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水浒传》中写了好几个神仙级别的人物,九天玄女、霹雳大仙、赤脚大仙、张天师、陈抟老祖、罗真人、智真长老……。这些“人物”中,有的被写成千真万确的神仙,有的则属于方外高人,神级存在。而如霹雳大仙、赤脚大仙,则又是另类的存在,是被神化了的肉身凡胎。

施耐庵塑造这些形象,能够通天彻地,预知未来之事,决定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甚至,大有把握历史脉络,演绎未来大局的超巨实力。这些人物及其故事,读来颇似时下流行的穿越、科幻小说。

但是,《水浒传》却并非科幻小说,施耐庵笔下的诸神们穿越时空、展示超能,都是为故事张目,为主题服务。也绝非宣扬“封建迷信”,每一个神怪魔幻人物及其故事背后,都隐藏着历史的真实、施耐庵的创作思想和人文情怀。

那么,《水浒传》到底讲了哪些神仙故事,这些神仙身上隐藏着怎样的机密,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霹雳大仙领衔出场,展开《水浒传》四百余年历史画卷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这首七言律诗可谓《水浒传》正牌开篇诗,任何一种版本都以这首诗引发《水浒传》故事。这首诗讲的就是北宋王朝结束五代纷争离乱,迎来天下太平盛世这一历史大事件。那么,是谁开启了这样一个莺歌燕舞的太平时代呢?施耐庵说,这个扭转乾坤,一统中原者,是一位“圣人”。该圣人降世之时,便“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书中说,此人“英雄勇猛,智量宽洪 ”,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

施耐庵写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书中所说的“圣人”,就是北宋开国之主,太祖武德皇帝赵匡胤。

《宋史·本纪第一·太祖》这样记载道:“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后唐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正是五代十国历史进入到第二十个年头,天下战乱方兴未艾。施耐庵笔下的“千古一帝”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乱世。因而,此人一降世便显得与众不同,“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

施耐庵严格按照《宋史》的记载,讲述了一个帝王的诞生。那么,《水浒传》以及正史如此写,是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呢?或者说,赵家在夹马营产下这个“圣人”是不是有先见之明,提前赋予他神话般的传说呢?应当不是。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这不正是史册中说的“异香经宿不散”吗?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正因为如此,施耐庵进一步发挥,说赵匡胤并非凡体,乃天上霹雳大仙下凡。这就涉嫌宣扬“封建迷信”了。然而,施耐庵却非如此低俗,以子虚乌有之事授人以柄。赵匡胤除了“香孩儿”这个小名外,还有“赵九重”这样一个打小就叫起的绰号。

“九重”,是最大阳数“九”的重合,“九九”原本是重阳的意思。但是,赵匡胤并非出生在重阳节,而是阳历3月21日。所以只能叫“九重”,就应当讲的是“九重天”。古代小孩出生,一般都会请术数家“定八字”,大概赵匡胤的八字很大,术数家预言其日后必“贵不可言”。所以,才有了“九重”这个小名,隐含着君临天下之义。《宋史》也是这样记载的:

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

这个老和尚会先天神数,他预言了赵匡胤必定发达,便馈赠给赵匡胤一笔丰厚的路资,让他投奔北方而去。自此一往,赵匡胤果真凭借自己“英雄勇猛”,一条齐身杆棒,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果然应验了“九重”的预言。

九重,便是施耐庵“霹雳大仙”的神话依据,倘若不是上天神仙下界,怎么会得一个“香孩儿”这个小名?这就是《水浒传》第一位神仙附体凡胎,“霹雳大仙”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揭开了一部伟大著作的第一页。

从赵匡胤出世写起,《水浒传》的故事便也应当从此展开——公元927年。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然而,现在流行的通行本,很多版本都删掉了这首出自北宋哲学家、术数家邵雍的“太平颂歌”。同时,还删掉了以下847字,把《水浒传》的故事从嘉佑三年开篇,这一年是公元1058年,距赵匡胤出世,已经过去了131年。因而,《水浒传》故事也被无端削减了131年。

嘉佑三年三月初三,北宋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洪太尉误走妖魔”。为什么偏偏是姓洪的太尉放走了妖魔呢?个中缘由,便是施耐庵施展“穿越术”,让大明开国之主朱元璋提前登场。书中的朱武,名字中间插进个“洪”字,便是“朱洪武”。

因而,《水浒传》故事应当终结与洪武年间,至少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

如此,施耐庵水浒故事的跨度就应当是公元927年——公元1568年,前后总共442年!

