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網課死,就是家長瘋

『網課不要折騰家長!』


網課折騰家長,是沒有大局觀的形式主義!

當下,網課折騰人,是家長的共識。直播平臺卡頓、軟件不熟悉、打印機、iPad設備調試等等。社交媒體上也流傳著各種段子。很多家長的感受,就是八個字:“焦頭爛額,雞飛狗跳”。

這些現象有些是技術問題造成的。畢竟,對於多數學生和老師,網課都是個新生事物,大家都不熟悉。以後隨著流程優化,使用者更加熟悉,將會有所緩解。

但家長的抱怨絕對不會消失。現在全球都有病例了,如果按照28天不出現新增的標準,中小學開學,估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網課會繼續,而家長們則會繼續抱怨,雞飛狗跳會繼續。

不是網課死,就是家長瘋


為什麼會這個樣子?這源於網課背後的一些本質性的問題。如果不把這些問題搞清楚,想明白,做出取捨,是沒辦法解決網課折騰人的現象的。


『網課是低效的授課方式』


網課本身就是低效的方式,必然要參與者付出更多勞動。

網絡不能替代現實面對面,如果真能替代,那就沒有教育資源不平等這回事了。老師的直接監督、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成年人網上辦公,都難以達到在辦公室的效率,網上教學面對的是自制力更差的青少年,肯定會有效率損失。

網課效率低,要想盡量達到正常時候的效果,就必然負出更多的勞動。

網絡化之後,老師的工作更繁重了,做PPT、做直播、以前直接批改交上來的作業本,現在要收集、整理家長髮來的圖片,打印出來,再改,再拍攝,再分別發給家長。本質上,這都是因為要彌補網絡帶來的效率損失。

老師很辛苦,家長更沒辦法閒著。正常時候,家長就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網絡化之後,除了購買設備、調試設備、監督學習、批改作業。原來老師在學校做的一些事,現在都得家長來做了。家長在老師面前,是沒有多少談判力的。

一個老師的勞動,變為了30多個家長的勞動。

再說孩子,他們一天長達五六個小時盯著電子屏幕,視力受損,而家長要幫助孩子不斷切換網課平臺;要不斷地監督孩子學習,特別是低幼年級,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本來就不長,在家裡沒學習的環境,就更容易分散。

家長還要進各種群,打卡,群裡一會兒發會議號,一會兒發作業,一會兒發注意事項,從早到晚就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家裡沒有打印機的話,還要手抄部分作業給孩子做。

最終,孩子和陪讀的家長都疲憊不堪。

//

網課主要折騰低幼年級家長

//


如果家長的這些勞動成本,真值得,那也無話可說。但實際上,真正折騰家長的,都是那些不重要的階段,比如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的網課。

幼兒園的網課,要摺紙、畫畫、各種手工。小學低年級的網課,也差不多。現在社交媒體上,叫得最兇的,抱怨得最厲害的,就是這些階段的家長。但就是一個加減法,或者乘除法,就是幾個簡單的單詞,甚至是跳繩,有必要這麼折騰家長嗎?

不是網課死,就是家長瘋


其實,那些真正重要的階段,比如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家長反而輕鬆了。

首先,即便小升初,大多數家長也沒辦法輔導了,也沒辦法改作業了。網課的內容,也沒什麼花樣了,高中生的網課,可能只需一部電腦,一張桌子就夠了。而且,學生大了,什麼都可以自己操作了,打印機、網絡、網課、註冊等等,家長稍微監督一下就可以了。

折騰低幼年級的家長,在當下,是沒有全局意識的體現。

疫情之中,各個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開餐館受損,製造業受損,電影院受損,教學也受損。

但是,行業之間,行業內部,都有輕重緩急之分。

有一些行業,必須馬上彌補,比如國際產業鏈供應,一旦受損,就很難補回來,所以,要抓緊開工。再比如高三的學生,要高考了,在家也不能放鬆。

而有一些領域,緩一緩不要緊。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叫復工,但中小學停課,仍然很堅決。一個原因就是,這相對不重要,更容易補上來。特別是低年級的教育。這些階段,教學內容簡單,離畢業也還早,可以緩衝的餘地很大。那麼,自然需要服從大局,不要折騰家長。

家長勞動,雖然是在家庭內部的勞動,但總體上,家長的勞動撇開疲憊感,也是有社會成本的。疫情之中,各行各業的效率都在下降,即便家長在家上班,也並不輕鬆,因為他們同樣要用更多的勞動去彌補效率的損失。

所以,不能把家長的勞動視為零成本,而是要綜合考量社會成本與社會效益,特別是在防疫抗疫期間,全社會的統籌安排,全局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好的網課?』


從技術上看,網課,並不是簡單的把課堂教學內容搬到線上,還涉及更多的調整。

有些課,比如陳述性強的語文課,就適合上網課,而有些課,天然不適合網絡,比如物理課、有實驗的化學課,就不適合;需要高頻互動的課,也不行。

那麼,就需要調整課表,先多上語文這類的課,以後來補其他科目。不然,不顧課程特點,必然會導致家長付出大量勞動。

但這只是技術性的,更重要的是,一些更本質的原則性的道理。學校不要忘了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能。

不是網課死,就是家長瘋


說個大白話,學校,特別是低幼年級的教育,這種社會化大分工的產物,本身就有個很重要的社會功能,就是帶孩子,看住孩子,解放家長的勞動時間,提高社會整體收益。

家長送孩子上學,然後可以專心工作一整天,這是學校的職能之一。

這個職能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關鍵時刻,網課也忘記了這個職能。學校不認為自己應該配合社會,而是社會應該配合自己。這自然會搞得雞飛狗跳。

好的網課,在當下,應該有個原則:儘量少打擾家長,甚至,一定程度上,在網課時間內,把孩子看住,網課上完了,家長也沒什麼事。這才是好的網課。畢竟,家長也要上班,即便在家辦公,並不等於更輕鬆。


『網課教學質量如何保障?』


那這樣的網課,是不是教學質量不能保障了呢?

我不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當然,這樣教學質量肯定會下降。

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前面解釋過了,抗疫大局之下,事有輕重緩急。

其次,下降的質量,以後可以補回來,也不影響孩子的將來。

幼兒園,一二三年級,那些教學內容很容易補起來。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不要以為多麼重要,多麼不得了,耽誤了補不起來。

損失的課時,可以用暑假補,暑假太熱了,學校沒空調,可以用寒假補。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每天放學,多上兩節課,從3點半放學變為5點半放學,剛好和家長的下班時間配合好。

不是網課死,就是家長瘋


網課的焦慮,一部分是源於家長的焦慮。其實,這大可不必。

教育當然有競爭,但這一次是全國學生同進退。培訓班都沒了,大家都在教育部門的指揮棒下,統一行動,共進共退,這對大家的競爭結果,是沒有什麼影響的。課時損失了,降低升學考試的難度,保持區分度,其實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所以,家長不必焦慮,教育部門也不妨強調一下,減輕一些低幼年級網課中的形式主義。


『不要自我加戲,要從全局出發』


實際上,對於網課,教育部的要求並不嚴格,可以說三令五申不要搞形式主義,不增加孩子的負擔,不要增加老師的負擔,不要折騰家長。

但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很多人看不明白本文講的這些背後道理,就會自我加碼,自我加戲,一年級的2+3=5,好像成了頭等大事,最後層層加碼,變為了形式主義。

其實,這種形式主義,老師何嘗不是深受其苦呢?

但他們也沒辦法,就把壓力轉移到家長頭上。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說,網課效率是很低的,甚至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