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

有太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都受到了家長或多或少的語言傷害。這是個大問題,嚴重問題。為數不少的人,一直到成年之後,談到他們的父母時,能感覺到還是很有情緒的。

於是說,語言是一種力量,能夠激勵孩子的語言,對孩子的一生是驅動力;對孩子進行持續打擊,精神凌辱的語言,是一種暴力,其破壞性比孩子挨一頓打嚴重的多得多。

於新春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自欺欺人,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家長摧毀孩子,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的一句不適合的話,或許對孩子就會造成一生的影響。這不是渲染,事實如此。

我們不能說孩子是玻璃心,因為青少階段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成長階段,是一個不斷展現問題階段,也是一個逐步解決問題階段。家長是孩子天生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最起源的學校。就猶如我們把孩子放到學校,請老師教導他,不是讓老師發洩情緒,更不是讓老師快速給同學下“人格診斷書”的,家長如果學會換位思考,也是一樣的。

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表露問題的過程,需要的是耐心。習慣於摧毀孩子的家長,其人格上一定有瑕疵。

第一類,輕易就跟孩子貼上一個終極的標籤:你一定怎麼怎麼,你一定不能…這是一個對孩子的提前的宣判,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表示。孩子們還在成長當中,成長的問題一定要用成長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給一個終極的宣判。

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


第二類,就是把自己孩子性格性情盲目的與他人來進行比較,不顧及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特點。家長的口頭禪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有的孩子是學的快,有的是後發制人,本來他能夠後來追上,結果被家長打擊了前行的動力。不少家長,把批評孩子當樂趣,還非得在人多廣眾場合諷刺加挖苦,殊不知,語言這時候絕對是匕首,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傷害。每位孩子,都會感謝在他的成長生涯中鼓勵督促給予他能量的家長,甚至會記得某個方面的細節。同時,每位孩子,也都很難忘記令其成長受辱的一些話。希望每位家長,珍惜自己天生擁有的批評孩子的權力,不是不能批評孩子,但要就事論事,不能因一時一事株連孩子的未來,不要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買單。

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


情緒化的家長很難培養出理性的孩子。如果孩子要看著家長的臉色,見風使舵,那會導致他的成長的性情不穩定,那如何能夠面對成長之後的風風雨雨?

於是說:刀子嘴豆腐心就是刀子心,不能以“豆腐心”之名吃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