第一个“神仙”出场,便锁定了《水浒传》的故事所占据的历史时空。那么,施耐庵为何如此架构这部小说,为何要以“霹雳大仙”下窥四百余年历史呢?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赤脚大仙改换门庭,孕育《水浒传》梁山好汉聚义故事

赵匡胤是霹雳大仙降世,施耐庵因何如此定位这位大神的身世来历呢?原来,霹雳大仙是道家雷部的一员猛将。

施耐庵以邵雍的开篇词引出赵匡胤,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北宋王朝建立。此时,又有一位道家高人,神仙级别的陈抟老祖从睡梦中醒来。此“道高有德之人”从西岳华山骑驴下山,在华阴道上听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于是,兴奋得从驴背上滚了下来,以手加额道:“天下从此定矣。”两个道家高人之所以如此兴奋,又写诗又滚驴,施耐庵的意图非常明确,赵匡胤得天下乃顺天应人,上合天道,下合民心。

道家认为,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便是雷霆,天界各部以雷部为大。雷霆万钧,号称霹雳,赵匡胤不仅是雷部猛将,简直就代表了雷部,级别相当之高。这个神仙前所未有,实为施耐庵首创。后来,俞万春写《荡寇志》,也是承接了施耐庵道家雷部这个创意,以雷部三十六将灭掉了水泊梁山。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上天派遣如此一位空前大神平定天下,结束乱世,迎来“天下太平无事日”,实乃天道人心所向。这就是《水浒传》最为核心的主题——替天行道。雷部是道家最具威力的部门,赵匡胤自然代表着道家最高利益。

于是,施耐庵这样写道: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金圣叹先生在此夹批道:“立乎元,指乎宋。传位御弟,传,疑也。”

金圣叹先生说,《水浒传》这句话讲的是元朝立国,指的却是宋朝。元宪宗蒙哥于1260年病逝,远在开平征大理的忽必烈继承汗位,说的就是兄终弟及这件事。金圣叹目光如炬,从《水浒传》故事读到施耐庵反元思想,在此做了如此夹批。

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是一个历史疑案。何尝仅是“传,疑也”,“受禅”更是反其意而用之,赵匡胤登基,完全是篡位。施耐庵所隐含的寓意,依然是北宋得国不正,虽然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争,有功于历史,但绝非后周禅位,而是借陈桥兵变篡夺了皇位。因而,当“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之后,又一位神仙降临北宋。该神便是赤脚大仙宋仁宗。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挥塵后录》中说,宋仁宗赵祯的母亲李后曾经梦到羽衣之士。这位羽衣之事没穿鞋子,赤着脚从空中下来,对李后说:我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没多久,李后就怀孕并生下了赵祯。说来也奇怪,仁宗小时候就不爱穿鞋,经常赤着脚在宫里走来走去,宫里的人都称宋仁宗为赤脚仙人。

这个故事应当颠倒过来看,大概是因为宋仁宗从小喜欢赤脚,便得了“赤脚仙人”这个小雅号。做了皇帝后,便据此造出了此人乃天神下凡的神话。从此,“赤脚大仙”作为道家的神仙隆重诞生,民间也据此敷衍故事,不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神仙形象。

《刘海戏金蟾》故事说,刘海受金蟾蛊惑,盗取了老婆胡秀英的金丹。胡秀英识破此举乃是化身跛脚道人金蟾的授意,便用反间计让刘海得到了金蟾的蟾丹。两丹在手,刘海很修炼成人间神仙。后来,玉帝颁旨,封刘海为赤脚大仙。

赤脚大仙乃玉皇大帝册封,并不是道家正牌神仙,故而,被称为“散仙”,不在道家体制之内。施耐庵先制造了一个霹雳大仙,这可是道家雷部的高级别神仙,可谓“替天行道”的正主。然后,越过宋太宗、宋真宗,直接写到“赤脚大仙”,寓意北宋此时已经开始“出轨”,偏离了雷部“正道”。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话说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通行本《水浒传》从这里开篇,稀里糊涂的隐去了《水浒传》“替天行道”的主题。

