节义家风:居庙堂之高,则唯忠唯节;处江湖之远,则唯孝唯义。

忠孝节义,厚风俗,传家风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最核心的无形资产、精神财富。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良好,家教有方,就会培养家族成员,后裔子孙,成为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柱。

《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家风教训书籍,虽然各家家风各有千秋,但都离不开“忠孝节义”这个核心。因家风良好、家教有方,族人笃行忠孝节义精神品格,而奋发有为、名标青史的,古往今来,代不乏人。

忠孝节义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兴盛不衰的内在精神动力。弘扬忠孝节义之范,才能有国家和谐之盛,社会文明之正,中华教育之良,民俗风气之美,对于当今社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国家民族繁荣昌盛,具有着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