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港:逐夢深藍,打造海洋經濟綜合體

從高處俯瞰鹽田港區,在藍天碧海下航行的巨輪、川流不息的集裝箱運輸車輛共同訴說著這座世界級大港的繁忙。

鹽田港集團成立於1985年,原名深圳市東鵬實業有限公司,依託優良的自然、區位條件,實施高度市場化的港口發展模式,經過30多年發展,已成長為一家以港口建設、投資與經營、綜合物流和港口配套服務為主業的大型港口企業集團。目前,集團擁有下屬各級企業共28家,經營效益優良,利潤總額連續14年超過10億元。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作為市屬港口產業發展平臺,近年來,鹽田港集團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的引領示範作用,深入推進主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河海兼顧、佈局廣泛的“大海港”體系,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夯實鹽田港單港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全力推進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進入全球前四地位,進一步鞏固深圳外貿規模位居大中城市前列,切實為深圳產業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背景下,深圳鹽田港如何開啟新徵程?鹽田港集團董事長孫波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我們將爭當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力軍和生力軍,通過港、產、城的融合發展,打造海洋經濟綜合體。”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激情創業

書寫精衛填海的當代神話

1985年,鹽田——這個地處大鵬灣畔,偏僻、荒涼、靜寂、封閉的小漁村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這裡被深圳市委、市政府選中建設一個新的港口。

這裡是發展集裝箱碼頭的理想之地,擁有可供興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線6.7公里,可供開發建設港口配套設施的後方陸域和港區面積17.96平方公里。

一群滿懷激情的創業者,來到山石嶙峋、人煙稀少的大鵬灣畔,憧憬在這裡興建東方大港;一批有志於港口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實地考察論證,開始了艱苦卓絕、頑強拼搏的創業歷程;一隊隊建港施工隊伍在大鵬灣畔九徑口至正角咀6公里的海岸線上,開始書寫一幕幕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當代神話。從此,鹽田港開發建設的壯麗樂章拉開了序幕。

1985年1月24日,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東鵬實業有限公司”,1994年更名為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統一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鹽田港區6公里海岸線及前方水域和後方陸域,承擔建設鹽田國際中轉大港、港口配套服務和港口衛星城建設的任務。

1994年7月20日,鹽田港區響起了嘹亮的汽笛,“世界船王”馬士基阿爾基西拉斯號集裝箱船首航鹽田港,成為鹽田港開港後迎接的第一艘船舶,也是鹽田港開通的第一條國際航線。

鹽田港開航之後,不斷實現著驚人的蝶變:眾多世界知名船務公司開闢了100條航線;1998年鹽田區成立,鹽田港區的集裝箱吞吐量正好突破100萬標箱。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鹽田區建區20週年,鹽田港區年均集裝箱吞吐量已達1300萬標箱。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藍色機遇

全面推動集團業務轉型升級

港口的發展影響著臨港城市的經濟發展,是臨港城市綜合實力的象徵。

當前,貨物進出口貿易前景不明朗的形勢下,集裝箱裝卸業務增速放緩、收益下降,鹽田港集團正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動港口‘投資’向‘投資+運營’的轉型升級。

據悉,鹽田港集團將圍繞“港、區、城”進行一體化佈局,“港”方面,打造成為公共碼頭綜合服務商;“區”方面,打造成為臨港產業綜合服務商;“城”方面,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綜合服務商,對應的主導產業分別是港航產業、現代物流和產業地產,通過港、產、城的融合發展,打造海洋經濟綜合體。

首先,鹽田港集團將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重點推進鹽田港區東作業區一期20萬噸級自動化專業集裝箱泊位工程、深汕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大鏟灣港區三期駁船碼頭等項目建設,爭取主導開發大鏟灣遠洋漁業基地項目,繼續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鹽田港集團會逐步集聚港口及臨港產業要素,積極構建“四代港”。“四代港”提出強化港口生態功能,實現港產城高度融合發展,鹽田港區和大鏟灣片區可充分依託港口及臨港產業基礎,打造“四代港”,實現港口、臨港產業和城市的有機融合。

高標準規劃建設大鏟灣片區,導入海洋相關產業,這也是鹽田港集團轉型升級的重頭戲。目前,鹽田港集團正積極對接前海-寶中片區的整體規劃,充分發揮大鏟灣片區的區位優勢,高規格、高標準做好大鏟灣片區的規劃。同時,探索設立港航產業基金,培育航運保險與再保險、海洋產業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積極爭取海洋金融機構落戶,將大鏟灣片區打造成為海洋金融服務中心。積極主動與政府部門、鵬城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等對接,加快海洋產業導入步伐,通過引入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鵬城實驗室水下機器人實驗和測試基地等海洋科研機構落戶大鏟灣,搶佔海洋經濟發展先機,推動海洋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和產業化,帶動大鏟灣片區海洋產業發展。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逐夢深藍