这一年正是公元1058年,王安石由提点江东刑狱调任度支判官,掌管朝廷财政大权。王安石到任之后,当年就上《万言书》痛陈变法主张。《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也就是说,嘉佑三年是后来“熙宁新政”的发轫之年。

因而,《水浒传》中已经死去六年的范仲淹穿越而来,出现在嘉佑三年三月的御前会议上,参与讨论如何祈禳京师瘟疫。仁宗朝当国者文彦博主张“释罪宽恩,省刑薄税”来祈禳天灾。范仲淹却持相反意见,建议去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入朝,建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宋仁宗采纳了范文正公的建议,派殿前太尉洪信带着诏书,去请张天师。

洪太尉此去,引出了另外一个神仙,放走了妖魔。于是,《水浒传》正式开启梁山故事,一百零八个“妖魔”在六十二年后出世。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九天玄女、罗真人出自道家雷部,智真长老是何来头?

范仲淹之所以穿越到宋仁宗嘉佑三年,是因为他曾经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住持庆历新政。因为新政遭遇到官僚贵族的强烈反对,仅仅推行四年便宣告失败。这一年,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虽然范仲淹新政失败,但史家认为,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嘉佑三年——范文正公,这两条时空、人物信息交织在一起,隐射的就是王安石变法。而让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文彦博隔空与范仲淹对峙,则是寓意王安石熙宁新法将导致北宋王朝由此陷入党争泥淖。新法的推行,将放出“妖魔”,遗祸北宋王朝,甚至是导致这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大祸根。

施耐庵站在当时的历史时刻,以此历史认知当是其局限性所致。但是,北宋亡国始于党争,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话说洪太尉到了龙虎山,遇到了张天师。洪太尉肉眼凡胎,与倒骑黄牛(道家神仙似乎都喜欢倒骑牲口,意为“道”乎?)的张天师照面不识。原来,这代张天师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牧童。据上清殿住持真人所言,这代张天师乃道通祖师虚靖先生,是一个道行非常的“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看来,又是一个神仙级人物了。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绿野老道在《中的张天师是谁,牧童玩穿越寄托了施耐庵的宗教思想》一文中,详细解读了这位水浒神仙,其实,他也是一位从宋仁宗朝穿越而来的张天师。

张天师虽然不与世俗往来,独居龙虎山顶,但是,却时刻掐算朝中大事,不敢怠慢。因而,早就得知宋仁宗有诏,便驾着祥云奔赴京师。洪太尉放完妖魔刚刚回京,张天师早就做完七天罗天大醮,成功祈禳了瘟疫。

张天师再牛逼,奈何宋仁宗乃赤脚大仙,级别比这个“额外之人”高得多,敢不听差遣吗?到了宋徽宗这朝,便没有了这等权威。施耐庵已经把北宋王朝划归到玉皇大帝系列,道家雷部也从宋仁宗这里撒手不管了。因而,宋徽宗便请不到张天师,他的“张天师”穿越去服务上界下凡的赤脚大仙了。张天师请不动,竟然连张天师的门下也远远躲避,到“遥郡”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修道去了。

蓟州二仙山的罗真人,便是江西龙虎山住持真人,正是此人误导洪太尉,在伏魔大殿放走了妖魔。为何是罗真人撺掇洪太尉放走了妖魔呢?这件事情,绿野老道将在讲公孙胜故事时再行揭晓,此处先预示一条线索以证之。

李逵独劈罗真人这节故事中讲到,戴宗李逵来到二仙山罗真人道观,却见一朱红牌额,上写三个金字,书着“紫虚观”。伏魔大殿则有“紫微殿”,梁山好汉则全部是道家紫府的妖魔,从紫府出,还得回归紫府。放“鬼”捉“鬼”,一客不烦二主,都是罗真人一个人担承了。那么,又是谁授意罗真人这么大的权力呢?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高阶神仙——九天玄女。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九天玄女,俗称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传授兵法之神,此神最早见诸汉代谶纬《河图》中的记载,说是九天玄女授黄帝兵信印符,打败了蚩尤。因而,九天玄女被道家封为术数之神、最高阶神,接受道家圣徒的膜拜。《水浒传》中的玄女庙,便是道徒祭拜九天玄女之所。在祭拜、赞颂神仙时,需吟诵“宝诰”。九天玄女的宝诰甚多,其中有一则是这样的:

