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個藥比較好?該怎麼選?

用戶4061838770632


現在好多腦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到底什麼時候選擇阿司匹林,什麼時候選擇氯吡格雷呢?那個藥比較好呢?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用機制是什麼呢?

  1. 阿司匹林 通過環氧酶(COX)-l 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 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阿司匹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導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和環磷酸鳥苷以及參與各種凝血級聯反應和纖溶過程
  2. 氯吡格雷 肝臟細胞色素P450 酶代謝形成活性代謝物,與P2Y12 受體不可逆結合,阻斷ADP對腺苷酸環化酶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cAMP依靠的、PGE1刺激的舒血管物質刺激磷酸蛋白的磷酸化,抑制纖維蛋白原受體活化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臨床應用於哪些情況呢?




阿司匹林臨床應用
  1.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病風險
  2. 預防心肌梗死復發
  3. 中風的二級預防
  4. 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及其繼發腦卒中的風險
  5. 降低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發病風險
  6. 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後,如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旁路術(CABG),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動靜脈分路
  7. 預防大手術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8. 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抽菸史、年齡大於50歲者)心肌梗死發作的風險

氯吡格雷的臨床應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穩定性心絞痛(UA)/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患者中廣泛應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別有什麼不良反應呢?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

  1. 腦出血、胃腸道和顱外出血,腹痛、消化不良、腹瀉和噁心
  2. 過敏 包括皮疹,蕁麻疹,水腫,瘙癢症
  3. 呼吸道、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不適
  4. 極罕見的一過性肝損害伴肝轉氨酶升高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應


  1. 腦出血、胃腸道和顱外出血
  2. 腹痛、消化不良、腹瀉和噁心
  3. 過敏,皮疹瘙癢和其它皮膚病
  4. 血小板,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究竟該怎麼選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1. 合併下述3 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建議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男性≥50 歲或女性絕經期後、高血壓[血壓控制到< 150/90 rnm lH[g (1 mmⅡg=0.133kPa)]、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肥胖(體質指數≥28kg/mz)、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 歲、女<65 歲發病史)、吸菸。
  2. 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使用阿司匹林。
  3. 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心血管低危人群或出血高風險人群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30 歲以下或80 歲以上人群缺乏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獲益的證據,須個體化評估。
  4. 所有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應權衡獲益/出血風險比。

氯吡格雷 對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以氯吡格雷75 mg/d 口服替代。

總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對人體的最終結局相差不大,一般都用阿司匹林,當阿司匹林應用禁忌、副反應較大及治療效果差時,氯吡格雷可替代阿司匹林。具體應用根據個體而定,一定要謹遵醫囑。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同屬於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很多病人都很納悶,為什麼有的人在使用阿司匹林,而其他人卻使用氯吡格雷,甚至有的人聯用這兩樣藥。接下來,我將為廣大朋友解惑:針對這兩種藥物,怎麼選擇,什麼時候使用雙抗。


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目的是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常用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預防腦梗塞、心肌梗死的發生。針對這兩種藥物,從價格上來講,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價格稍貴;其次,從不良反應來講,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更大,如胃黏膜損傷,上消化道出血等,但隨著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推廣,消化道不良反應較普通劑型的阿司匹林明顯減少,而氯吡格雷對胃腸道的刺激則相對較小;如果同時合併高尿酸血癥或者痛風,這時選藥要慎重了,阿司匹林可使血尿酸升高,而氯吡格雷對尿酸的影響很小。所以,綜合各方面考慮,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沒有禁忌症,優先選擇阿司匹林,且最好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如果對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選用氯吡格雷。


部分病人同時使用這兩種藥,是什麼原因?

同時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抗血小板治療,主要針對血栓風險大的病人。由於這兩種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可通過不同的作用靶點加強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常用於小卒中(如TIA)、急性冠脈綜合徵、支架植入術後等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阿司匹林,還是氯吡格雷都會引起出血,且各自都有不少禁忌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擅自換藥或調整劑量。

謝謝閱讀,祝您健康!


醫學莘


阿司匹林和氫氯吡格雷,都是我們常見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也都是在臨床工作當中比較常用的藥物,那麼兩者相比哪一個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比較好呢?哪一個應該是抗血小板首選的藥物呢?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個好?

雖然兩者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藥物,但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所以單純的來比較哪一個效果比較好,沒有特異性的標準。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石,也是一種常見的COX抑制劑。而氫氯吡格雷是細胞色素p2Y12受體拮抗劑,他經常用於和阿司匹林聯合抗血小板治療,以及用於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長期使用。所以兩者沒有可比性。


二、阿司匹林和氫氯吡格雷怎樣選擇?

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石,大量的循證醫學實驗已經證實了他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的有效性,也證明了他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一級預防的必要性,所以阿司匹林的應用具有普遍性!而氫氯吡格雷作為一個比較貴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往往用於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長期使用,以及植入支架以後或者是有聯合抗血小板聚集要求的患者聯合使用。

三、兩者使用需要注意什麼?

