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提起唐诗,我们会想到什么?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这些几乎我们顺口就来的诗句,都出自“诗仙”李白。

他几乎成了唐诗的“代言人”,再加上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不畏权贵的风骨,更是成了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正如李荣浩唱的: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李白墓

但是,虽然李白号“谪仙人”,但毕竟不是仙,也会生老病死。

762年,李白溘然长逝,享年62岁。

伟人总是处处与众不同。虽然他的卒年和终岁没有多少异议,但他的死因却众说纷纭。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给常见的三种死因排排名!

在介绍三种死因之前,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李白生命最后几年的活动轨迹:

  • 757年,李白因为参加永王东巡而被流放夜郎;
  • 759年,朝廷宣布大赦,李白重获自由,顺长江而下。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 760-761年,李白就和一些朋友往返于宣城、金陵、当涂几个地方,游山玩水,赋诗抒怀。
  • 762年,李白卒。

No.1 溺亡说

流行度:★★★★★

可信度:★★★

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水中捞月

这是最流行,也是我们觉得最符合“诗仙”气质的一种死法:醉酒捉月,溺水而亡。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记载:“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乘酒捉月,沉水中”。

据说李白喝醉了,站在当涂采石矶上,看见滚滚东流水,以及波光粼粼中的月亮,一生与月结缘的他,朝着喜爱且熟悉的明月纵身一跃,竟是要把月捞上来,结果掉进水里溺亡。现在当涂的采石矶上面还有一个当年李白跳江的脚印。

但是,反倒是这个脚印证明了这种说法不靠谱:李白一个凡人怎么可能在岩石上留下那么深、那么大的脚印?

No.2 醉亡说

流行度:★★★★

可信度:★★★

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旧唐书》记载,李白嗜酒,病死于宣州。

看来,李白喜好喝酒甚至是嗜酒的习惯,不仅能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诗句中体会到,《旧唐书》这样的正史也是承认的。而且《旧唐书》把“嗜酒”和“病死”写在一起,对于讲求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的古代史书来说,其间的联系应该是很大的。

同时,病死地——宣州——也是符合事实的。上面已经说过,李白60岁到62岁之间这段时间,基本就在南京和安徽一带活动。这和《旧唐书》“病死宣州”是相吻合的。

遗憾的是,《旧唐书》并没有直接写李白是因为在宣州喝酒过多而死,这也就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No.3 病亡说

流行度:★★★

可信度:★★★★★

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这是最不浪漫的一种死法,但却是被史学家最青睐的一种说法。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曾经在《草堂集序》中提到过:“临当挂冠,公又疾亟也就是说,在李阳冰临别之时,李白已经病重。

还有后来的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也提及到:“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

而且,唐朝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中提到李白的病:“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据郭沫若先生推断,“腐胁疾”应该就是由胸膜炎导致的化脓性胸部穿孔,而这种疾病的病因之一就是酒精中毒。

后记

李白留下的千古迷案,到现在也未弄清

其实,究竟李白是怎么死的,已经无从考证,成为了一桩千古谜案。今天,我们只有吟诵着“诗仙”的浪漫诗句悼念他,也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诗酒斗百篇”的潇洒自在!

有意思的是,在李白就要去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好友兼粉丝杜甫似乎有预感,在诗中写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不久后,李白果然去世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