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阴午酉,出没岩穴,蟠踞山林,窥阚家庭,损伤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扫除,福佑生人,肃清魔魅。

原来,九天玄女是霹雳大仙赵匡胤的直接上司,是受玄女之命下界降妖除魔,扫荡五代十六国的“替天行道”之主。

九天玄女与赵匡胤来自同一个部门,都是道家雷部的“同僚”。《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出自雷部的神仙级人物,此人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罗真人为何也是雷部的“人”呢?

宋江兵打高唐州时,遭遇高廉的法术,接连败阵。无奈,只得派戴宗、李逵前往二仙山搬取公孙胜。然而,此时的公孙胜道法并不太高,仅能与高廉战平而已。因而,临出山门之时,罗真人便传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以保护宋江“替天行道”。

道家以雷霆为宇宙间最大的力量,“五雷天罡正法”则是雷部最具威力的法术,简直就相当于当时的“核武器”。罗真人掌握着道家雷部的神器,难道不是雷部的“人”吗?

至此,《水浒传》的神仙们基本到齐了。然而,这只是道家系列的神仙,崇尚“佛道合一”的施耐庵必定要写到一位佛门“额外之人”,这个人无疑就是花和尚鲁智深的师兄,五台山文殊院的住持智真和尚。道家各路神仙都有来头,那么,这个智真和尚又是何方神圣呢?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神仙打架,暗喻北宋王朝“失道”而走向终极

中国的神仙体系比较混乱,道教也是一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认为,赵匡胤来自雷部,是九天玄女的部将。然而,到了宋仁宗朝(实则宋真宗),却忽然改换门庭,“投靠”了玉皇大帝系列。宋仁宗乃玉皇大帝亲封的赤脚大侠,属于道家散仙,非九天玄女所辖的雷兵雷将。

宋徽宗比先祖宋真宗更信奉玉皇大帝,政和六年九月,敕封“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并自称是玉皇大帝长子,“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庙破败不堪,黑尘蒙蔽,年久失修,早已成为一座“古庙”。施耐庵认为,北宋在宋徽宗时代彻底抛弃了道家雷部正神,真真切切的失道了。于是,九天玄女开始策反道家紫府中放出来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使之成为雷部兵将,再度“替天行道”。

——《水浒传》中的神仙开始打架了。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第四十一回书“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如此写道:宋江从宋家村一路奔逃,月光下慌不择路,来到了“还道村”九天玄女庙。宋江躲在神厨下,逃过了赵能赵得的搜捕,心中十分感激九天玄女的庇佑,暗中发誓道:“若还得了性命,必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二字来不及说出,是一处大伏笔)”

大约是宋江有此承诺,赵能赵得很快便被九天玄女做法赶走,宋江也被九天玄女请进了宫殿。这座宫殿实则隐喻皇宫,书中写道:“青衣从龙墀内一步步引到月台上”,这句话中的“龙墀”,指代的就是皇帝。那么,九天玄女殿中,暗喻的又是哪位皇帝呢?无疑,就是九天玄女的雷部“同僚”霹雳大仙赵匡胤。

宋江是道家紫府的“天魁星”,九天玄女下界召见此人,无异于“策反”。九天玄女让宋江喝了三杯仙酒,吃了三枚仙枣,然后授予三卷天书。这三卷天书“可长五寸,三寸”。把这一串数字连起来读,就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正是宋仁宗放走妖魔的那一年。

施耐庵这是在说,因为宋仁宗乃道家散仙,并非“正道”,所以,九天玄女将这一历史时刻灌入宋江脑海,引其“还道”。九天玄女这样警示宋江: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

九天玄女派霹雳大仙下界“替天行道”开立新朝,迎来“天下太平无事日”,难道宋江也将肩负这等使命?九天玄女似乎也有此意,所以说“为主替天行道”。但是,紫府毕竟是玉皇大帝所辖,九天玄女也曾接受玉皇大帝敕封,又如何敢取代自称为上帝之子的道君皇帝呢?因而,又让他“为臣辅国安民”。

