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憑什麼讓劉邦把最心愛的兒子託付給他?

劉邦被毒箭所傷,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還在為戚夫人與兒子劉如意的日後生活擔憂。他終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某天,劉邦又想到自己作為一國之主,九五之尊,竟無力保護好自己的寵姬與愛子,悲從中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舉杯長嘆。

眾人不知緣由,面面相覷。

有個叫趙堯的符璽御史,年紀輕輕,卻心思縝密,頗有才華。當時他猶豫片刻,上前低聲問:“陛下悶悶不樂,莫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和呂后不和?擔心您萬歲之後,趙王無法保全自己?”

劉邦點頭說:“我實在放心不下他們呀!可能怎麼辦呢?”

“陛下應派一位堅強有力,具有一定社會地位,且呂后、太子,以及群臣都敬畏的人去輔佐趙王。周昌是最適合的人選。”趙堯建議。

劉邦覺得這主意不錯,待宴席散去,就召周昌入宮說了自己的想法。

已是國家監察機構最高領導的周昌,被派去輔佐一個十歲的趙王,當然不太樂意。他是大漢王朝的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屬同一級別、同為三公之一。如無意外,下一步就能取代蕭何之位,成為大漢丞相的。可如今,皇上忽然要調任他為一個諸侯國的丞相,這從官場級別來說,完全是被“貶”。

周昌確實不願離開。他在劉邦面前痛哭:“陛下,我從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麼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諸侯王呢?"

”我非常清楚這是降職,但是我再三考慮,除您之外,其他人去我都不放心。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劉邦誠懇地說。

萬個不願意的周昌,覺得皇上既然這麼信任自己,把最在乎的人與事託付給他照顧,再怎麼說也是為人臣者的最大榮耀。

於是,周昌帶著這份榮耀,隨趙王到了屬國。

周昌憑什麼讓劉邦把最心愛的兒子託付給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周昌論戰功不如韓信和彭越等武將,評計謀比不上張良和陳平。可他在劉邦疑心加重,剷除可能危及江山社稷的有功之臣的時候,周昌仍能得到劉邦的信任與重用。與他耿直敢說敢做的性格有關。

有一次,周昌進宮奏事,急匆匆入宮,正好撞見劉邦正和戚夫人在大殿抱著親熱。尷尬之間,周昌扭頭頭便走。劉邦見狀,連忙追上前,一把將周昌推倒在地,順勢騎在他的脖子上問:“周昌,你看我是怎樣的皇帝?”

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那樣的皇帝。”劉邦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覺得周昌憨厚耿直得可以。劉邦用玩笑化解了令人尷尬的場面,也從此重加敬畏周昌。

高處不勝寒的帝皇,向來很難聽到逆耳真言。周昌能這樣對劉邦直言不諱,實屬難得。劉邦向來識人用人不差,自然知道珍惜敢說敢做的周昌。

周昌也因此得到眾多大臣的敬重。

幾乎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在幾個皇子中,劉邦獨愛劉如意。他沒信心把大好江山交付給呂雉的兒子劉盈。

因為寵愛戚夫人,還因劉如意性情與他相近,劉邦一直有換太子的想法。苦於群臣反對,以及張良後來為劉盈出謀劃策,請了商山四皓助陣,劉邦不得不放棄換太子的念頭。

當初反對最為強烈的是周昌。

周昌憑什麼讓劉邦把最心愛的兒子託付給他?

周昌得知劉邦要換太子時,第一個衝出來反對。有些口吃的他在殿堂著急地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滿朝文武被他連續的幾個“期期”逗得笑了起來。

周昌的“期期”與三國魏將鄧艾因口吃而習慣說的“艾艾”,就是今天我們用於形容一個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的“期期艾艾”。

劉邦之所以派周昌去輔佐如意,除因周昌直率敢做敢當,還因周昌曾力挺呂后與太子,讓劉盈保住了太子位,也保全了呂氏家族。

劉邦正是利用這一點,想讓呂雉對周昌所輔佐的趙王如意手下留情,達到最大限度保護趙王的目的。

人算不如天算。劉邦怎麼也想不到,他為兒子準備的“保護傘”時效這麼短。當他兩眼一閉,兩腿一蹬後不久,呂雉便開始謀害戚夫人母子了。

呂后先後幾次派人去接趙王入宮,讓趙王脫離“保護傘”後再伺機謀害。

在戰場和政場跌爬滾打近十年的周昌,已看穿呂雉的陰謀。他對使者婉言道:“趙王尚小,身體不適,不宜入宮給太后請安。我怕太后對趙王……請回吧。”

呂雉很是惱火,不得不用調虎離山,聲東擊西,把周昌調回宮,臭罵一頓,再派人接趙王入宮。

無法留在趙王身邊的周昌,只得求新帝劉盈幫忙。劉盈收到消息,親自到宮外把如意接到自己寢宮,與如意同吃同住,盡力保護著弟弟。

有天清晨,劉盈外出守獵,看著正在睡夢中的如意,不忍喚醒,便帶著侍衛出去了。等他回來時,如意已被呂后用毒酒害死了。他痛哭失聲,後悔不已。

得知此事的周昌很是憤怒,覺得自己沒能保護好趙王,有負先帝重託,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呂后。

三年後在家抑鬱而終。

縱觀西漢眾臣,如果把他們分為忠臣、反臣或良臣的話,周昌絕對是良臣。

良臣只做對朝庭、對君主有益的事。但做這些事可能招惹麻煩,對自己沒有好處。周昌就是這樣的人。

他沒有一味服從君主,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幫君主辯明是非。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忠臣。而是比忠臣更勝一籌的良臣。

雖然周昌最終未能完成劉邦臨死前交付的任務,但盡心盡力了。他沒有見風使舵,依附於後來的當權者呂后。這氣節,讓人佩服。

幾千年來,我國各朝各代的忠臣良將不少,可良臣不多。周昌算是為數不多者之一。

周昌憑什麼讓劉邦把最心愛的兒子託付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