同樣作為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兩者都可以和血小板進行結合,進而影響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所以兩者的副作用當中出血都是其最為主要的副作用之一,在兩種藥物使用的時候,無論是單用還是聯合使用,避免出血併發症都是兩者使用的最大注意事項。

雖然已經有了更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但阿司匹林和氫氯吡格雷的使用仍然在臨床上是處方量最大的藥物之一。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二者並沒有那個更好一說,主要是應用時機的不同,同樣作為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被人相提並論,很多患者會有疑問,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應該如何選擇?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區別是什麼?

1,價錢:二者的價錢相差非常大,尤其是作為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對於部分患者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


2,原理:阿司匹林是通過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從而抗血小板凝聚,重點是抑制;而

氯吡格雷是通過與血小板ADP受體接觸融合,從而降低血小板凝聚作用,重點是競爭。

3,應用:阿司匹林不僅適用於已經患病的患者,更適合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氯吡格雷只適用於已經確診的患者。

4,時間:阿司匹林問世上百年,在抗凝領域的應用時間快五十年了;而氯吡格雷的應用時間只有21年,從時間來看,絕大多數醫生對阿司匹林的應用和掌握更加嫻熟。

5,副作用:雖然同樣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但氯吡格雷的風險更小一些,也更安全一些。

那麼患者應該如何選擇?

二者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並沒有絕對的優劣。

1,高危群體:對於尚未發病卻存在心腦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2,確診患者:對於已經確診的冠心病患者來說,首選阿司匹林,但如果不能耐受,需要考慮氯吡格雷。

3,其他疾病:對於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梗等疾病的患者來說,首選氯吡格雷。

4,支架術後:需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應用。


PS:藥物的選擇不可盲目,是藥三分毒,沒有絕對的神藥或毒藥,在臨床應用時,需要考慮多個方面,不要擅自服藥。


羅民教授


在抗血小板預防血栓,心血管疾病預防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這2個藥物可以說是大家最耳熟能詳,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兩個藥物了。很多朋友不知道這2個藥物到底哪個更好,又該如何選擇。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兩個藥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機理有差異

這類藥物之所以在心血管領域廣泛應用,主要發揮的是這類藥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當血管內的斑塊出現破裂,引起體內的凝血機制被激活,血小板出現聚集時,這類抗血小板藥物就會發揮作用,減少血小板聚集帶來的血栓風險。因此,在心血管疾病預防方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這類抗血小板藥物是很常見的基礎藥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其作用機理卻並不相同。阿司匹林屬於非甾體抗炎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來減少血小板的聚集反應;而氯吡格雷這屬於噻吩吡啶類抗血小板藥物,它本身沒有藥物活性,而是要經過肝臟的肝藥酶代謝後,才會形成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藥物,通過與導致血小板聚集的受體高選擇性結合,從而達到抵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風險的作用。

總而言之,這2個藥物雖然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其作用機理個不相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來抵抗血小板的聚集,減少血栓的形成風險。因此,在某些心血管疾病術後的抗血小板治療上,醫生會根據情況,採取2種藥物合用的“雙抗”療法,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二次發作風險。很多在同時服用2種藥物的朋友,不知道是否這2個藥物都要一直服用,但一般情況下,雙抗療法是沒必要一直服藥下去的,一般推薦2種藥物同時服藥1年到1年半左右後,可以就醫診察,根據情況,停服其中一種藥物,而只保留一種抗血小板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有導致出血的風險

在給大家科普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出血風險的時候,很多朋友就會問:是不是換成氯吡格雷就好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這2種藥物導致出血的風險,主要還是來自於其自身的藥理作用,具有抵抗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是傷口出血的重要凝血物質,只要藥物有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服藥期間的出血風險就比不服用此類藥物大。

從胃黏膜刺激性來說,阿司匹林因為藥物本身以及藥物藥理作用導致的胃黏膜健康受損,而出現胃出血的風險更大,而氯吡格雷則對胃黏膜沒有刺激性,但如果本身有胃黏膜出血風險的朋友來說,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樣也有導致胃黏膜出血的風險,因此,不論是服用阿司匹林,還是氯吡格雷,都應該注意藥物可能帶來的出血風險,這種出血風險也不僅僅限於胃出血,其他的皮下出血,牙齦出血,腦出血等方面方面的風險,也要注意評估和預防。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二級預防應用各不同

實際上,在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預防心血管疾病二次發作的二級預防方面,這2個藥物都是可以選擇的藥物。阿司匹林用藥成本低,氯吡格雷用藥成本則高一些,阿司匹林有胃刺激性,而氯吡格雷沒有胃刺激性,從抗血小板聚集,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2個藥物也都是很好的心血管預防藥物,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上,可以結合自身情況,請醫生做好評估後選擇使用。