神仙打架,凡人哪里看得懂?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不过,九天玄女“去邪归正”的法旨,却道明了施耐庵在这节故事中的寓意:“去邪归正”。邪者,宋徽宗失道,天下盗贼蜂起。正者,天下太平盛世。

金圣叹先生在“楔子”中有这样一句夹批:“一部大书诗起 、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开篇讲的是“天下太平”,结尾则让卢俊义从噩梦中惊醒,抬头看见了“天下太平”四个青字——这便是《水浒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主题。

九天玄女左右互搏,宋公明则陷入懵懂迷茫之境。九天玄女继续说她的“天言”:

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玉皇大帝承诺宋江斩断魔心后,重归紫府。但九天玄女却说宋江将罪下酆都,重新被紫薇大帝打下地狱做鬼。九天玄女给出宋江的结局没有设置前提条件,应当是顺着前一句话说下来的。

九天玄女不仅“策反”了宋江,罗真人似乎也归于道家雷部,这才掌握了雷部最高法术——五雷天罡正法。罗真人还把这个道家大法传授给公孙胜,指示一清先生“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此言,与九天玄女如出一辙。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当年,嗣汉张天师道通祖师虚靖先生为紫府看守妖魔,如今,门下住持真人则归于九天玄女麾下。施耐庵承接“霹雳大仙”、“赤脚大仙”两大流派的道家神仙延伸故事,讲的就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乃北宋历史分野,赵宋王朝自此由盛转衰。在经历了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十七年三个“三登(五谷丰登,三年为一登)”盛世之后,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妖魔出世”。

道家散仙赤脚大仙偏离了雷部正神霹雳大仙的正道,所以,雷部统领九天玄女下界寻访“替天行道”之人,连同罗真人一并收编。

那么,这场“神仙打架”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远在五台山文殊院的佛家高人智真长老是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观战呢?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智真长老是何来历,为何执意剃度鲁达

却说智真长老是佛门高僧,虽然远离故事中心,仿佛就只是一个过渡时的人物,基本上是为鲁智深故事服务的。但是,《水浒传》中的神仙半仙之中,智真长老算得上一号。这位得道高僧一点都不弱于罗真人,能够灵魂出窍,一炷香功夫便可周游天地,穿越往来。

施耐庵在书中这样描述智真长老:“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

智真长老干什么去了?真魂出窍,原来是调查镇关西鲁达的身世与未来去了。去哪儿了?大约是巡察周天之后,便到了道家紫府,查看了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名册。所以,入定归来,智真长老便对反对剃度鲁达的五台山僧众说: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智真长老得知鲁达上应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天孤星,便坚定的要把此人收归佛门。为什么智真长老一定要将此人剃度呢?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书中交代,鲁达是赵员外带到五台山的。这个赵员外有一座庄园,名叫七宝村,掌控着佛门七宝: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所以,赵员外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檀越。那么,这个赵檀越施舍了什么呢?

五台山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周边市井经营全是文殊院的产业,完全可以自足且非常富有。智真惧怕赵员外的,是他对佛门的控制,甚至是压制。这个赵员外其实隐喻的就是北宋徽宗皇帝,鲁智深的故事隐含着北宋最为著名的“崇道抑佛”这段历史。

施耐庵以鲁智深禅杖重量,告诉读者,此时距离宋仁宗嘉佑三年放走妖魔时,已经过去了六十二年。这时,已经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这一年春月,宋徽宗下诏:

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佛,即释迦摩尼,被宋徽宗归到道教系列,降为大觉真仙,以下都改为仙人,云云。宋徽宗同时下令,焚毁与道教向佐的佛经,僧人一律入道学,并损毁佛教设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革佛诏。”京师僧众抗议此举,欲辨“革佛诏”,七名僧人被杖杀。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正是这段历史的隐写。其中,吃狗肉这个细节,讲的就是鲁智深吃下了“宋徽宗”,且又拿着狗肉轻蔑戏耍五台山僧众,亵渎佛门。因为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生肖属狗。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智真长老不能容忍赵员外如此折腾佛门,便坚定的剃度了鲁达,并料定他日后正果非凡,所有五台山僧众都不及他。于是,智真长老在鲁智深两番大闹五台山后,便把他送去东京大相国寺,并以四句偈语预言或者是设计了鲁智深的一生: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鲁智深确实按照这则偈子,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最终做到了名相大刹的住持方丈,与智真长老齐平,五台山僧众都不及他。

