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红体”对应原因及方法

南美白对虾的“红体”是疾病发生后的常见症状。它的出现有很多原因。

然而,当一些养殖户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往往把它视为最严重的“图拉病毒病——俗称红体病”,然后开始匆忙治疗这种疾病并滥用药物。最后,由于盲目对症下药,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对虾的最佳治疗时期。

一、应激性红体


鱼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红体”对应原因及方法

应激红体:最明显的识别方法是在水质好的情况下暂养对虾一段时间,红体症状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的体色。

应激性红体感染部位:触须、尾扇发红。

应激反应产生的红色体经常出现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在气温突然变化、暴雨、施用农药、换水、捕鱼等情况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虾会产生“红色的身体”。

当水环境的突然变化引起理化指标(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水温等)的突然变化时,在水质方面,对虾会产生应激反应,触角和尾扇会变红。

虾体的表面在诸如地下笼子、撒网和拉网等活动中也会变红。这些“红体”是由压力反应引起的,在环境稳定后会消失。

在应激反应阶段,对虾的抗病能力会急剧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真菌和病毒,进而继发细菌、真菌和病毒疾病。

解决办法

1.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应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定期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质,保持稳定的水质。

2.塘口一天的换水量不可过大,每次的换水量不得超过原水深的10%,且换水时应注意水源与塘口水质的水温(选择凌晨进水)、盐度、pH值等不要偏差太大。

3.水质理化指标突然变化,及时预防疾病,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并在整个水池中泼洒。

4.在培养过程中经常使用芽孢杆菌不仅能调节水中的氨氮和亚盐,还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添加VC、免疫多糖、钙、乳酸菌等。以提高对虾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桃拉病毒


鱼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红体”对应原因及方法

桃拉病毒病:基本无红腿现象,且久病不愈的患病对虾甲壳上会有不规则的黑斑,肝胰脏变异,甚至糜烂,肠道发红肿胀。由桃拉病毒引起,主要由于水质底质不稳定、天气变化造成的。常在对虾蜕壳期出现,此时对虾体质弱、抵抗力差,死亡率达到90%!

患病虾早期出现游塘池,体表无明显变化,尾扇出现蓝点或小白点,肉眼只能看到肝脏肿大和红色。感染2-3天后,患病虾的食物摄入量激增,触须变红,肌肉变浑浊。

病虾后期会出现红须、红尾和软壳,体色变为茶红。患病虾的摄食量减少,患病虾在水体中缓慢地上下游动,离开水后很快死亡。患病虾多伴有细菌性白斑、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疾病。

解决方案

这种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它无法根除和治愈。保守治疗仅用于减少损失:

1.消毒:“碘”降低感染率。

2.外洒:中药、对虾摄入量已经很少。

3.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防止因溶解氧低而导致的大规模死亡

不管价格是高还是低,虾都应该尽快生产,以减少损失。(注:桃拉病毒病在繁殖过程中非常罕见。受感染的虾大多伴有细菌性白痢、空肠空胃、肝萎缩等对虾综合征)。

三.其他情况

除了消灭南美白对虾自身携带的致病菌外,其他非病毒性疾病也可以通过早期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应激红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通过及时正确的解决办法,才能使对虾尽快进入健康状态。上面已经提到了解决红腿病的方法。只有桃拉病毒病至今无法治愈。

通常养殖户会认为预防疾病是浪费成本、多余的,然后不去预防它们。在应对大规模疾病爆发时,不可能再弥补损失。因此,水产养殖“重在预防,防治结合”!预防是小,治疗是大,不要因小失大!

鱼菜共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红体”对应原因及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