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一般人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聖人懂得“道”的用,所以成其為聖人。佛經常拿“無常”的道理示人,大家同樣研究佛法、佛學,可是常戴一副有色的眼鏡,對於世間的無常都持悲觀的看法。實際上,釋迦牟尼的印度文化所講的“無常”,就是中國文化的“變”,天地萬物沒有不變的,不是永恆固定的。所以,生死是無常,人有生就有死,就變去了,這是必然的變去,所以教我們認清這個“變”。《易經》講變是個基本原則,印度文化講的是“現象”,叫做“無常”。一般聖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永遠是成功的,不會失敗。

“民之從事”,這個“民”,不是站在官的立場,是指老百姓而言,是代表普遍的一般人,或者可解釋為“人類”。一般人做事“常於幾成而敗之”,快到成功的時候失敗了,爬樓梯還剩一階就要爬到頂上,突然跌下來,骨頭也跌傷了,照X光打石膏,這是“幾成而敗之”。做一件事情,無論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快成功會使自己昏了頭,一高興,眼前的成功反而成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縱然不死,卻要再重新開始了。所以說一般人多半是“幾成而敗之”,在幾乎快要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