这又是一场神仙打架,施耐庵写的是佛道之争。

智真长老为何在宋徽宗下革佛诏时,与赵员外争夺鲁达呢?原来,智真长老大有来历。

本文在讲霹雳大仙的时候,曾经提到一位深通先天数的神僧。这位方外高僧预知了赵匡胤的未来,厚赠香孩儿前往北方谋求前程。这,应当就是施耐庵笔下智真长老的原型。赵匡胤立国,推行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宗教政策,施耐庵极为推崇,《水浒传》中便隐含着佛道相形相随的诸多信息,寄托了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比如,晁盖是佛门四大护法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出自佛教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但在东溪村山上却有一座供奉道家大护法的灵官殿。宋江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天魁星,家中则供奉着三世佛,受到佛的庇佑。等等。这个问题,绿野老道在相关文章中已经讲得十分详细,此处仅此一提。

然而,到了宋真宗时,却极度信奉道教威力,试图借助道教神力灭掉外寇,稳固皇权。因而,制造了自欺欺人的泰山封禅大闹剧。《水浒传》中,赵员外曾说,“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暗喻的就是这件事。

宋徽宗继承“祖上”衣钵且变本加厉,下革佛诏大兴“崇道抑佛”事,也学习宋真宗,敕封玉皇大帝。这在施耐庵笔下,讲的还是九天玄女的雷部与玉帝系列的神仙的互掐。

佛道这场这场神仙打架,说的还是北宋后期的失道。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的神仙们究竟去哪儿了

北宋中后期,农民失去土地,很多便投身或投靠佛门,佛教教众迅速增长。这就是《水浒传》中五台山控制市井经济,所有的经营都是文殊院的本钱的真实写照。宋徽宗革佛,也与此大有关系。在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的故事中,就反映了这段真实的历史。原本广有田舍,僧众极多的瓦罐寺被一僧一道所占,极其破败。而和尚生铁佛却叫做崔道成,正是宋徽宗革佛诏中所说的“称姓氏”。崔道成不仅称姓氏,还“道成”,被强行并入了道教系列。

宋徽宗此举激怒了僧众,《大宋宣和遗事》中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宗教矛盾激化,也是北宋末期盗贼蜂拥,民变不断的重要原因。佛门教众甚广,宋徽宗压制佛教,又让更多的人失去了营生,流离失所。

《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市井酒家不敢卖酒给鲁智深,理由是:“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小人们的本钱,又赶出屋。”这种情况下,不造反待怎地?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之后,无奈的选择了上山落草,成为二龙山的带头大哥。但是,智真长老却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

原来,二龙山实则隐喻宋徽宗、宋钦宗,山上的“宝珠寺”,实则遥对赵员外的“七宝村”。鲁智深与青面兽杨志联手,夺取了宝珠寺。要说《水浒传》中的造反,能够比鲁智深这般夺取皇帝财富的行动还要厉害的吗?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智真长老能够翻阅道教妖魔花名册,成为九天玄女、张天师、罗真人的“盟友”,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后来,晁盖“升天”,托塔天王归位,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知道了梁山好汉上应天星这个《水浒传》终极密码。托塔天王的存在,同样是施耐庵宗教思想的一个寄托。

众家神仙一起出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但是,在赵宋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时代,任何神仙都无法挽救其终极命运。因而,罗真人借得雷部至高法术,也不能帮助宋江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智真长老即便是能够预知鲁智深的一生,也绝难拯救其“遇江而止”的悲剧结局。

道家最高阶神九天玄女亲自下界,寻找第二代“替天行道”之人,试图让偏离正道的北宋王朝“还道”。但是,宋江最终还是“罪下酆都”,成了“二龙戏水”的殉葬。宋江不可能如赵匡胤那样,结束一个纷乱的时代,恢复“天下太平无事日”,再度为这个即将倾覆的王朝迎来“三登”盛世。