在尚未發作心血管疾病,但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超過10%的心血管高危風險患者身上,通常如果需要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一般都會推薦阿司匹林,其主要原因也並非阿司匹林更好,主要還是考慮用藥的經濟性,還有就是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臨床數據較多較完善。但近些年來,對於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很多研究已經開始認為,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其心血管獲益,並不比起導致出血的風險大,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方面,是否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還是應該經過嚴格的出血風險評估後確定,如果是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超過15%),而又低出血風險,或者是已經長期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而沒有發生安全性問題的,推薦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其他情況下,應慎用或不用。

服用氯吡格雷要注意基因多態性和同服其他藥物對藥效的影響

前面我們也已經說到,氯吡格雷藥物本身沒有藥理活性,而是要經過肝藥酶的代謝後才能形成活性物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的藥理作用。因此,對於服用氯吡格雷來說,有一部分朋友的這部分肝藥酶屬於慢代謝型,因此,在服用氯吡格雷時,就會導致其藥效較差,抗血小板防血栓作用不明顯等方面的問題,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氯吡格雷抵抗”,根據各種臨床數據統計,氯吡格雷抵抗的發生率在4~30%左右,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主要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診斷指標來確認氯吡格雷抵抗的問題。但通常我們認為,肝藥酶慢代謝型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更容易出現抵抗問題,而有些藥物在代謝過程中會佔用這部分肝藥酶的作用,也會導致氯吡格雷的藥效受到影響,如我們常常與抗血小板藥物同服的奧美拉唑就是其中的一個,因此,在服用氯吡格雷時,如果需要保護胃黏膜,應該儘量的避免服用會影響其藥效的奧美拉唑等藥物。

在發生藥物抵抗,和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效方面,阿司匹林的發生率都相對少一些,但長期應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對於高尿酸的朋友往往會產生不良影響,使尿酸進一步升高,引起痛風及其他健康風險。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出,這2個藥物,作用機理不同,應用的領域也有所差異,在長期服用的注意事項上,也各有差異,另外,又要經濟性,有效性上,也更是會有很大的個性化差異,因此,哪個更好,應該選哪個這樣的問題,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說,不差錢,而有高尿酸的朋友,不妨選擇氯吡格雷長期服用;而如果需要考慮用藥經濟性,而又確實進行抗血小板預防的朋友,或者有明確氯吡格雷抵抗的朋友,需要服用長期服用奧美拉唑的朋友,那麼不妨選擇物美價廉的阿司匹林,就是更好的選擇。


李藥師談健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也稱為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它們有不同的作用機制,阿司匹林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合酶-1的活性,干擾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從而減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發揮抗血小板作用,而氯吡格雷主要通過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活化,發揮抗血小板作用,兩種藥物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死、腦卒中、頸動脈斑塊等。



在臨床療效方面,氯吡格雷與血小板的結合是不可逆的,暴露於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壽命顯著縮短,需要很長時間(大約5天)才能恢復正常功能,因此,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療效要略優於阿司匹林。

在適應症方面,阿司匹林既可以預防具有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肥胖、吸菸者、男性超過50歲或女性絕經後等高危因素者發生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風險,又可以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復發,而氯吡格雷只能用於預防近期心肌梗死、腦卒中、外周動脈性疾病和急性冠脈綜合徵的復發,因此,阿司匹林的適應症更加廣泛。



在不良反應方面,阿司匹林在局部可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進而損傷胃黏膜,此外,前列腺素可調控胃腸道血流和黏膜功能,阿司匹林還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導致胃黏膜損傷,這也是阿司匹林損傷胃黏膜的主要機制。與阿司匹林不同,氯吡格雷不能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但是氯吡格雷可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影響潰瘍癒合,可加重已存在的胃黏膜損傷,因此,長期用藥,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好。

在循證證據方面,阿司匹林延用至今已有將近50年的歷史,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了它在預防動脈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臨床使用可謂有理有據,而氯吡格雷上市只有20年,循證證據不如阿司匹林充分。

那麼在臨床使用時,這兩種藥物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答案毋庸置疑,當然首選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循證證據近乎完美,而且有當仁不讓的價格優勢,長期服用不僅預防血栓效果卓越,而且可節省醫療開支,對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如阿司匹林過敏、有活動性潰瘍出血等,或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如吃阿司匹林出現無法耐受的胃腸道反應,才需要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參考文獻:

阿司匹林腸溶片說明書

氯吡格雷片說明書

中國卒中一級預防指南( 2010)

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2更新版)


南開孫藥師


《阿司匹林》西藥(感冒、頭痛)見效快,結果每到(變天)就(反覆發作)。

近三年的折騰決定遠離(西藥糾纏),改用(中醫方法)才變回(正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