助力深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評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五大類指標,分別是航運中心、海洋金融與法律、海洋科技、港口與物流、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並要求深圳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

鹽田港集團具有的海洋領域綜合優勢,海港資源豐富。目前,鹽田港集團在深圳擁有鹽田港、大鏟灣港、深汕小漠港,吞吐量佔深圳港55%,泊位數量佔深圳港51 %。鹽田港是華南地區主樞紐港,單一港區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國擁有11個港航項目,全國多元化港口布局。與此同時,鹽田港集團在深圳擁有港口及臨港用地22平方公里,海岸線資源37公里,有未開發的建築指標空間約150萬平方米。

作為市屬與海洋經濟密切相關的功能類企業,鹽田港集團積極主動發揮市屬國企骨幹引領作用,圍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勇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主力軍、生力軍。“我們將重點從打造航運中心、海洋金融與法律、海洋科技、港口與物流、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五大指標方面發力,推動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孫波說。

據悉,鹽田港集團將建設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引進航運配套服務企業,推動航運配套業規模化、高端化發展;要合作共贏,推動成立海洋產業聯盟,打造涉海部門交流合作平臺、海洋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海洋產業智庫服務平臺和海洋產業招商引資平臺;要聚資源、搭平臺,培育完善海洋產業鏈,促進海洋產業資源高水平聚集發展,快速形成世界級海洋產業集群;引進大批高科技人才,並協同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共同建設智能化、現代化、可持續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訪談

南方日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企業在改革創新過程中,有哪些時間具有標誌性意義?有哪些探索和經驗可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提供借鑑?

孫波:

鹽田港集團成立於1985年,原名深圳市東鵬實業有限公司,與和記黃埔的合作是鹽田港發展的關鍵一步。1993年10月5日,是鹽田港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深港兩地矚目已久的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簽字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鹽田港集團與和記黃埔成立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合資經營鹽田港一、二期工程。這是當時深圳特區建立以來最大的合資項目,開創了國內合資建港先河。1994年7月,從鹽田國際出發的第一個集裝箱,滿載著美泰公司“泰迪熊”運往美國,從而開啟了鹽田集裝箱碼頭的發展傳奇。

2004年,鹽田港集團迎來自身發展中又一重要機遇。國務院批准了鹽田港建設0.96平方公里的區港聯動區。鹽田港集團發揮其綜合開發的特點,先港後園,以港帶園,以園促港,最終實現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環球物流設施及服務供應的巨頭美國普洛斯公司在這裡建起了國際物流園,美國力又、嘉裡物流等世界知名物流企業等紛紛入駐。現在,鹽田港的後方陸域數百家與港口有關的企業在這裡聚集,港城融合態勢良好。2005年,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擴建工程啟動,深港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鹽田港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同年,鹽田港區榮獲全球最佳港口稱號。

2007年,鹽田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實現了鹽田港發展旅程中一個歷史性的跨越。2013年1月8日,鹽田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到一億個標準箱,用18.5年創造了一項港口行業操作新記錄,再次實現了里程碑式的歷史性跨越;2014年鹽田港集團集裝箱吞吐量升至1293萬標箱,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也一舉超越香港港,躍居全球第三。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是深圳國資國企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範例和典型範例。首先,在深圳改革開放初期,與和記黃埔的合作有效利用外資,緩解了深圳發展建設資金不足的現狀,使鹽田港區的建設能夠從起步階段就朝著高標準的目標而去,避免了發展中後期基礎設施與生產力之間不協調的矛盾。其次,和記黃埔在全球港口產業的專業化,給建設中的鹽田港區帶來了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管理,使鹽田港區從開港起始就以效率領先於同行,為鹽田港區迅速成為國際一流大港奠定了良好基礎。如,2003年開始,港區就應用先進的nGen碼頭操作系統。這個系統具有智能化的堆場和船舶策劃功能,控制中心(碼頭的操作中樞) 能管理整個碼頭的運作。最後,與和記黃埔、現代貨箱的友好合作也為鹽田港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埋下了伏筆: 2017年,雙方成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其中,埃及亞歷山大港項目正在順利推進;目前也正在就集團積極參與和記黃埔的全球港口布局合作進行戰略協商。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南方日報:

今年是深圳市國資委成立十五年。近年,企業在國有資產增值保值方面取得了什麼成就?在收益、利潤、稅收和助力城市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績和貢獻?