诸神在王朝的黄昏各自上演自己的悲剧,这其实是一幕不同角色、不同角度供后人观赏的同一幕悲剧。这幕悲剧,九天玄女早就预言。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靖康之难这一幕被提前预演。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宋江受了天书,领了九天玄女的法旨。但九天玄女已然知悉,宋江绝不可能完成这一秘密使命,便派了两个青衣女使把宋星主送出九天玄女殿。当一行三人来到一座石桥上时,青衣女使对宋江说:星主且看二龙相戏。

所谓二龙相戏,指的是金兵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南下攻打北宋时,宋徽宗匆忙让位,自称太上皇。但是,宋徽宗并不甘心就此失去皇权,时常干预朝政。终于,在靖康元年时,被童贯、蔡攸等人裹挟南下,到镇江复辟,分裂朝廷。

宋徽宗在镇江复辟,断绝与北方通讯往来,控制漕运,阻止南方勤王部队北上。这一闹剧导致京师防务力量被严重削弱,靖康二年,金兵长驱直入,攻占汴梁。宋钦宗、宋徽宗先后被逼从皇宫内院进入金兵大营,父子皇帝被俘北行,在五国城坐井观天。

当时,宋江顺着青衣女使所言往桥下看,果见“二龙戏水”。从二龙相戏争夺皇权,宋仁宗朝发轫的党争之祸,终于上升为帝争,神仙互掐进入疯狂境界。到“二龙戏水”,神仙打架终于落下帷幕,以二龙坐井观天终局。

那么,《水浒传》中的神仙们在终结了北宋王朝后,又去哪儿了呢?

九天玄女依然回归天庭,继续在民间扮演道家最高阶神。但是,自北宋以降,这位大神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更多的以术数之神配享供奉,再也不能传授兵法,更不可能继续寻找“替天行道”的代理人。这是不是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呢?很难讲,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将九天玄女的天书贬得一钱不值,竟然连高廉的道术都无法破解。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张天师继先祖师原本就是道家雷法创始人之一,据《汉天师世家》所言,虚靖先生曾经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奉诏赴阙,到京师祈禳瘟疫。这大概就是《水浒传》张天师祈禳瘟疫的故事原型吧。

早在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时,张继先天师密奏宋徽宗,将有“赤马红羊之兆”,请宋徽宗“修德”。果然,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干支丙午,金兵攻打汴梁,宋钦宗想起张继先预言,立即召见。然而,静虚先生却不知所踪。靖康二年,干支丁未,二龙坐井观天,北宋灭亡,正应了“赤马红羊之祸”。

这则出自《汉天师世家》的记载,虽然有些离奇,但宋徽宗应当“修德”,却所言不虚。据说,张继先天师于靖康年间羽化,到了元朝,元武宗封其为“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施耐庵原来是不信神的。所以,霹雳大仙陈桥篡位也被讥讽为“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施耐庵似乎在说,陈抟老祖谎言欺世,原不配得到高人之尊。

对于宋仁宗,施耐庵还是赞赏有加的,虽然“误走妖魔”,引发了熙宁之后的党争。但是,施耐庵依然说宋仁宗这朝“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公元1063年,这位赤脚仙人完成了历史使命,驾鹤西去。此后,赤脚大仙依然位列仙班,继续降妖除魔,活跃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与传奇之中。

罗真人与智真长老毕竟只是方外高人,很难修成神仙之体,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将终老临泉,托体山阿。但是,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后的故事中,这两位方外高人将仍然有故事。但他们的故事也将随着《水浒传》的终结而谢幕。


诸神的黄昏《水浒传》中神仙们的来龙去脉


《水浒传》是一幅超级历史画卷,施耐庵着重以梁山故事贯穿全书,引出各路神仙纷纷粉墨登场,在北宋时代演绎一段王朝兴衰历史。其实,梁山一百零八人也属于即将“斩断魔心”,有望重登紫府,位列仙班。然而,在一个皇朝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时代,任何神仙魔怪都无法使其“修德”、“还道”,其倾覆的命运谁也无法挽救。

施耐庵上溯五代,下窥元明,以穿越、玄幻的笔法,警示新的王朝,切勿重蹈覆辙。但是,大明王朝依然亡于党争,亡于德政失道,纵然神仙下界也难拯救。实际上,施耐庵预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黄昏——这正是《水浒传》迄今依然有无限生命力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