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錢江源頭的綠色奇蹟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活動日前啟動。浙江在線記者跟隨採訪團,以全面立體的報道視角,講好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民生長江的新故事,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衢州:钱江源头的绿色奇迹

錢江源國家公園。 拍友 徐良懷 攝

浙江在線8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邵倩 通訊員 胡紹康)連日來,開化縣連續高溫,但酷暑擋不住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項目建設的強勁腳步。工人們正忙著安裝腳手架,為接下來安裝二層鋼構屋面以及智能天窗做好準備。

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項目總投資5673萬元,目前主體工程進度完成80%,科普館已初見雛形。建築以低伏的姿態,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

開化位於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地處全球北緯30°風光帶,錢塘江發源於此。早在1997年,開化在全國率先確立並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從此,開化人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路向“綠”前行。

2016年6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獲批。作為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試點區,開化通過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實現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保育修復、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互促共贏的新模式。

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保存著大片原始低海拔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具有全球意義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區內有2062種高等植物和269種脊椎動物,是中國東部重要的天然生物基因庫。

2004年12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開始在開化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大樣地,正式與古田山合作開展科研工作。

從那時起,古田山周邊地區每年都有數百人次群眾參與到科研工作中。他們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生態系統的功能價值、保護意義的認識逐步提高,促進了保護區和當地社區的和諧共存。

賴禎熙,蘇莊鎮古田村人,他受聘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研究站,從事數據採集分析和野外植物認知的教學培訓工作。幾年工作下來,賴禎熙的專業水平不遜於一般科研人員。“我以前種過菇、打過工,沒想到我一個農民還能做這樣的工作。”賴禎熙說。

按照1臺/平方公里的密度,試點區全域將佈設269臺紅外相機,實現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和網格化管理。“這項工程8月底就能全面完成。”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資源保護中心科研合作交流部主任餘建平說。

古田山片區的91個紅外相機於2014年佈設完成並投入使用。截至目前,這些紅外相機共收集到野生動物監測圖片、視頻數以百萬計,總量達到3TB。監測到的野生動物包括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黑麂,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鷳、黑熊、小靈貓等。

白際山脈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在浙皖贛邊界,但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並不以此為界。

設立國家公園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對錢江源國家公園而言,探索跨省級行政區開展試點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我們在毗鄰區域啟動了紅外相機監測,計劃設置120餘臺,涉及面積80多平方公里。”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江紅說,“我們的工作人員採集數據時,發現了在安徽省休寧縣嶺南省級自然保護區捕捉到的珍稀動物影像。”

齊溪鎮是錢江源頭第一鎮,這裡80%左右的面積都在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齊溪境內溪流密佈,村民養成了在溪邊浣洗的習慣,對河水水質影響較大。當地百姓來了一場“洗衣板革命”,自覺改掉這個“壞習慣”,兌現“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承諾。

得益於錢江源國家公園的溢出效應,齊溪鎮龍門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打通“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道路,成為蜚聲省內外的明星村。據瞭解,2017年龍門村共接待遊客17餘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突破千萬元。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流的國家文明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龍門村黨支部書記汪德剛說,為了實現“龍門夢”,全村人都在努力。

國家公園是自然瑰寶,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

7月末,錢江源國家公園管委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環境教育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把錢江源國家公園定位為認識、學習、欣賞常綠闊葉林的世界級窗口,打造百姓身邊的國家公園。

“錢江源的地理位置優越,且有獨一無二的寶貴生態資源,要進一步突出環境特色。”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北京區域負責人蔣勇表示,將通過更多的渠道推動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行動,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自然故事,向世界介紹好中國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發展的優秀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