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武將陣前交鋒,通名報姓用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

kokoroO


肯定是方言。

漢末三分時代,兩軍打仗是很講規矩的。正常情況下,程序是這樣的。

兩邊排好隊列,隊伍中有大車,車上架著大鼓,指揮官招呼鼓手咚咚咚地敲起來,軍樂隊吹吹打打,在音樂的伴奏步向前挺進,雙方逐步接近。這叫“聞鼓而進”。


有經驗的將軍估計距離差不多了,弓箭手從陣中跑出來,向敵方放箭,箭落在地上,雙方就把握住了安全距離,不能再前進了,再往前就白挨一箭,怨不得別人。這叫“射住陣角”。

然後戰將就向主帥請令,請求出陣與敵人單挑,如若勝利了,這是首功,在功績薄上排在最前面的醒目位置,上級看到了,給予表彰,還給發獎金。為鼓勵將士踴躍戰鬥,第一個出戰並取勝者往往有額外獎勵。

雙方派出的戰將到了陣前,不能馬上動手,要搞清楚對方是誰,你不問清楚,即使打贏了,你回去怎麼交待?主帥問你打敗了誰,你說不清楚,功勞薄上怎麼寫?


所以要通名報姓。知道了對方的名字,趕緊回頭告訴記錄員,這是某某某,是什麼地方的人,什麼官銜,在功勞簿上就反映得詳細一些。

舉個例子,通過“溫酒斬華雄”這個橋段,咱們來說說具體的戰鬥過程。

華雄率兵前來,到十八路諸侯寨前挑戰,諸侯們正在商討,袁術背後“驍將”俞涉請命出戰。

俞涉策馬來到陣前,與華雄有一段距離,雙方要通名報姓,那邊華雄背後有自己的旗幟,上寫“華”字,華雄又剛剛獲得晉升,以前是“驍騎校尉”,現在因戰功被董卓拔為“都督”,這值得驕傲,所以華雄報名是“都督華某”。

華雄是西涼人,帶點甘肅口音,但通過旗幟和官銜,“都督”這兩個字也很容易聽懂,所以俞涉明白了,和自己對戰的是個大官。


而俞涉是淮南人,南方口音,但書中說他是“驍將”,進入了將的行列,背後也是有標有“俞”字旗幟的。古人自我介紹稱字,不稱名,只有長輩稱呼晚輩可以叫名,當然,皇帝也可以叫臣子的名。其它時候要稱字。

俞涉,字什麼,咱們不清楚,但根據他的名,可以編一個,詩經中有“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那麼俞涉的字就可以是“子淇”。

俞涉報號就是“袁術帳下驍騎校尉俞子淇”。

華雄吩咐記錄員把這些信息都保存下來,然後上去與俞涉交鋒,兩人開打,俞涉確實不是對手,“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諸侯盟軍中第二個出場的就是名傳千古的“上將潘鳳”了。他是冀州刺史韓馥的部下,論軍銜他是上將,明顯要比俞涉高出兩個檔次來。

潘鳳字什麼咱們也不清楚,仍然給他編一個,《論語·微子》有言:“鳳兮鳳兮,何德之衰。”那麼潘鳳又排行老三,他的字就是“叔德”。


潘鳳出戰,報號為“冀州上將潘叔德”。河北話屬於北方方言,華雄還是可以聽懂的,就採集了這個有效信息。

當然,打起架來,軍銜和名字都幫不上忙,潘鳳的情況很不妙,也壯烈了。

這就輪到關羽出場了,他的通名報姓是個大問題。

首先,不能報軍職。關羽此時只是一個“馬弓手”,如果告訴華雄,正如袁術所言“必被華雄恥笑”,華雄會樂得跌下馬去。

再者,還不能報籍貫,關羽是解州人,他是個逃犯,如果關羽報“汝識得解州關某否?”華雄會說:“當然識得,在城牆上的通輯令上見過。”關羽這就是自取其辱。

關羽也不能拿出以往的戰績來嚇唬敵人,以前他只斬殺過一個黃巾軍小首領程遠志,如果關羽說“你知道黃巾軍程遠志嗎?”,華雄就說“認識,以前在涿州城東門外賣油條的,他怎麼啦?”關羽能說“我把他殺了”嗎?

