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何將祕書胡喬木作品收入《毛選》?

毛主席為何將秘書胡喬木作品收入《毛選》?

毛澤東挑選秘書,尤其是政治秘書,不是為了替他端茶提包,而是要他們真正成為自己的左臂右膀。因此,毛澤東的秘書必須是高水平的、在某一個領域有獨到造詣的。比如田家英,他的文史知識非常深厚;比如陳伯達,他的理論水平非常高超;比如胡喬木,他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把他們三個人放在各自的領域內,也是完全可以獨當一面,自成一家的。

胡喬木是在1937年7月從上海來到延安的。他多年從事地下黨的工作和學生運動,但對秘書工作有些摸不著北,不知道該幹什麼。恰好這時毛澤東正在審校《六大以來》的清樣,胡喬木就主動提出來做校對。他做過編輯,校對起來毫不吃力。不但糾正了文件中的錯別字,還更正了不少誤印的地方,讓毛澤東很滿意。

校對《六大以來》,對胡喬木來說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胡喬木雖然在1932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對中共早期歷史、特別是1928年6月中共“六大”以來黨內高層鬥爭的內幕知之甚少。《六大以來》收集了“六大”以來的500多篇重要文件,胡喬木在校對時,第一次系統地瞭解了這些歷史,第一次系統閱讀了毛澤東的許多著作,為他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1年5月16日,一份非常重要的報紙——《解放日報》在延安問世了。這份由《新中華報》、《今日新聞》合併而成的新報紙,是以中共中央機關報的身份出現在世人眼前的。《解放日報》首任社長是博古,即秦邦憲,他曾擔任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主持中共中央工作長達4年。遵義會議後被張聞天取代,逐步退出中央核心領導層。博古在擔任《解放日報》社長後,幹勁十足地提出,要每天發一篇社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博古約請了許多中共中央的負責人來撰寫。

作為毛澤東的政治秘書,胡喬木也在約稿之列。從第一篇《救救大後方的青年》開始,胡喬木顯示出了他寫作政論文的特長:觀點獨到,文筆老辣。《解放日報》的編輯也很喜歡這樣的作者,便“抓住”他不放,不斷約他寫稿。在那段時間,胡喬木在《解放日報》發表了58篇社論,在延安聲名鵲起。

作為毛澤東的政治秘書,胡喬木更多的工作還是幫助他整理各種講話。毛澤東寫文章從來不要別人代筆。但他經常外出發表講話,需要經過整理、潤色後公開發表。胡喬木在整理毛澤東的講話時,既極力尊重毛澤東的原意,又充分發揮自己筆桿子的作用。毛澤東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胡喬木根據現場速記員的記錄整理出來,經毛審閱修改後正式發表於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報》。

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發行的《毛澤東選集》(1—4卷),曾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書籍之一。“毛選”是毛澤東的個人作品集,一般不會收入他人作品。但在《毛澤東選集》第3卷中,有一篇《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絕無僅有的例外。這篇文章並非毛澤東手筆,而是胡喬木等人的大作。

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七大做準備,1944年5月,由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同志主持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起草工作歷時一年,數易其稿。期間,毛澤東親自參與進來,對這篇重要文件進行字斟句酌的修改。最後,該文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

作為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和中央政治局秘書,胡喬木參與了文件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全過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以至於後來的1971年夏天,毛澤東在南巡廣東時曾對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表示,“胡喬木曾為中央起草了許多重要文件。《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別人搞了幾個月,沒有搞出頭緒,他一寫,就寫出來了。”

-------------------

有任何指教或合作請致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