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平陰東依泰山、西傍黃河,是“中國玫瑰之鄉”和聖藥阿膠的始產地,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物古蹟眾多。是中國“和”文化的發源地,是“史聖”左丘明鄉梓故里,還是一代才子曹植封王之所。

一、“和聖”柳下惠出生之地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獲,字子禽(一字季),諡號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後人尊稱其為“柳下惠”或“和聖柳下惠”。

柳下惠生於山東平陰。清嘉慶李兆洛纂《風臺縣誌·營建篇》載:今平陰縣展窪村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鳳臺縣志·營建篇》“柳莊寺,在展溝西南八里展窪村。春秋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傳為展禽後裔。

被孟子譽為“聖之和者”,世稱“和聖”,“坐懷不亂”的典故廣為傳說。

二、“史聖”左丘明鄉梓故所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相傳,左丘明是齊國開國始祖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呂印的後代。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的“平陰縣(當時肥城縣西部劃歸平陰)”雲:“左丘明墓在縣東南五十五里”。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平陰縣(當時也是肥城縣西部歸平陰管轄)”亦云:“左丘明墓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左丘明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後世稱其為“史聖”。

三、三國才子曹植封王之所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三國時魏國詩人。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詩”更是一段佳話。

曹植曾封王於平陰縣東阿古城。其間,他潛心著作研讀佛經,並在魚山聞梵,創作梵唄。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

四、明朝三代帝王師于慎行之故里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于慎行(1545~1607),字可遠,又字無垢,平陰縣東阿鎮人,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明隆慶二年(1568年),于慎行中進士。萬曆初年,升為修撰,充當皇帝的日講官。日講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學者充當,像于慎行20多歲年紀便成為皇帝老師的極為罕見。

他被家鄉人稱為“於閣老”。其墓地於林在洪範池鎮,尚存44棵白皮松,是省內獨有的白皮松林,規模國內罕見。有史學家評論,他秉性忠誠,是明代官場上的異類。

五、"商聖”范蠡定居之地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陶朱公,本名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商業理論家和大富商,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陶是范蠡三遷的最後歸宿,這在史界早有定論。范蠡所居“陶”的具體位置,晉《齊地記》提出范蠡“止於陶山”(在山東平陰東35裡,今屬肥城)。

范蠡助越滅吳後,從海上來到齊國東海邊。又輾轉來到齊國西南邊界的肥城市湖屯鎮陶山在此隱居下來,置辦田產、發展畜牧林果,進行商品交易。范蠡還在山前大村莊、湖屯碼頭設立雜貨店鋪、作坊、旅店、錢莊等,使這裡成了各國商人集居的交易中心。在他死後,當地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並留下不少與范蠡有關的古蹟與傳說。

六、元代南天觀曾留下道教丘處機的修行足跡

平陰六大歷史名人,你知道幾位?

丘處機是全真七子裡功勳最為卓著的一位。他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

曾在平陰雲翠山修煉,建有南天觀。邱處機曾修煉於此。南天觀最初的名字叫天觀,從宋淳佑八年(1248年)開建,歷時63年,建成於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明隆慶年間重修。主要建築有玉皇閣、蓬萊仙院、憑虛閣、長春閣、真武觀、三真觀、戲樓、看臺等,頗具規模。

這一切都構成了平陰燦爛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