所以關羽的內心是很矛盾的。通名報姓時,他只好說“關某”。

關羽身份低微,背後肯定沒有人扛著“關”字將旗,他是運城人,運城這裡人說話發音比較口輕,關羽又害羞,聲氣不足,他說“關某”,華雄就聽不清是怎麼回事。

華雄為了讓記錄員能在功勞簿上記得明確一些,到底是怎麼個名字,什麼軍銜,華雄只好往前湊了幾步,“你說啥尼?再講一遍?”

關羽又重複一遍,華雄還是沒搞懂,就又策馬往前湊了幾步,還把頭側過來,伸長脖子把耳朵伸過去,“啥尼?啥尼?聽不見?”

這下壞事了,本來關羽就窩著一肚子火,華雄又把腦袋瓜子越湊越近,還偏側過頭去,關羽惱羞成怒,乾脆舉起青龍偃月刀,“我教你問!”

“喀嚓”,華雄就輸掉了性命。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國古代的說話方式有兩種,一種白話文與現在的普通話差別不是很大,特別是經過1919年五四運動後,用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另一種就是文言文,相對白話文,文言文比較生澀難懂,普通老百姓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唐朝時期,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使古文讀起來更通俗易懂。那麼三國時期,武將在兩軍陣前交鋒,通報姓名時用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呢?我個人認為都不是,應該是一種通俗一點的古文。

首先,普通話是我國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三國時期的人物不可能去說普通話。看過老版和新版《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老版本里面刻畫的人物說話都是文縐縐的,“之乎者也”“是也”“非也”“休矣”等,主要還是以文言為主,力求還原當時的三國面貌,真是下足功夫,所以可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新版的主要以白話文為主,力求觀眾能看懂劇情,加上改版比較多,多受詬病。

其次,方言也不太可能。舉例來說下,曹操是安徽亳州人,如果曹操講亳州話,手下除了曹操同鄉,其他人肯定聽不懂啊,想象一下,曹操如果說亳州方言,是不是很搞笑。我接觸過亳州人 亳州方言短時間內很難聽懂明白。再說兩軍對峙,話不可能說那麼多,只要知道對方是誰即可,隨即展開廝殺,所以我估計應該是通俗的古文。舉例“你乃何人,吾不殺無名之輩”“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等,這樣的古文大家都能聽懂明白。如果是這樣“我乃燕人張飛,敢不敢與我決戰”,這樣的話說出來連基本的氣勢都沒有了。

綜上,古文也分為好幾種,一種適合公卿士大夫上流社會交流的文言文,一種適合下層社會交流的通俗版的文言,也可叫做簡易版文言。至於三國時期陣前交戰所說的我覺得是通俗版的文言,而不是所謂的普通話或地方方言。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文|濤說亂世史|

我認為是“漢朝通語”為主;即“漢朝普通話”為主,或者以“戰場通語(戰場中間話)”為主。


1、“古漢語標準語”推測脈絡

古漢語語音研究是個天坑,專家學者都意見不一;如有專家認為,“雅言(周)——通語(漢)——官話(存在朝代有爭議)——普通話”,就是我國標準語的脈絡;有專家卻否認此觀點,認為口語非常靈活,脈絡應該多彩多樣,更加豐富才對。


(古漢語標準音推測脈絡 ▲)

專家吵成一鍋粥,我們還是先看熱鬧吧。

2、方言的熱鬧——漢朝的《方言》


題主問三國,我們就實際看看三國的語音。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就是我們學習漢朝方言的著作(以下簡稱方言)。這本書傳說是西漢末年辭賦家楊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作品,為中國第一部漢語方言詞彙集,被譽為“懸之日月而不刊”(刊,“掉下來”),在世界方言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今人關於《方言》的校釋匯證 ▲)


