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和孫中山爭權,因為有拖延症,害得孫中山被迫遠走日本

清朝末年,有個怪現象,老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洋人又怕老百姓。清政府無能,吏治腐敗,民不聊生,當官的只知道有皇上、太后,而不知有國家、人民,老百姓的財產、自由、生命都無法得到保證。

對洋人卻一味的卑躬屈膝,於是一些“腦筋活泛”的老百姓,就利用起了“洋”字招牌,自稱“教民”,平時歁負老實一些的老在姓,當官的也不敢主持公道。

洋人不怕清朝政府,但對懼怕官府的老百姓卻很忌憚。中法戰爭期間,廣西有個“黑旗軍”,全是由老百姓組成的,竟然打敗了法國正規軍,還斬殺了法軍將領,官軍辦不到的老百姓卻能辦到!

於是老百姓的自信心逐漸升高,以為大刀長矛也能戰勝洋槍洋炮,之後就有了“扶清滅洋”的義和團,當然也有提“反清滅洋”、“掃清滅洋”的,總之都是滅洋。

義各團“滅洋”未能成功,反而引來了八國聯軍……

他曾和孫中山爭權,因為有拖延症,害得孫中山被迫遠走日本

1904-1905年,兩年的日俄戰爭更是讓人們對清政府的無能感到深深的絕望,兩個外國,為了各自的利益,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而清朝政府竟厚顏無恥的宣佈“局外中立”。如此無能的清廷,以前幾多討論的保皇、君主立憲已經落伍了,革命思想佔居了主流。

此時,孫中山的“興中會”應勢而生!它不以改朝換代為目的,而是要“創建合眾國!”

“興中會”,正式成立於1894年11月24日,地點在美國檀香山,華僑何寬的家裡。

起初,“興中會”共有二十五人:孫中山、何寬、李昌、劉祥、程蔚南、鄧蔭南、鄭金、黃亮、黃華恢、鍾木賢、許直臣、卓海、李䘵、李多馬、林鑑泉、鄭照、劉壽、鍾宇、蓸採、劉卓、宋居仁、陳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

劉祥為主席,何寬為副主席,劉祥原是永和秦商號的經理,當選主席後並沒有什麼表現,名不符實。

副主席何寬比劉祥強些,原是卑涉銀行的在華經理,會中一切文件皆由他保管,後來還擔任《隆記報》的協理,而《隆記報》的所有人,就是程蔚南,《隆記報》的主筆,則是許直臣。

其後,陸續又有一百餘人加入了檀香山興中會,籌集現款摺合有二千元港幣。

對興中會幫助最大的,卻是鄧蔭南,他原在檀香山開農場和商店,興中會成立不久,就變賣了農場和商店,所得一萬多元交給孫中山,並隨孫中山一同回國,準備發起廣州起義。

他曾和孫中山爭權,因為有拖延症,害得孫中山被迫遠走日本

孫中山、鄧蔭南他們先是抵達香港,然後招集了陳少白、楊鶴齡、尤列、陸皓東、鄭士良、程奎光等人,又找到楊衢雲,楊衢雲擁有“輔仁文社”,合併一起,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

隨後,楊衢雲留在香港,負責籌備人手與軍餉、槍械等,孫中山到廣州,設立“農學會”作為辦公機關,漸漸的,香港和廣州的興中會人員,已有數百人之多。

興中會原計劃在農曆九月初九在廣州發動起義,由孫中山主持,但到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楊衢雲卻認為,興中會總辦一職,非他莫屬,而且志在必得,孫中山為了避免內部分裂,自願讓於了他,還與大家決定,如果起義成功,由楊衢雲擔任“總統”。

起義的策劃還是很周密的,由孫中山坐鎮廣州城內,指揮行動,楊衢雲於頭天晚上,從香港用輪船輸送人員與槍械,等次日凌晨到達廣州碼頭,取得槍械後分別進攻各衙門,城內會員一齊響應,裡應外合,拿下廣州,然後,分佈在廣州外縣的同志於10月26日起事,在廣州會合。

旗幟用青天白日旗,口號為“除暴安良”,檄文由朱淇起草。


他曾和孫中山爭權,因為有拖延症,害得孫中山被迫遠走日本

百密一疏!朱淇在起草檄文的時候,被他哥哥朱湘發現了。朱湘可不是興中會的人,於是向當地官吏告密,報告很快送到了兩廣總督譚鍾麟手中,不料,譚鍾麟並未在意,也沒有派人抓捕孫中山。

不驚無險!起義此時仍可按計劃進行,哪知,香港這邊卻出了問題,那個得了總辦一職的楊衢雲,做事有些拖沓,有拖延症,沒能按時進行,於是發電報給孫中山,延遲兩天。

這在就兩天,他裝運的幾百條槍,被清朝駐香港的密探發覺,又報告給了譚鍾麟,譚鍾麟這才當真,馬上下令拿人,於是陸皓東、程奎光、程耀宸、程懷、劉次、梁榮等人被捕。

所幸孫中山沒有被抓到,他馬上給楊衢雲發電報:“止辦”,要中止行動,這個楊衢雲,接電後竟然回覆:“接電太遲,貨已下船,請接。”

結果,接貨的是譚鍾麟,隨船來的人員中四十幾位被捕,其餘四散而逃。

陸皓東、丘四、朱貴全、遇害,程奎光被逼供致死,程耀宸病死獄中。孫中山、楊衢雲、陳少白等被通緝。

孫中山等人逃到香港,雖然沒被交給清廷處置,卻也被逐出香港,只好又遠赴日本,在橫濱又成立了“橫濱分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