孫波:

經過30多年發展,鹽田港集團已成長為一家以港口建設、投資與經營、綜合物流和港口配套服務為主業的大型港口企業集團。目前,集團擁有下屬各級企業共28家,經營效益優良,利潤總額連續14年超過10億元。

鹽田港集團立足深圳母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構建“大海港體系”,實現國內外全方位港口布局。在國內,集團旗下擁有鹽田港、大鏟灣港、湖北黃石新港、惠州荃灣煤炭港、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湖南津市港、河北曹妃甸港、湛江港、海南海峽股份等國內港口,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等經濟熱點區域的多元化港口布局。其中,鹽田港區已建成大型深水泊位20個,水深達17.4米,是全球最大2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首選港。同時,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每週航線超100條,其中歐美航線佔60%,是全球單體最大和效益最佳的集裝箱碼頭。在國外,集團與和記黃埔簽訂全球港口及物流相關領域投資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形成海外投資戰略同盟,埃及亞歷山大港已確定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此外,集團還擁有臨港物流、臨港地產、拖輪服務、臨港公路、油品零售及信息資訊等臨港產業等完善的臨港配套產業。

近年來,鹽田港集團進行了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市屬港口產業發展平臺,鹽田港集團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的引領示範作用,深入推進主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河海兼顧、佈局廣泛的“大海港”體系,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夯實鹽田港單港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全力推進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進入全球前四地位,進一步鞏固深圳外貿規模位居大中城市前列,切實為深圳產業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鹽田港集團將爭當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力軍和生力軍。圍繞“港、區、城”進行一體化佈局,“港”方面,打造成為公共碼頭綜合服務商;“區”方面,打造成為臨港產業綜合服務商;“城”方面,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綜合服務商,對應的主導產業分別是港航產業、現代物流和產業地產,通過港、產、城的融合發展,打造海洋經濟綜合體。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南方日報: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公佈,您如何理解和看待這份意見?作為國企,如何踐行和助力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

孫波:

——加快智慧碼頭建設。重點推進鹽田港區東作業區3個20萬噸級全自動化集裝箱泊位建設,加快報批報建手續,打造智慧港口示範工程,進一步提升集團國際影響力,鞏固鹽田港“國際大港”地位。

——建設國際海洋科技產業園。緊跟國家海洋發展戰略,以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契機,把握騰訊未來科技城落戶大鏟灣遠期的機遇,以大鏟灣物流中心一期、二期為啟動區,建設國際海洋科技產業園,重點培育海洋裝備、海洋信息等產業,搭建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孵化基地。

——以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為依託建設“三中心一平臺一智庫”。為貫徹落實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正在全力推進的“十個一”工程,鹽田港集團與寶安區政府擬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海大深研院”),該機構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地,是佈局“兩洋一海”(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南中國海)、服務海上絲路建設的橋頭堡,是進一步拓展學科結構、培育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戰略支點。

——加快建設鵬城實驗室水下機器人實驗和測試基地

。目前,大鏟灣公司與鵬程實驗室已就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和水下機器人實驗和測試基地建設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待鵬程實驗室理事會審批通過後,大鏟灣公司將積極協助鵬城實驗室開展水下機器人科研實驗和測試基地建設工作。

—打造海洋金融服務中心。為支持海洋產業發展,鹽田港集團將聯合市屬基金公司、涉海企業共同設立海洋產業發展基金,同時,探索設立海洋科技產業孵化基金,支持國際海洋科技產業園產業導入;探索參與國家海洋開發銀行籌建。培育航運保險與再保險、海洋產業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積極爭取海洋金融機構落戶大鏟灣,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科技等領域的細分市場,形成特色化產品體系和金融服務方案,努力打造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海洋金融服務中心。

——打造濱海休閒文化基地。大鏟灣依託豐富的海岸線資源,契合活力海岸帶規劃,發展博物展覽、濱海休閒、文化體驗等功能,打造水城共融的特色濱海休閒環境,使大鏟灣港區成為宜業宜居宜遊的年輕、時尚、有活力的海洋文化展示平臺和海洋產業推廣平臺。通過建設海洋科技、海洋人文、海洋景觀等多主題海洋文化展館,促進海洋文化展示傳播和海洋產業推廣宣傳。

盐田港:逐梦深蓝,打造海洋经济综合体

數讀

1994年開通第一條國際航線,第一艘遠洋貨輪靠泊鹽田港;1997年成立深圳市鹽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同年“鹽田港A”掛牌上市;

2007年鹽田港區箱量首次突破1000萬標箱;2011年大鏟灣碼頭(一期)五個15萬噸泊位全部建成;

2013年鹽田港區以最短時間創造行業新紀錄——18年半累計吞吐量超一億標箱;2015年,集團投資運營的湖北黃石新港正式開港;

2017年鹽田港集團投資運營的惠州荃灣煤炭港正式開港;2018年“16+1”農產品和其他產品電商物流中心與展示館落地鹽田港,集團系統全年集裝箱吞吐量實現1439萬標箱,佔深圳港56%。其中,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300萬標箱,達1316萬標箱,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突破1000萬標箱,單一港區規模和效益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2019年6月28日,集團投資運營的湖南津市港正式開港,集團上半年累計集裝箱吞吐量672萬標箱,同比增長4%。其中,鹽田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09萬標箱,比上年同期增長5%。

【記者】崔璨

【作者】 崔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