從常見詞彙,我們看幾個漢朝方言的例子(古人單字為詞,所以下面單字居多了):

(1)知: 黨、曉、哲;

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2)好: 娥、澤、媌、姣、姝、妦、妍。

娥、澤,好也。秦曰娥,宋魏之間謂之澤,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或謂之姣。趙魏燕代之間曰姝,或曰妦。自關而西秦晉之故都曰妍。

(3)愛:憮,煏、憐、牟

憮,煏、憐、牟,愛也。韓鄭曰憮,晉衛曰煏,汝潁之間曰憐,宋魯之間曰牟,或曰憐。憐,通語也。

怎麼樣,有點暈吧。

譬如說“美好”這個詞,漢朝通語叫“好”,這個全國人民都明白,今人也明白;但要說“娥(秦晉方言)、澤(宋魏)、媌(河濟之間)、姣(河濟之間)、姝(趙魏燕代)、妦(趙魏燕代)、妍(西秦晉之地)”,可能只有當地人全懂,今人就更難懂了。


簡單的書面語“知道”、“美好”、“喜愛“,大統一的漢朝,口語表達竟這麼多!為什麼會這樣?


3、人類的發音能力很強,不該被限制;


我們常用的漢字,估計有7000個左右;但古書中漢字,估計超過90000(差了一個數量級);而有人能同時掌握多地方言、多國語言,也只開發了人腦的一部分語言天賦;人類不滿足語言的限制,於是發明了歌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天賦;而人類歌唱的頻率,也只佔宇宙聲音頻譜的一小部分!


我這裡只想明確一點,秦漢統一書面漢字,讓不同語音的中國人,能有統一的文字互相理解,功勞偉大;但是,單純的表音(英語等腓尼基字母)、表意(漢語為代表)都有缺點!


4、放到三國戰場,極有可能有“戰場黑話”、“戰場通語”,“戰場中間語”


再說回三國戰爭問題。上戰場打仗為主,不是打屁聊天,尤其需要簡明準確。譬如漢朝管遵命的叫“諾!”,一支軍隊中,你非得整出來7、8中差異太大的說法,下達命令都得頭痛死。


到了通名報姓這一環節,涉及敵對多方;即便方言不同,也很可能用漢朝通語交流,或是通俗的古文,大家都能懂;畢竟字是死的,人是活的,極有可能發明一種混雜多種語音的“戰場中間語”交流。


不信我說存在“戰場中間語”?看下面這幾幅圖片,看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怎麼向老美喊話(圖片來自網友)。




漢語和英語都有中間語,中式英語(中國味的英語),何況漢藏語系內部!三國打了幾十年,大家戰場上通名就算說方言,也有大致的折中讓對方聽懂,稱之為“戰場中間語”,應該可以吧?


濤說精彩歷史


每個朝代的普通話基本都是以國都的方言為基準的。

早在周代,《周禮》中就規定鎬京話叫雅言,即普通話。孔子講學就是用的雅言。

這之後每個朝代,官話都會隨著國都的遷移而改變古代有當時的標準音,春秋時的普通話,叫做"雅言\

郭小妮觀歷史


應該是地方普通話,[大笑][大笑][大笑]小南蠻,報上名來,我的刀下不死無名之鬼![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老張185926980


講廣東話,丟那媽。


梁以榮


唱戲用普通話,實際喊殺。打仗沒有囉哩巴嗦時候。

殺死敵人,保存自己,流失如雨,槍陣似林,那來的通名報姓。帥旗明示作戰將帥,大鼓傳令明羅收隊,一切都簡單明瞭殺殺殺。


ww3721王建文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得去穿越回三國那個時代去兩軍陣前聽一聽,哦,聽說美女如雲,別被貂蟬和小喬她們給迷惑住了,樂不思蜀……記得穿越回來!


落魄軍魂2018


用粵語,畢竟粵語是古漢人語言,普通話只是野蠻遊牧民族語言


用戶3171182105821


運城話罵曹操肯定好玩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